• 幼儿语言沟通能力论文 > 第五十六卷
  • 第五十六卷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08-06-03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第五十六卷 第一期
    1561
    13从学习的观点谈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欧阳誾
    18从系统化教学设计之观点剖析资讯融入课程中的教学模组
    李鸿亮
    17线上童书在英语教学上之应用吴素月 张友信
    25科技接受模式及其对资讯融入教学的启示吴明隆
    33资讯融入教学在九年一贯课程中之应用张宪庭
    38教学可以变得更生动有趣
    ——谈资讯融入教学之具体作为邓美君
    42资讯融入各领域教学
    ——以台南市省躬国小为例陈虹百
    48e世代的教师
    ——资讯科技融入教学黄维贞
    52科技与教学的邂逅
    ——浅谈资讯融入教学陈文咏
    2561
    57辅导活动教学心得张进上
    65彩绘学习社会新愿景
    ——推展终身学习的具体策略房柏成
    76浅谈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张慧仪
    81写作教学的另一片天
    ——谈图画书融入写作教学李雅惠
    84同侪对青少年偏差行为之影响陈惠玉
    发行人/黄政杰
    社 长/刘世钧
    主 编/吴素月
    编 辑/许美惠
    封面(底)
    摄 影/李志祥
    出版者/国立台南大学国教之友社
    /财团法人国立台南师范学院校务
    发展文教基金会
    印刷者/泰成印刷厂
    /台南市永福路二段113号
    中华民国37年5月15日创刊
    中华民国93年12月15日出刊
    第五十六卷第一期总号574期
    行政院新闻局出版事业登记证
    局版台省志字第701号
    中华邮政交寄执照
    南台字第133号
    售 价/零售60元
    全年四期240元
    地 址/台南市树林街二段33号
    邮拨帐号/0032205-3
    户 名/国教之友社
    3561
    专辑
    壹,前言
    笔者曾参与九十一及九十二学年
    度教育部补助中小学资讯种子学校辅
    导计画,协助推动国内资讯科技融入
    教学实施二年有余,经由辅导及观察
    教师授课情形,一般教师最常问到资
    讯科技融入教学的策略有哪些 要如
    何评量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成果 本
    文试从学习的观点,提供教师检视个
    人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实施方式及思
    维,重新聚焦於学习者的学习历程与
    成果.
    贰,迷失 迷思
    其实,这些问题的源由多来自於
    教师在使用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时,有
    一些对科技的迷失及理念不清之迷
    思,其实观念稍微调整一下,很多问
    题即可获致解答.
    一,教师教学vs. 学生学习
    老师多从教师教学的观点来设计
    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活动,换言之常
    想到我要如何教这堂课 我要如何设
    计教学活动 而非从学生要从这堂课
    中学到什麼 学生的背景如何 程度
    如何 我要如何用他们懂的方式来教
    导他们 为思考起点.正如谢琇玲,
    陈碧姬和郭闵然(2002)所言,科技虽
    然可以刺激教师的教学改变,然而,
    除非老师改变他们本身以教师为主的
    教学旧观念,不然教师无法充分利用
    科技之便,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他
    们对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是:「他并不
    一定是一位精通电脑的专家,重要的
    -
    是,他是一位有能力并愿意将教学流
    程数位化,充分利用科技之便利及优
    点来辅助教学的老师」.
    二,科技取向vs. 教学取向
    多从资讯科技的观点来设计活
    动,常常老师们接触到一个新的科技
    产品或是发现一个不错的网站或
    flash 动画档时,就会希望用在课堂
    中,因此多半会从该项科技或软体著
    手去设计相关主题,教材或活动,衍
    生出似乎所以的课程,单元主题千篇
    一律用多媒体简报来设计,或是连上
    网路呈现相关补充教材,要不就是安
    排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小组分组报
    告.不是说这样的方式不对或不好,
    但做到最后常不禁令人质疑,各学科
    单元的目标是什麼 学生从这堂课真
    正学到了哪些能力
    我曾聆听台南大学谢秀月教授在
    一场南区初级资讯种子学校成果发表
    会上的讲评,在各校报告完学校的执
    行计画及推动成果后,谢老师说了一
    句话:「当你在设计资讯科技融入教
    学时,你首先要先跳脱科技,忘掉科
    技.」我想很多老师乍听之下,可能
    会以为谢老师观念不清楚,其实她真
    的是专家,点出了资讯科技融入教学
    真正应掌握的重点及可能产生的问
    题.科技是辅助工具,老师才是教学
    的主体,老师先行了解学科的本质,
    单元的目标,学生的先备经验后,才
    需思考到如何顺利达成单元的教学目
    标 资讯科技是否是一个好的呈现方
    式 我要利用何种资讯科技来协助我
    的教学呢 而这些道理事实上是每位
    老师都知道的,且每天都在反覆进行
    的工作,就这麼简单,不用怀疑.但
    往往老师是先去决定我会哪些软体操
    作,我会哪些周边设备,便不加思索
    或处心积虑的用在课堂活动中.
    三,科技的便利性 vs. 科技的适用

    我要再次强调科技不是魔术,但
    老师却是教学的魔法师,科技的魔力
    能否有效发挥,其实端看老师如何妥
    善掌握及运用你手中的这支科技魔术
    棒.如果只看到科技的便利性,却未
    曾深思科技的适用性.久而久之,老
    师也会担心当学生对某种科技的新鲜
    感不再有时,如何继续维持资讯科技
    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功效 如
    果连这一点点基本功能都无法保有
    4561
    时,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是否还有其意
    义呢
    所谓科技的适用性(technology
    appropriation),即指科技是否正确
    而适当的被使用在教学上.科技的使
    用是否是必要的 是否优於其他媒
    体 是否有助於教学及学习目标的达
    成 等.
    三,学生为主,科技为辅
    如果从学生学习的历程来剖析,
    如图 1所显示,其实在资讯科技融入
    教学的活动设计中,一如其他学科的
    教学一般,学生学习主要包含两大部
    分,一是学科知识,另一是策略知
    识,而资讯科技则扮演辅助的角色,
    协助教师有效传达教学内容并协助学
    生提升学习成效.兹分述如下:
    一,学科知识
    学生在学习相关学科时,最常遇
    到的学习困难处主要来自对学科知识
    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或相关经验,难
    度太高,例如概念过於抽象难以理
    解,以及新旧经验无法有效的连结.
    如果教师针对学生的起点行为能加以
    了解并评估资讯科技的可行性,例如
    针对抽象概念的教学,可利用动画效
    果呈现肉眼难以观察的星象运转变
    化,电力的传输与运作等将有助於学
    生充分理解重要的抽象概念.
    二,策略知识
    策略知识即是教导学生适当的学
    习策略,以辅助其学科学习.以下针
    对较实用之策略做一简介:
    1资讯运用策略—包括相关资讯科技
    软体的操作及运用,资讯检索策
    略,及资料管理的策略.应鼓励学
    生或给予学生更大的弹性空间,运
    用他们已会的资讯能力,例如小画
    家,试算表,多媒体简报,甚至网
    页制作或资料库等软体来呈现他们
    的作品,并不需要硬性规定全班一
    致采用同一种软体来呈现学习作
    品,就如同Jonassen所言,软体可
    以成为认知或建构知识的工具,藉
    由其使用老师可以从而了解学生知
    识建构的历程与想法,而当学生可
    以有更大弹性学习选择适当的软体
    来表徵自己的想法时,资讯科技融
    入教学的理念与层次将可渐次提升
    到Mason(1985)所谓的较高层
    次,终而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5561
    目标.而在这之中,才能不断引发
    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并懂得如何善
    用科技来呈现个人的智慧.
    2小组合作策略
    小组合作是一种活动方式,更
    是一种学习策略,经常采用异质分
    组的方式,著重不同学习能力或专
    长的学生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在资
    讯时代中小组合作有其意义及必要
    性,终究结合众人之智慧与专长才
    能有高品质的产出,而更重要的是
    从中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及接纳,
    尊重不同的意见;且从不同的意见
    及想法中,激荡及寻求更佳的解决
    方案.但要注意小组合作并非是一
    群人分在同一组就会有产出,需要
    老师技巧性的指导及带领,且在各
    种不同的课程活动中给予充分练习
    的机会,才能发挥其功效.
    3组织图或概念图
    组织图或概念图是提供学习者
    有效整合其知识或概念的学习方法
    ,透过视觉化,图形化的表徵,学
    生得以厘清自己的学习主题,概念
    之间的关联,命题与证据之间的关
    系,重而修正或组织其逻辑关系.
    4自评或互评的评鉴策略
    回馈对学生学习而言,是提供
    其修正个人学习的重要讯息.一般
    的回馈多来自教师,是因为老师个
    人的学科素养及专长较能给学生即
    时而切中要点的意见.其实在资讯
    科技融入教学中,适度采用学生自
    评或互评的机制将可激发学生主动
    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透过
    自评,学生可以有机会再次思考自
    己作品的完整性;而透过学生互
    评,学生得以观摩别人作品,并从
    优缺点的评论中,学会欣赏别人的
    长处,改进自己的缺失,更有甚者
    可让学生更易了解一个好的作品应
    行掌握的重点及如何表达的技巧.
    而在此一学习历程中,虽然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但其实老师仍是教学
    的主导者,从教学目标的订定,学习
    教材及内容的选择,学习情境的布置
    到活动的进行,均是老师的职责.在
    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活动中,老师通
    常於教学准备阶段中已预先做好准备
    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时,
    主要扮演的角色有三种:示范(mo-
    deling),指导(coaching),及鹰架
    (scaffolding).
    6561
    肆,结语
    「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此一名词
    对教师而言或许是一新的概念,但本
    质上仍是著重在教学与学习历程的改
    进,也是重新让教师审思个人的定位
    与教学理念并做一调整,聚焦於学生
    学习而非科技运用而已.当教师能思
    考学生在学科学习所遭遇的困难及所
    需的学习策略,进而善用科技之便以
    协助解惑,即具备资讯科技融入教学
    之精神,从而教师也可明了个人所需
    掌握的评量重点也不外乎是学生是否
    精熟或明了学科知识 是否获得相关
    的策略知识并能辅助学科内容的学
    习 以及教师角色及科技是否能有效
    提升这些学习成果 其实答案不揭而
    彰.
    《参考书目》略.
    7561
    图1 学生学习的历程分析
    Domain
    Knowledge
    Strategic
    Knowledge
    Modeling
    Coaching
    Scaffolding
    摘 要
    本文从「系统化教学设计」的观
    点,剖析「资讯融入课程模组」的内
    部结构,并且提供使用者原型模组的
    范例.一般统整课程经常是「为统整
    而统整」,而「课程模组化」则是针
    对特定主题所发展出来的学习策略,
    所以它是有意义的组合.组织式的课
    程模组,是以统整主轴连结学习物
    件,其内部纳入可替换式的活动选
    项,因此它也是一个可调整的机制.
    资讯融入课程也是一种统整课程,在
    其统整模组内,主轴课程很明确,次
    要课程必须是以资讯为辅的学习手
    段,而其结构则包括准备,活动,产
    出,与多元评量等学习物件.能力指
    标转化成具体目标的步骤,首先是确
    定能力指标,然后转换化成教学目
    标,最后切割为具体目标.资讯融入
    的目标需叙明方法与内容,并且结合
    资讯活动.本文为教学设计者归纳出
    资讯融入课程模组之成功要素,希望
    藉此提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验.
    8561
    专辑
    -
    Analyzing Instructional Modules of the "Information- Integrated Curriculum":
    A Perspective from Systematic Instructional Design
    关键字:
    系统化教学设计,统整课
    程,资讯融入课程,教学模组,
    学习物件,能力指标转化
    壹,前言
    随著资讯科技的快速发达,资讯
    融入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因此近年来,学校教师也发展出各类
    型的资讯融入教学活动.就「九年一
    贯课程」所强调的基本能力来说,资
    讯融入课程的确可以善用科技,提升
    学生「运用科技与资讯」的能力.但
    是,尽管资讯融入课程有许多不同的
    形式,是否每一种都符合教学设计的
    原理 课程结构是否有助於达成教学
    目标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资
    讯融入课程的设计都有瑕疵,从「系
    统化教学设计」的观点来看,有必要
    再作深入的探讨.
    何谓「资讯融入课程」 其实它
    就是一种统整课程.一般所谓的统整
    课程仅仅强调数个领域之间,或领域
    之内的结合,并非一定会包括资讯课
    程.而「资讯融入课程」则强调其统
    整的方式中,有资讯课程作为其融入
    的要素,也就是将资讯当作教材与教
    法纳入其结构中,与其他的课程相互
    结合,以求形式上与实质上的学习产
    出.教材就是教学内容,而教法就是
    教学方法,其结合的方式有千百种,
    但是许多课程却经常是「为统整而统
    整」,更经常是「为资讯而资讯」的
    组合,因此其教学效果自然不彰.由
    於在本质上,它就是一种统整课程,
    因此我们必须剖析其统整模组的内部
    结构.
    何谓「模组」 模组(Module)
    就是一套教学策略(Strategy),也
    就是一个可以套用的教学活动机制.
    早期的教学模组多著重在教师自编的
    教学活动设计,其中强调教学活动中
    所特别安排的配套活动,这个概念后
    来经常应用於自然与其他的学习领域
    上(Hunt & Karl, 2000;陈文典,
    民90).近年来由於资讯科技发
    达,许多课程设计的模式为配合网路
    化的学习标准,而逐渐趋向一致,譬
    如说,SCORM规格标准的广受采用
    (Chang, Hsu, Smith & Wang,
    2004)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模
    组」强调在套装教学模式(Instruc-
    9561
    tional Package)中,使用可抽换的
    「学习物件」(Clyde, 2004),所以
    教师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学习者的
    进度等因素,而自行修改调整教学活
    动(Lorenzetti, 2004).可以预期
    的,无论是教师自编资讯融入教学
    (Hamel, & Ryan-Jones, 2002),
    或者是大型的网路学习系统,均将朝
    著模组化的趋势来发展.
    因此,本文归纳常见的「资讯融
    入课程模组」,剖析其内部结构,并
    从「系统化教学设计」的观点,举
    出比较可行的原型(Prototype) 模组
    范例 ,供教育工作者参考使用,使
    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学习」
    经验.
    贰,从「统整结构」探究资讯
    融入课程
    课程与教学专家(黄译莹,民
    92)把「统整」当作一个描述性,
    说明性的动词,譬如说领域间统整,
    领域内统整,学者(Jacobs, 1989;
    Fogarty, 1991; Beane, 1997)甚
    至依照各种属性归纳成更细的分类模
    式,以阐释课程的内涵.另外一个常
    用的动词是「融入」,那是一个动作
    动词,结合动词,是将一种方法或者
    一种理念与课程结合.那麼,「统整
    课程」就是将我们所关心的方法,内
    容或理念,当作一个元件加入课程当
    中,使其成为一个整合性的课程.
    「资讯融入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
    子,教学设计者将资讯的方法或内容
    纳入所关心的课程当中,而规划出一
    个运用科技的教学活动,例如把资讯
    跟自然,科技与社会等主题结合,成
    为一个自然科技与社会(STS)的统
    整课程(赖信志,民92).
    一,较为松散的统整结构
    一般统整课程的设计,多在现有
    的课程框架下进行重组,或结合易於
    延伸的课程,作相关性连结.其缺点
    为结构松散,大方向模糊,没有主轴
    课程的观念,同时,少有假设,预
    测,与求证的活动.这样的课程虽然
    有共同的主题,可是内部不太相关,
    有如大拼盘式的组织,经常是为统整
    而统整(请参阅图1).
    10561
    图1 松散式的统整结构图
    二,组织式的统整结构
    组织式的统整结构图(请参阅图
    2)中,出现连结状的组织,也就是
    学习物件之间的关系.核心课程呈现
    中心理念,核心课程有时是一堂课,
    有时可能是好几堂课,有时前导组织
    (Ausubel, et al., 1963, 1978)发展
    成先备课程,有时中心理念出现在综
    合活动当中,但是组织式的模组其中
    一定具有核心课程.
    图2 组织式的统整结构图
    参,常见的资讯融入课程「教
    学模组」
    一,「模组化课程」的意义
    模组的主体叙明课程的结构,包
    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课程内容,
    教学资源,时间控制,评量方式等项
    目(Gagne, 1985; Gagne, Briggs
    & Wager, 1988),其结构与功能
    如下:1主轴:概念,主题,议题,
    探索,经验,欣赏,2分支:各组成
    部份均相互关连,而且不可或缺,3
    终端:产生可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的积极结果,4活动:提供零件式,
    选项式的课程活动,以供选用,5界
    面:教师是知识间的连结者,学生是
    能力间的组合者(请参阅图3).
    图3 主轴式的模组结构图
    11561
    ()
    PDA
    ()
    ()
    ()
    ()
    二,模组的类型
    1草履虫式模组
    草履虫式模组就是说模组的主体
    联结相关的教材与教法,其结构好像
    一个草履虫,因此这样称呼(请参阅
    图4).由於这种结构可以自成一个
    小组织,只适用於某特定教学单元,
    或者只是某个特定教学主题,较难复
    制应用到其他的课程,其模组的结构
    特徵包括:1有统整端(主题),2
    有统整轴作为发展方向,3各内部课
    程有实质关系,4呈模组状的组织结
    构,5有产出结果.
    图4 草履虫式模组结构图
    2流程图式模组
    流程图式模组就是因为其结构先
    后有序,好像一个流程图(请参阅图
    5).这种模组的配套课程亦依程度
    而循序渐进,因此易於复制应用到相
    似的情境,其模组的结构特徵包括:
    1成果导向的,2动态的,积极的,
    3考虑各活动之先后顺序,4可利用
    各种活动实施(如综合活动),5可
    厘清或应用已学的概念.
    图5 流程图式模组结构图
    3自助餐式模组
    自助餐式模组就是指这种模组的
    结构好像取用自助餐一般的具有弹
    性,教师可考量各种教学情境而增减
    其内容(请参阅图6).其结构特徵
    包括:1活用学习物件,2自助餐式
    的活动选项,3各活动有自己的面向
    (领域),4教师依据时间,情境挑
    选各项活动,5可为分科教学,6多
    项活动即为合科教学.
    12561
    13567
    2
    4
    ()
    ()
    1
    6
    45
    23
    图6 自助餐式模组结构图
    肆,资讯融入课程的「内部结
    构」
    一,资讯模组结构
    模组的主体就是主轴课程的教学
    活动,输入与输出课程著重资讯知识
    与能力,其结构与功能如下:1主轴
    课程:为主要的领域学习目标,2次
    要课程:融入主题的相关领域,包括
    以资讯为主要的学习手段,3输入课
    程:提供学生资讯知识,培养学生资
    讯能力,4输出课程:以资讯方式搜
    集资料,分析实作,产出成果,5概
    念落实:利用各领域与综合活动的情
    境,均可实施「资讯融入之综合活动」
    ,呈现资讯产出之意义,以落实主轴
    概念(请参阅图7).
    图7 I/O式资讯融入模组结构图
    二,资讯学习物件
    模组中之主要学习物件有下列几
    类:1准备物件:教师预先培养学生
    必备之软硬体技能,2活动物件:教
    师安排资讯活动,学生应用资讯技能
    体验学习过程,在主轴课程中实施,
    3产出物件:学生利用过程资料,制
    作资讯软硬体形式之产出,呈现学习
    表现,4,评量物件:e化作品与数
    位化学习档案,均有助於教学绩效之
    评估(请参阅图8).
    图8 资讯模组中之学习物件图
    13561
    13679
    2
    4
    I/O()
    5
    8
    Input
    Input
    Output
    Output
    Product
    ()
    234
    5
    1
    ()

    伍,以「系统化教学设计」的
    理念达成「教学目标」
    一,能力指标转化教学目标
    能力指标转化为教学目标的步
    骤,兹分述如后.
    1步骤一:依据课程之性质与内容,
    确定学习领域的能力指标(教育
    部,民89).
    例如「资讯教育」:
    1-2-1 了解资讯科技在人类生活之
    应用
    1-2-2 正确规划使用电脑时间及与
    电脑萤幕安全距离等,以维
    护身体健康
    3-3-1 能利用绘图软体创作并列印
    出作品.尽量使用自由软体
    2步骤二:将能力指标转化成教案中
    的教学目标.
    撰写资讯融入目标的要领,是
    将能力指标中所标示的能力,套入
    主轴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当然,而
    此项活动也必须是以资讯为工具或
    内容的活动.撰写教学目标时,套
    入「动词加受词」的结构,也就是
    说明拟实施之方式(资讯融入之活
    动),以及欲达成之任务(教案中
    的主轴目标).设计者可参考「九
    年一贯课程纲要」,若不参考能力
    指标进行转化,那麼教学目标将难
    以评量(李坤崇,民94) .例
    如:
    4-2-1 能进行网路基本功能的操作
    →→→能利用网路传达生日
    贺卡(资讯)
    3步骤三:将教学目标切割成具体目
    标,并加入教案中.
    依教材的多寡与时间的长短,
    将教学目标切割(Chunk)成为份
    量适当的具体目标,同时,撰写目
    标时使用二段式的写法,评量应针
    对主轴课程的目标,如果学习者的
    资讯能力不足,最好在此条目标的
    前面,另外先订一条目标,作为提
    升先备能力的目标.例如:
    能使用电子邮件—
    传送生日贺卡给同学(资讯)
    能使用文书处理软体—
    制作时间管理计划表(辅导)
    能使用电子试算表—
    制作会计报表(商业)
    能使用简报软体—
    14561
    介绍巴洛克艺术之风格(设计)
    能使用绘图软体—
    绘制流行服饰设计图(家政)
    能使用浏览器—
    搜寻六大类营养品之热量资料 (家事)
    能利用电脑图库资料—
    制作圣诞贺卡(英语)
    能使用多媒体电脑—
    呈现「彼得与狼」之剧情 (音乐)
    能使用DVD放影机—
    介绍太鲁阁国家公园之自然景观(生应)
    二,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教法
    从「资讯活动」与「资讯教材」
    的安排当中,我们必须前后连结能力
    指标,教学目标与教材教法,并且相
    互考量,这就是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理
    念.
    1例一:从「教师引导活动」看教材
    教师上网至中央气象局(网路资源
    教材),展示的台风路径图画面
    (活动)
    教师使用简报软体(教师自制教材)
    ,展示学校附近垃圾的污染状况
    (活动)
    教师播放康轩版录影带(书商提供
    教材),展示唱游活动的肢体动作
    (活动)
    教师播放研习会光碟片(政府配发
    教材),展示『看星星』天文节目
    (活动)
    2例二:从「学生参与活动」看教材
    学生填写电子学习单(教师自制教
    材),以「小画家」描绘台南市行
    政区域的划分图(活动)
    学生参阅PhotoImpact书籍(书商
    提供教材),将数位相机所拍得的
    影像进行处理(活动)
    学生依据课堂讲义(教师自制教材)
    ,上网搜集「水笔仔」生长过程的
    资料(活动)
    陆,结语
    本文提供八个资讯融入课程的示
    例模组,也举出许多资讯融入的示例
    目标,那麼,要如何设计一个实际可
    行的资讯融入课程模组呢 本文认为
    至少包括下列几项要素:1教师团
    队:组成教师团队,设计教学活动,
    2资讯环境:善用现有之资讯设施与
    教学环境,3技术门槛:避免滥用科
    技,否则无法推广,4创意设计:灵
    活运用资讯行为於课程活动中,5自
    我成长:随时吸收科技新知,追求自
    15561
    我成长.最后,我们还必须自我省思
    「我所设计的资讯融入课程,是否能
    提供学生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经验
    呢 」
    《参考书目》
    李坤崇(民93).能力指标转化教学,评
    量的理念与实例.教育研究月刊,
    126期,122-135页.
    陈文典(民90).国民中小学自然科教学
    与教材.论文发表於「国民中小学九
    年一贯课程政策与执行整合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三峡:教育部台湾省国
    民学校教师研习会.
    黄译莹(民92).统整课程系统.台北:
    巨流.
    赖信志(民92)译,Bridgstock et al.
    著.科技与生活.台北:五南.
    教育部(民89).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
    程暂行纲要.台北:教育部.
    Ausubel, D. P. (1963). The psychology
    of meaningful verbal learning. New
    York: Grune & Stratton.
    Ausubel, D. P., Novak, J. D., & Hane-
    sian, H. (1978). Educational psy-
    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Beane, J. A. (1997). Curriculum inte-
    gration: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Chang, W. C., Hsu, H. H., Smith, T.
    K., & Wang, C. C. (2004).
    Enhancing SCORM metadata for
    assessment authoring in e-learning.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4), 305-317.
    Clyde, L. A. (2004). Digital learning
    objects. Teacher Librarian; 31(4),
    55-58.
    Fogarty, R. (1991). The mindful
    school: How to integrate the curric-
    ula. Palatine, IL: Skylight.
    Gagne, R. M. (1985).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
    (4th ed.). New York: Holt, Rine-
    hart & Winston.
    Gagne, R. M., Briggs, L. J., & Wager,
    W. W. (1988).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3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Hamel, C. J. & Ryan-Jones, D. (2002).
    Designing instruction with learning
    obj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1).
    Hunt, L. & Karl, R. (2000).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teractive web-
    Based curriculum in support of the
    space science education initiative:
    Mars millennium. ERIC: ED444501.
    Jacobs, H. H. (1989).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
    tation. Alexandria, VA: ASCD.
    Lorenzetti, J. P. (2004). Repurposeable
    means more affordable learning
    objects. Distance Education
    Report, 8(9), 3-5.
    16561
    17561
    专辑
    前 言
    根据学者黄汉龙(民90)的研
    究,资讯结合英语教学有其必要性,
    如善用教学光碟来解决发音问题,网
    际网路营造英语学习情境,以资讯设
    备来解决城乡间差距与师资问题.颜
    永进(民91)认为透过电脑的多媒
    体特质可让学习者练习文字的正确写
    法,用法或发音,网路本身更是学生
    练习与他人沟通的媒介.英语教学若
    是想获得最大的效果,除了优良的师
    资及完善的教材外,电脑所扮演的教
    学媒体角色,亦是不容忽视 (周中
    天,民84).资讯融入英语教学,不
    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增
    进学生的英语能力 (吕冠莹,民91)
    .由上可知,资讯融入在英语教学上
    的重要性.但是少有资讯融入国小英
    语教学的行动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
    以线上童书辅助国小英语教学以提升
    学童的英文能力.
    电脑辅助语言教学情境
    善加运用科技对语言教学产生的
    意义与功能,如何在电脑辅助语言教
    学情境中,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
    状况,学习能力,并提供足够的学习
    -
    动机及学习机会等议题,均将攸关学
    生的未来学习成效(孙于智,民84)
    .因此他指出电脑辅助语言教学的八
    大最佳语言学习情境.情境一: 利
    用电子邮件,线上聊天室,及讨论群
    组等工具,设计适当教学活动以引领
    学习者的互动.情境二: 在网际网
    路中,透过电子邮件,网路聊天室,
    讨论群组,学习者可与网友,同侪,
    老师,甚至讨论群组内,能以目标语
    言与真实的对象互动. 情境三: 能
    参与符合现实生活情境之学习任务,
    且采用符合现实情境所需的认知模式
    以达成目标.情境四:学习者能处於
    多元化的语言环境,并被鼓励使用创
    造性的语言.情境五:学习者能有充
    分的时间学习并获得详尽的回馈.情
    境六:要能引导学习者自觉学习历
    程,藉此必能提升其语言学习能力.
    情境七:应提供学生适度的学习压
    力,例如利用个人计分获团体游戏的
    竞争比赛,营造适当的学习压力.情
    境八:提倡学习者自主性.此八项学
    习情境系电脑辅助语言教学的重要关
    键,所以教材制作与应用,若能充分
    提供上述的八大学习情境,便可创造
    语言学习者最佳的学习环境.
    网际网路与英语教学
    一,利用网际网路来做英语教学之
    优缺点:
    根据学者周中天(民84)的研
    究指出,利用网际网路来做英语教学
    有关活动至少有以下的好处:经济与
    便捷,资源丰富,真切沟通及心理安
    全感.但是学者邓慧君(民84)就
    曾对网际网路辅助英语教学可能浮现
    的问题做了一番探讨,以下我们就来
    看看她说提出的三个缺失:1易使英
    语教学缺少人性化.教师的口头赞
    美,脸部微笑,对学生摸头拍肩等鼓
    励动作,都会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进而增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网
    际网路英语教学的实施可能会减少课
    堂中师生互动的机会及时间.2将使
    英语教学活动缺少多样化:虽然网际
    网路英语教学可以提供学习活动,一
    些团体性的英语教学活动却无法进
    行,例如:老师说(Simon Say),
    寻宝(Treasure Hunt),及角色扮
    演(Role Play)等.3无法提供英
    语教学全面有效的评量方式.如学生
    在阅读及听力方面的理解程度,网际
    网路英语教学所提供的客观性测验或
    18561
    许能胜任愉快,然而在口语及写作方
    面的测量方式多赖於人为的评分.
    就上述的优缺点来看,其实不难
    发现网际网路融入英语教学还是有绝
    大部分的优势,纵使有缺失,不尽然
    无法解决,可行性相当的高,对於英
    语教学著实是一股非常大的助力,身
    处这个时代的英语教师们,当明了它
    在现今英语教学上的重要性,努力将
    其转变为教学上的一大利器.
    二,网际网路时代的英语老师:
    学者林志诚(民88)认为教师
    不但不是一无用处,反倒对於学生的
    学习成效有著关键的地位.其论点朝
    著两方面来说明,其一是针对学生浏
    览学习所产生的问题:学习者经常会
    在网际网路中迷失方向学习者或无法
    吸收藉著连结所产生的知识.其二是
    在浏览学习下英语老师的辅助.单就
    这两点我们可以很明白的知道网际网
    路时代的英语老师存在的必要性.
    三,多媒体网路电脑在英语教学上
    的应用与研究
    孙光天等(民89)在「资讯融
    入学科教学研究」中发现,在学生学
    习成就上,网际网路多媒体教材辅助
    国小英语教学,对於学生的学习成就
    并无显著的助益,主要原因为电脑多
    媒体教材在编制时无法完全配合学校
    教学内容与进度,再加上实验时间太
    短的因素,所以成效不明显;其二,
    学生则对於老师的指引非常地乐於接
    受,教室常规可藉由广播系统加以控
    制.在持续多次的上课后,学生仍然
    维持相当高的兴趣.
    李虹仪 (民89)比较两个国小
    在电脑超媒体辅助英语单字的学习效
    益,发现其一因前测以得到满分或接
    近满分,实验结果无显著不同,但两
    校学生都喜欢利用电脑学习课本里的
    教材.
    林佾柔(民92)的研究中,发
    现到其实大部分对於电脑辅助教学皆
    表示赞同的态度,但是对於学习是否
    有帮助并没有很明显的表示,她个人
    认为在目前国小的教学里,利用多媒
    体网路电脑辅助英语学习的研究并不
    多,因此,对於利用电脑辅助英语教
    学的成效还有待学者专家们经由实验
    的课程来加以改进与突破创新.出於
    这个理念,她本身亲自设计了小红帽
    网站来实地进行教学,所用的是英语
    19561
    故事与网路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方式来
    实地试验整个教学的成效.研究后发
    现,整个电脑辅助英语教学使得受试
    者提升其英语学习的成就.这是非常
    值得赞许的地方,因为整个研究可说
    是创新,也是另一种尝试,证明了资
    讯结合英语教学确实对於孩童们的英
    语学习有莫大的帮助.
    谢传崇,李芳茹(民92)的
    「资讯融入英语领域教学的行动研究」
    中,插入了多媒体简报系统与电脑网
    路於整个英语教学的活动中,之后发
    现大多数的学生对於资讯科技融入英
    语教学的「课程安排」「上课方式」
    与「学习方式」有相当大的意愿.
    就以上研究发现中,我们可知道
    多媒体网路电脑在整个英语教学上的
    应用还是得到相当大的肯定及赞许.
    而本研究则希望进一步可以证明线上
    互动童书在英语教学的学习成效.
    线上童书与英语教学
    一,童书与语言学习
    图文并茂的童书,可以提供学生
    丰富的真实语料,多元的文学体裁及
    多样化的语言功能,因此童书有助於
    儿童的母语及外语学习(杨式美,民
    89).如故事书能引起儿童的兴
    趣,降低情意滤网,以便语言的输入
    (洪晓菁,民 89).插画及故事结构
    能增进儿童的语言学习 (Allen,
    1989).根据民国79年信谊幼儿阅读
    现况的调查发现,3-6岁的幼儿非常
    喜爱看故事书(高秀君,民 91).
    故事书中精致图片,可爱语言以及多
    重精采的情节剧情,恰巧满足幼儿的
    好奇心,提供资讯,刺激思考,带来
    欢笑和乐趣.由此可见童书在语言学
    习的重要性.
    二,故事教学与教育性主题「友谊」
    结合
    友谊对小朋友来说,是整个成长
    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能帮
    助儿童学习社会化技巧,促进社会性
    比较以及使得儿童获得团体的隶属感
    (吴立嫣,民76).儿童对於朋友的
    概念,随著年龄的推进而有显著的不
    同,从学者苏建文(民78)的研究
    中我们可知三岁以下的小朋友,玩具
    是整个社会互动的中心媒介,婴儿对
    於玩具的兴趣远远超过友伴,甚至於
    将友伴也当作「物」来看待,所以根
    本上不知道什麼叫做朋友;而三至七
    20561
    岁之间的幼童,朋友可以提供许多的
    玩耍资源,朋友的关系是一种短暂的
    互动关系,友谊是片面性的喜好和需
    要的满足;对於六至十二岁之间的小
    朋友来说,儿童对於友谊的理解,由
    片面性的喜好与需求的满足,转变到
    相互性的互助与合作;而对九至十五
    岁的儿童来说,他们逐渐了解到友谊
    是人与人之间的长久关系,形成友谊
    的基础亦从游戏,交换玩具等具体的
    活动,转变到个人兴趣与人格特质的
    相投.其实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到,
    「玩」对於儿童的友谊存在著极大的
    意义,虽然玩在成年人的眼中是小朋
    友理所当然的行为,但对幼儿来说却
    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对其
    友谊具有重大的意义(高秀君,民
    91).这可发现从玩的故事背景架
    构之中让小朋友清楚体认到友谊的重
    要性.
    钟玉凤(民85)在图画故事书
    内容价值观之分析研究中发现,在全
    文的主题内容上,以社会的「友谊」
    主题为最多,其次为家庭「亲情」的
    描写,个人「成就」等.由此可见,
    图画故事书与友谊主题的结合似乎已
    成为主流.动物结合故事书的方式来
    表达友谊,可以拉近与小朋友的距
    离,因此以此为故事中情节的角色似
    是再也适合不过了. 在高秀君(民
    91) 的「大班幼儿对绘本的友谊概
    念诠释」研究中,选择了几本以动物
    为角色的绘本来进行分析,分别是
    「小老鼠与大老虎」,「好朋友」,
    「你是我的好朋友吗」,「超人气微
    笑」,发现绘本作者要传达给读者的
    是绘本中的友谊慨念建立在共同游戏
    与共同活动,在此过程中朋友提供协
    助,分享,轮流付出为对方著想的心
    意,即使朋友间发生冲突而分离,还
    是为对方挂心,并试图获得友谊合
    好.而小朋友是否能从中了解作者所
    要传达出的友谊意涵,全看他们从角
    色的理解而来,也因此更突显出故事
    选定角色的重要,所以让动物成为故
    事主角,使小朋友融入情境之中,不
    但具有教育性,而且小朋友也会乐此
    不疲.
    三,线上童书与英语教学之实例
    本研究旨在於探讨运用网路动物
    友谊英语故事书结合英语教学的方
    式,对於学生的英语学习成就之影
    响.以新兴国小三年六班三十二位学
    21561
    22561
    生作为教学的对象.
    1挑选线上英语友谊故事题材
    本次实验课程所使用的两个英
    语故事题材,「The Grumpy
    Bug」和「The lion and the
    mouse」,是美国设计的线上童书
    (children's books on line),与动
    物友谊主题有关联,不仅可以一再
    重复地聆听故事的对话内容,而且
    内容,图片及有声动画极活泼生动
    有趣,并具互动性,所以适合作为
    国小学童的英语学习教材.
    2设计实验课程
    「The Grumpy Bug」的主要
    内容是在陈述爱生气的小虫子一直
    找不到朋友跟他玩,因为他动不动
    就爱生气的坏脾气把每个遇到的动
    物都吓跑了,到后来他终於找到朋
    友了.「The lion and the mouse」
    这个故事题材其实对现今的小朋友
    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很多小朋友都
    读过这个故事,在台湾翻成「小老
    鼠救大狮子」.每个礼拜均上课两
    次,早上晨间教学的时间,从八点
    至八点四十,时间为四十分钟,一
    共八堂,教学地点均在英语教室,
    参与的人员为教学者与受试者.
    3测验:
    英语测验为研究者根据实验教
    学之教材自行设计之题目,一共有
    两大题,第一大题为小朋友来听英
    文,第二大题主要是测试学生的英
    文口语能力.这个评量表有五个评
    量标准,分别为1.优2.中上3.中等
    4.中下5.劣,评量者必须照著这份
    评量表的等级给小朋友评定他们口
    说的等级.表1显示,受试者在上
    完整个实验课程后,英文能力进步
    的情形.在听力部分,我们可以看
    出实验课程提升了学生在听力有相
    当大的成长.在口语能力方面也有
    了很大的成长,这是相当令人惊讶
    的成果.
    表1 前测与后测的比较结果

    p
    32 8.17 2.80 19.20 3.21 <0.00
    32 3.81 0.64 2.66 0.94 <0.00
    四,线上童书与英语教学之省

    1课程设计与学生反应
    「The lion and the mouse」
    ,因为故事的对话以及生字比较
    多,所以在课程设计上较为困难,
    幸好故事的内容小朋友已经很熟
    悉,所以背景知识助益了整个教学
    的进行,教学者在事先挑选故事时
    有把这个因素考量进去,事后证明
    了教学者的假设成功应验.活动设
    计往往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
    并且成功的吸引他们参予.
    另外在学生在整个实验课程中
    的反应都十分良好,而且对於两个
    故事的内容,动画及其互动性呈现
    极其的感兴趣,纷纷都投以好奇的
    目光,这点使得往后的教学非常的
    顺利,因为教学内容对小朋友有一
    定的吸引力,相对的对於教学者来
    说,就可以轻易地引导到教学部
    分.
    2教学网站
    这次实验课程所使用的线上童
    书,是从众多的优良英语教学网站
    中所搜罗到的,不仅可以重复听句
    子,还可以让小朋友点选故事中的
    图片,生动的动画更吸引小朋友,
    显然目前国外在英语教学动画设计
    上的技术超越.越来越多的美国英
    文童书已经被设计成可互动的线上
    童书,实在比电子童书更能提高儿
    童的学习兴趣,相信以后对英语教
    学及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会有很大的
    助益.
    结 语
    大部分的学童认为动物友谊英语
    故事的内容容易懂,因此可以符合国
    小学童的英语程度.国小学童对於动
    物友谊英语故事中的角色设计,动画
    呈现,故事情节以及对话内容都表示
    非常的喜爱,并且会向同学以及朋友
    推荐这两个网路友谊英语故事;而友
    谊主题与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得到小朋
    友相当大的回响,也认为会提升他们
    对於英语学习的兴致.国小学童在经
    过线上英文童书实验课程后,提升了
    自身英语听,说能力,由此结果显示
    线上英文童书著实对於英语教学有很
    大的效益.
    23561
    《参考书目》
    一,中文部分
    吴立嫣译(民83).儿童也需要友谊.台
    北市:桂冠.(原著作出版日期:
    1983年).
    周中天(民84).英语教学新媒体-电脑.
    敦煌英语教学杂志.第5期.页9-11.
    周中天(民84).迎接英语教学的新境界
    -网路时代的来临.英语教学.20卷
    (2期).页48-56.
    林至诚(民88).网际网路时代的英语老
    师.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10卷
    (4期).页74-89.
    林佾柔(民92).以小红帽网站来提升国
    小学生学英文的学习成就及兴趣之个
    案研究.国立台南师范学院语文教育
    系所.
    李虹仪(民89).以网路课程软体辅助国
    小学童建构学习英语抽象单字之效益
    研究.国立台南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
    究所.
    洪晓菁(民89).说故事研究.国立台东
    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
    孙于智(民89).电脑辅助语言教学情境
    介绍.敦煌英语教学杂志.第27期.
    页6-9.
    孙光天 等(民89).资讯融入学科教学
    研究-以网际网路多媒体教材辅助国
    小英语教学为例.国教学报.第十二
    期.页227-265.
    高秀君(民91).大班幼儿对绘本中友谊
    概念的诠释.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幼儿
    教育研究所.
    黄汉龙(民 90).英语结合资讯教学的
    必要性.师友.第405期.页26-29.
    杨式美 (民 89).谈英文童书在国小英
    语教学上之应用.国教辅导.第39卷
    第5期.页 8-13.
    邓慧君(民89).简介英语电脑辅助教学.
    敦煌英语教学杂志.第5期.页7-9.
    钟玉凤 (民 85).近十年图画故事书内
    容价值观之分析研究.文化大学儿童
    福利研究所硕士论文.
    苏建文(民 78).朋友与我.学前教育.
    页8-9.
    谢传崇,李方茹(民92).资讯融入英语
    领域教学行动研究.南投文教.第18
    期.页63-69.
    颜永进(民91).资讯科技融入语文学习领
    域.资讯与科技.第88期.页47-55.
    二, 英文部份
    Allen, V. G. (1989). Literature as a
    support to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P. Rigg & V. G. Allen (Eds.),
    When they don't all speak English:
    Integrating the ESL students into
    the regular classroom (pp. 54-64).
    Urbana: NCTE.
    Lu, K-Y. (2002). Effect of e-mail
    exchanges on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in terms of length, complex-
    ity and accuracy.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glish Teaching
    Fourth Pan Asian Conference, pp.
    460-466.
    24561
    25561
    专辑
    壹,前言
    为迎接资讯科技的社会,九年一
    贯课程明定「资讯教育」为六大议题
    之一,其重点在於师生资讯素的提
    升,强调资讯科技融入七大学习领域
    之中,以契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应
    用与教学创新.由教育部的资讯教育
    总蓝图及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中,可以
    明确的看出,资讯科技於学校教育中
    的应用有以下几个走向:
    一,持续不提升师生资讯素养能

    持续进行资讯教育活动及教师进
    修活动,提升师生的资讯素养能力.
    教师最好能参加的资讯能力检测,教
    师的资讯能力作为未来教师遴聘的指
    标准则之一.
    二,推展与应用资讯科技於学习活

    学生能应用资讯科技於其学习活
    动历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兴
    致;教师能融入资讯科技於其教学活
    动,研发创新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
    能与提高教学效率.
    三,校务全面行政电脑化的管理机

    校务全面行政电脑化,有效发挥
    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用与节省人力资本
    的浪费.行政事务全面电脑化与网路
    化,行政人员能快速撷取资讯,获得
    资讯,统整资讯与创新资讯.
    四,运用教师社群建置数位化资源

    集合教师团队与知识社群,建立
    数位化的教材资源库,作为教师教学
    -
    素材与学生的学习资源.数位化的教
    材全面上网,达到资讯共享的目标.
    五,建置无障碍学习环境,缩短数
    位落差
    以资讯科技建构远距教学的环
    境,建立无边界的学习情境,营造终
    身学习的环境,平衡城乡差距,缩短
    数位落差.
    六,网路学习环境的普及与推广
    目标在於校校有宽频网路,师生
    个个能上网,校园内有普及化的区域
    网路与完善的硬体设备建置,班班有
    电脑,师生人人会使用.
    七,正确资讯态度,尊重资讯伦理
    使用者能尊重智慧财权产,遵守
    资讯伦理道德,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
    新公民,具备资讯应用能力.
    贰,理性行为理论
    1989年由Davis提出的「科技接
    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 TAM)」,是目前最常被用
    来研究使用者对资讯科技接受的理论
    模式之一,它是从使用者内在认知的
    观点来解释使用者对使用资讯科技的
    接受度之重要理论.Davis以「理性
    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认知与
    感情因子与科技使用的关系,发展出
    科技接受模式,此模式希望能遍地应
    用解释或预测使用者使用资讯科技的
    影响变因,也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用以解释外部变因对使用者内部的信
    念,态度与意向的影响,进而探究其
    科技使用的情形(苏英吉,2003).理
    性行为理论的理论架构图如图1所
    示.
    图1 理性行为理论模型
    资料来源:Fishbein & Ajzen, 1975
    「理性行为理论」认为,个人是
    否从事某种特定行为最直接的决定因
    素就是「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所谓「行为意向」是指
    个人对於采行某特定行为的主观机率
    判定,亦即,个人对於某特定行为的
    采行意愿,在「理性行为理论」模式
    中,决定个人是否采行某特定行为最
    重要且直接的变因,就是「行为意向」
    ,至於其它可能会影响到行为的因素
    26561
    实际
    行为
    皆是透过「行为意向」而间接影响
    的.
    「理性行为理论」对於教师资讯
    科技融入领域教学的启示重点:
    一,重视教师正向科技信念的培养
    利用学校本位进修研习,让教师
    明确知道资讯科技是辅助教师教学的
    有力工具,教学的主体还是在於教
    师,资讯科技只是辅助工具,无法取
    代教师角色,但它可让教学更有创
    意,更有活泼性,使教师的教学更具
    启发性与效能.
    二,激励教师积极使用科技的动机
    学校领导者应随时鼓舞全体教师
    使用资讯科技於其教学活动中,并为
    学校建置完善的资讯科技使用情境,
    如多媒体教室,小型多媒体可移动式
    的工具车,网路教室,宽频校园网路
    等.对於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成效显著
    的教师,也可以提供物质或精神的奖
    励,以激励教师的参与动机.
    三,校园领导者角色扮演不容忽视
    教师的参与动机,信念与行为态
    度等受到学校整体文化及同仁教学行
    为的影响甚大.身为学校的领导者如
    校长,主任应扮演催化者与协调者的
    角色,以积极的行动来影响教师,建
    构学校优质的学习环境,激发教师的
    信心,让教师敢於使用资讯科技,喜
    爱使用资讯科技.校长应发挥其影响
    权威,积极推动资讯科技融入领域教
    学的催化剂.
    参,科技接受模式
    一,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是
    Davis(1989)专门针对科技使用行
    为发展的模式,它是以「理性行为理
    论」为基础,修正运用於资讯系统使
    用的应用情境,从使用者内在的认知
    观点所提出的一个科技使用模式,来
    解释使用者采用资讯科技时的接受行
    为模式.Davis从科技接受度的角度
    为出发点来看,提出了两个主要的态
    度决定因素:包括「知觉有用性」和
    「知觉易用性」,另外模型中还包含
    「外在变项」.其主要目的在於简化
    理性行为理论,分析并建立出一个有
    效的行为模式,提供研究者去了解个
    人在使用科技时,影响其内在信念
    (beliefs),态度(attitudes)及意向
    (intentions)的外在因素,进而影响
    27561
    资讯系统实际的使用情形(Davis et
    al., 1989).TAM的理论模式如图2
    所示:
    图2 科技接受模式(TAM)的理论模型
    在TAM 中提出了两个认知信
    念,分别为「知觉有用性」和「知觉
    易用性」认知是影响使用者对资讯系
    统的使用态度的重要关键变数.而此
    两个认知信念的定义如下(陈锟隆,
    2003):
    1知觉有用性
    Davis对知觉有用性的定义是
    「使用者主观的认为使用某一特定科
    技系统,会对他的工作表现及未来有
    帮助」(Davis, 1989).也就是当使
    用者在使用此一新的系统时,他个人
    知觉对其现在或未来的工作表现上能
    获得的益处.因此使用者会对系统抱
    持正面的态度,强化其对系统使用结
    果的正面评价.
    2知觉易用性
    Davis对知觉易用性的定义是
    「使用者认知到学习使用某一特定科
    技系统的容易的程度.」(Davis,
    1989).也就是指当使用者知觉到要
    学习熟悉使用一项新的系统时容易的
    程度.当使用者对系统使用知觉易用
    性越高,代表使用系统时,不需要花
    许多的心力去学习新的系统或者知觉
    系统的使用困难度不高.当「知觉易
    用性」的程度愈高,则「知觉有用性」
    的程度也会愈高.
    二,科技接受模式之修正
    Venkatesh(2000),认为省略
    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知觉有用
    性」,「知觉易用性」对「行为意向」
    间的关系.更有学者验证了「知觉有
    用性与知觉易用性」可以直接预测系
    统的使用意向与行为 (Venkatesh,
    2000).简化后的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简化后的TAM模型
    综合上述所言,TAM是用来预
    测使用者系统接受度的有效模式,使
    28561
    用者受「外在变项」而影响其认知信
    念中的「知觉有用性」与「知觉易用
    性」,而使用者认知信念中「知觉有
    用性」与「知觉易用性」,对於系统
    使用者是否接受此系统而言,具有很
    大的影响.修正后的TAM有以下几
    个特点:
    1知觉有用性与知觉易用性决定了使
    用者行为的意向,进而再影响使用
    者实际使用的情形.
    2在资讯科技使用的历程中,外在变
    项与知觉的易用性直接影响认知的
    有用性.不论是有用性的认知或易
    用性的觉察,「外在变项」是个重
    要的影响变因.
    3使用者使用行为的意向决定了使用
    者的实际使用行为.修正后的TAM
    与原先的模式相较之下,减少了
    「使用态度」变因;虽然较易解释
    使用者之资讯科技接受程度,但似
    乎较忽略变因中介历程的探究.
    伍,科技接受模式对资讯科技
    融入教学的启示
    科技接受模式对於使用者使用与
    学习科技的内在认知影响历程有完整
    的解析,其对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应
    用有以下几点:
    一,明了资讯科技的特性及其融入
    领域教学的模式
    当教师熟悉资讯科技的特性时,
    才会有效的利用其特性而加以整合应
    用,这也是资讯科技有用性的知觉及
    对其外在变项的了解.资讯科技的特
    性是数位化,虚拟化,网路化,整合
    化,远距化,全球化.此外教师也应
    熟知资讯科技融入领域教学的模式,
    才能发挥资讯科技的实质效益,资讯
    科技融入领域教学的模式不外是:教
    学大纲提示,教育素材资源,学生自
    学教材,师生互动模式,线上测验评
    量,线上虚拟教室,学生作业应用,
    学生资料管理,教室情境布置,线上
    学习辅导,线上竞赛活动.当教师熟
    悉这些模式后,才知其是有用的,对
    教学与学习有实质性的助益,如此才
    会喜爱使用资讯科技.
    二,发挥巧思,营造温馨而人性化
    的学习情境
    科技接受模式中,外在变因影响
    使用者认知的有用性与易用性,外在
    变因包括资讯科技使用时的情境建
    置,任课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态
    度,教学程序的安排,同侪间的学
    29561
    习,对资讯科技的参与动机,学习态
    度等.外在变因受到教学者的影响很
    大,一位有效能的教师应发挥巧思,
    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处所,营造
    优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不怕电脑,
    对网路及多媒体素材内容产生兴趣,
    进一步让学生能使用资讯科技於其学
    习活动之中.此方面教师应具体做
    到:
    1不怕资讯科技,敢於使用资讯科技
    如网路,多媒体教材,电脑等,身
    为学生表率.
    2积极使用资讯科技於教学活动历程
    之中,改变教师的角色,转为启发
    者与导引者,以创新教学活动,激
    发学生的学习意愿.
    3采用合作学习机制,以符合知识社
    群的时代变革,并培养学生尊重,
    与人分享资讯的关键能力.
    三,藉由教师社群,开发建置具简
    易化的网路素材
    科技接受模式中的知觉易用性直
    接影响使用者认知的有用性与使用者
    的行为意向,因而在多媒体软体开发
    与网路素材数位化资源库的建置上,
    要著重其人性化与简易化的操作界
    面,数位化教材内容除要兼顾互动
    性,教育性与趣味性外,最重要的系
    统界面与操作步骤要尽量简单化,使
    教师在教学使用与融入学习领域中自
    觉十分便利;除外,操作说明手册的
    完整化也非常重要,它可作为教师教
    学或学生学习疑惑时的线上教师.此
    种具教育价值性的学习网站与数位化
    的教材,必须由教师群策群力完成,
    结合教师社群与教师专长方能达到事
    半功倍之效.
    四,办理学校本位进修研习,鼓励
    师生资讯素养的持续精进
    科技接受模式中一个核心的理
    念,就是师生要具备一定的资讯素
    养.就学生而言,国民中小学在弹性
    课程中均有排定电脑课,而学生对电
    脑的学习意愿也很高,学生的资讯素
    养与资讯科技的使用能力应不是问
    题,重要的是教师资讯素养的提升.
    要因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脉动,资讯社
    会的来到,有效应用资讯科技於其教
    学活动中,教师就应具备一定的资讯
    素养,此方面教师要靠不断持续的在
    职进修,以精进相关软,硬体应用知
    能;此外在学校本位的进修活动中,
    应多安排此方面的进修活动,以让有
    兴趣的教师进修.在教师基本的资讯
    30561
    素养上,包括:如套装软体的安装,
    移除与其应用能力,数位化教材的制
    作与使用能力,电子邮件与网路的应
    用技能,资讯科技於班级行政的管理
    与应用能力,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活
    动设计与使用能力等.
    五,领导者以身作则培养师生正向
    积极的态度
    科技接受模式中,使用者的态度
    非常重要.就行政人员及学校主管而
    言,本身就要以身作则,进行校务行
    政电脑化工作,推展资讯科技融入学
    习领域的活动,建构网路行政服务的
    机制,如以电子邮件与亲师生沟通,
    回应网路与讨论区的问题,带领全体
    师生进入网路学习与应用的情境;教
    师要能以资讯科技作为辅助教学工
    具,以网路及多媒体作为课堂的学习
    素材之一,以作为学生的表率,进而
    安排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将资
    讯科技与其学习活动相互契合,应用
    电脑,网路,多媒体等资讯科技完成
    其学习活动.
    六,藉由协同合作教学,培养教师
    正确认知与应用能力
    科技接受模式导源於理性行为理
    论,在理性行为理论信念与评估,规
    范性信念与动机会各自影响行为态度
    与主观的行为准则,进而影响行为意
    向.信念与参与动机即科技接受模式
    中的「外在变因」.这些外在变因受
    到学校文化,校长领导,行政人员观
    念的影响,如果身为学校领导者体会
    资讯科技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
    色,自然会加以重视与推展,鼓励全
    体教师与职员应用资讯科技於行政与
    教学的历程中.这就是主管者领导角
    色的发挥.
    陆,应用资讯科技,营造优质学习
    情境
    完全采用粉笔教学的模式,在新
    世代中应有所调整.美国国家师资教
    育资格认定委员会(NCATE),对
    於「新专业化的教师」认定,提出以
    下看法(Gibson, 2001)
    一,新的了解(new understandings)
    教师须了解科技对整个社会所产
    生的深远影响,此外,教师也须明了
    31561
    科技如何改变工作,沟通的本质以及
    人们对知识发展的了解.
    二,新的方法(new approaches)
    今日教师必须深入体认了解资讯
    已超越教科书,教师本身,资讯可藉
    大众传播媒体及各式沟通管道,成为
    最易存取及可利用的资源.而科技可
    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及使用许多方法,
    使学生快速而有效的存取资讯.教师
    需使用广泛的科技工具与软体,作为
    其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素材.
    三,新的角色(new roles)
    教师要协助学生追求他们的需
    要,善用科技来发现,组织与解释资
    讯,对於资讯的品质与资源,具备反
    省与批判的能力.
    四,新的专业发展形式(new
    form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教师必须参与正式课程,有些课
    程可以使用非传统的方式传递,如电
    信网路.教师必须持续不断的学习与
    其它专业人士结合非正式的学习群
    体,以共同分享彼此的兴趣与关注的
    焦点.
    五,新的态度(new attitudes)
    教师需要以一种无惧怕或畏缩的
    态度,以使用科技鼓励其学生冒险,
    激励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科技接受模式的观念简单易懂,
    如果每位教师能深入了解此模式的精
    髓,认知资讯科技的有用性,不怕使
    用资讯科技,有正向积极的使用态
    度,则能创发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
    的学习更为快乐,完整而有效能感.
    科技的学习情境中,虽然允许学生有
    较多的学习控制权,但相对的教师所
    应具有的智能是「更多而非变少」,
    其作用在使教师有能力且有效的导引
    学生建构知识(Clouse & Alexander,
    1997-98).
    《参考书目》略.
    32561
    33561
    专辑
    壹,前言
    我国自九十学年度开始,实施推
    动九年一贯课程,积极目标乃希望培
    养学生带得走的十大基本能力,以便
    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与发展.其中第
    八项就是强调学生需具有「运用资讯
    与科技的能力」,资讯教育也列入重
    要的六大议题,成为国民中小学正式
    的课程内容(教育部,2001).因
    此,学校教育除了应该培养学生基本
    的资讯能力,也应该将资讯科技应用
    在教学活动上,促进教学的生动活
    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提
    升学习的成效.
    揆诸当前国民中小学教育现况,
    欲在有限经费及人力条件下,有效回
    应「运用资讯与科技的能力」的政
    策,「资讯融入教学」的导入,在教
    学上不失为可行的方式.本文尝试就
    「资讯融入教学」的意义及应用面
    向,提出在九年一贯课程中应用策
    略,供教师在教学上之参考.
    --
    贰,资讯融入教学的意义
    资讯融入於教学活动上,是基於
    科技资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
    机,符合认知心理的原理,也可以协
    助教师进行诊断测验与教学评量,掌
    握学生的起点行为,参与过程与学习
    成效.随著学校资讯科技设备的成长
    增加,教师资讯能力的提升,运用资
    讯科技在教学上的现象日益普遍,资
    讯融入教学活动中,对於现行教育活
    动之意义如下(胡泰达,2004):
    一,学习内容的改变
    以往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於教科
    书,经由教师的说明与讲解,学生获
    得知识的内容,属於单向式的学习.
    资讯与网际网路的运用,学生学习的
    内容不再限制於教科书,藉由教学资
    源多媒体或是网路世界,学生可以获
    得不同的资料内容,进行资料的分析
    比较与综合.学习的内容也不再只是
    文字的描述或是平面图昼,资讯科技
    可以提供生动的影音,营造生动活泼
    的学习气氛.
    二,学习方法的改变
    资讯科技发展的结果,学生可运
    用资讯科技的数位传输来进行学习,
    也可以经由语言,文字,动画,影音
    等多媒体的效果进行师生互动与同侪
    互动.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中教师
    的说明讲解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能的唯
    一来源.学生可在资料的搜集,记
    录,分析,综合等过程,学习到知能
    及生涯发展的能力.
    三,学习空间的改变
    以往的学习是在学校中进行,资
    讯科技快速发展后,学习活动也可以
    在学生自己的家中,透过电脑终端机
    进行非同步的学习,甚至社会中只要
    有电脑及网路设备,学生都可以无远
    弗届的进行学习,学习的空间变得非
    常开阔,学习的时间没有受到限制.
    四,学习情境的改变
    资讯科技提供学生丰富的学习资
    料库,让学生可以透过电脑学习新鲜
    的事务,让他们接触新事物与事物的
    不同观点与角度;学生利用资讯科技
    与网际网路进行学习的同时,开始逐
    34561
    渐减少人际间的互动,终日面对的是
    电脑萤幕与键盘.这种学习情境的改
    变,也会产生心理与人际互动关系的
    变化.教师必须掌握对学生的冲击,
    也能适时避免过度依赖资讯科技,所
    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资讯融入教学的应用面向
    资讯融入教学是应用资讯科技的
    技术,从事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科学方
    式,藉此达成学习目标,并提供学习
    者有意义的学习历程,以增进较佳的
    教与学之成效.因此可从四个应用面
    向进行,包含:1教学资源的应用,
    2教学工具或教学环境,3教材传播
    管道,4学习工具.以下详述之(徐
    新逸,2003):
    一,教学资源的应用
    将资讯科技当成教学资源,包含
    有:教学素材以及参考资料.教材用
    资讯科技来呈现,或许是网路化教材
    与电脑辅助教学软体.国内优良的网
    路化教材,可参见亚卓市(http://
    pimc.educities.edu.tw);而电脑辅
    助教学软体,则可以参考教育部好学
    专辑或历届金学奖得奖软体.
    二,教学工具或教学环境
    资讯科技作为教学工具,例如:
    利用电脑多媒体简报软体,搭配单枪
    投影机作为呈现教材工具,以作为教
    学呈现方式,成为黑板,粉笔,挂
    图,壁报,录放影机,电视之外的其
    他选择.资讯科技也可以成为教学环
    境的重要元素.广义来说,教室,校
    园或校外环境等可以进行教学活动的
    环境都可称作教学环境;狭义来说,
    教学环境就是教室.例如:教室电脑
    的设置,建置无线网路的上网教学环
    境,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基础.
    三,教材传播管道
    随著科技日新月异,教材传播的
    管道亦将不断演变.传统式书面资料
    的教材,对分享,更新与修正较不便
    利,而资讯科技具备许多优势,现阶
    段的工具,包含:光碟片,VOD
    (随选视讯系统),DVD,网路等
    等.
    四,学习工具
    资讯科技的运用可被视为学习的
    过程,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或
    35561
    议题.此外,随著科技进步,许多科
    技产品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例如
    掌上型电脑(PPC),平板型电脑
    (Table PC),可以提供更方便的操
    作介面,搭配无线上网的便利性,延
    伸学生学习的环境,可以利用无线上
    网的方式,在进行生态观察后,直接
    输入资料,并与其他同学进行线上互
    动交流.
    肆,资讯融入教学应用在九年
    一贯课程中之策略
    在九年一贯课程七大领域中,教
    师可透过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激
    发学习动机与兴趣,进行复杂多元的
    师生互动.因此,在资讯融入教学的
    策略上,可以从下列方向进行(胡泰
    达,2004):
    一,透过网际网路进行教学与学习
    运用资讯科技与网际网路,学生
    可以进行同步学习 (synchronous
    activity)与非同步学习 (asynchro-
    nous activity).同步学习是指一群
    人可以在相同的时间进行线上的沟通
    讨论互动.例如在讨论区进行议题讨
    论,透过视讯会议进行意见交换,教
    师对群体学生进行广播教学.非同步
    学习就是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沟
    通讨论与学习,资料讯息储存在电脑
    伺服器上面,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透
    过网路进入伺服器搜集获得资料讯
    息.
    二,透过网际网路进行学习互动
    网际网路提供学生跨越空间限制
    的学习互动.例如学生可以在公布栏
    阅读别人的文章作品,公布自己的成
    果资料,透过BBS站或是讨论区进
    行意见讨论与沟通,或是传递讯息.
    学习是成长的过程,最重要在於吸收
    前人留下的知识与文化,作为发扬光
    大与创新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学习过
    程中除了直接接触知识,也有相当大
    的部分来自教师的指导与说明,以及
    同侪间的互动.
    三,透过应用软体进行教学与学习
    教师可以直接使用资讯科技作为
    教学的工具,运用文书软体来撰写活
    动设计,订定教学目标,也可以用来
    命题制作考卷,记录学生的学习情
    况,使用试算表来计算学生成绩,统
    计学生的各项资料,应用简报软体制
    36561
    作多媒体教材,简报资料等.不仅可
    以增进学习过程的生动活泼,同时也
    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应用软体的操
    作方式,认识应用软体的基本功能.
    学生也可以应用这些软体进行学习心
    得的撰写,汇整或简报学习成果.
    四,使用辅助教学软体协助教学与
    学习
    将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软体上,
    透过互动式的功能按钮,学生可以进
    行自主性的学习.在各学习领域中,
    教学内容都是素材,经由组织与系统
    的规划,学生可依照软体的操作程
    序,进行学习活动.这种教学与学习
    策略符合个别化的需求,对於补救教
    学与诊断测验,有相当大的助益.
    五,利用网路网际将教材全面上网
    鼓励教师做到全面使用电脑编制
    教材,进而推动各领域的教材全面上
    网,使学校网站成为专业的教材资料
    库,让教学不再以教科书为唯一教
    材,上课不能缺少资讯网路提供资
    源.并且鼓励教师,学生及家长利用
    E-mail进行沟通联系,并善用网路
    留言版,电子联络簿等网路平台,作
    为亲师沟通的管道.
    伍,结语
    教师能够运用资讯科技融入教学
    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
    一,对於教育品质的提升有著莫大的
    帮助,也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之一.因
    此,培养教师资讯素养,建立运用资
    讯科技的教学习惯,并且设计完整的
    研习课程,激励教师具有编写网页,
    搜集并管理资料,整理简报,发展各
    科数位化网路学习素材,操作相关硬
    体,指导资讯化学习等能力,并将相
    关能力运用於教学中.
    总之,资讯融入九年一贯各科教
    学,是在各科教学活动过程与情境
    中,配合课程与教材的呈现,提供学
    生更多面向的刺激,包括声音影像,
    资料文件,以培养学生生活实践,统
    整沟通,表达资讯的能力,以期能适
    应社会的发展与面对时代的竞争.
    《参考书目》略.
    37561
    38561
    专辑
    壹,前言
    资讯科技时代的来临,不仅影响
    著人们的生活型态,也使得知识的学
    习及传递产生重大的变革.九年一贯
    课程中将「运用科技与资讯的能力」
    列为十项基本能力之一,同时也将
    「资讯教育」规划於六大议题之中,
    在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资讯教育总蓝
    图中,更明确订定「教师均能运用资
    讯科技融入教学中,教学活动达
    20%」(教育部,2001).由此可
    见,当前的教育期待教学者能适度运
    用资讯科技来辅助教学,除了能让教
    学更加弹性,多元,活泼,有趣外,
    还能从中培养学生资讯撷取,应用分
    析,探索研究,以及问题解决等能
    力.资讯融入教学已成为当前刻不容
    缓之要务,然而在实施此策略之前到
    底要有哪些前置准备 资讯融入教学
    之方式为何 本文将加以探讨.
    贰,资讯融入教学之前置准备
    为了降低资讯融入教学实施的阻
    碍,事前规划一个完善的资讯环境并
    提供教师资讯应用与课程统整的训练
    是相当重要的,兹说明资讯融入教学
    之前置准备如下:
    一,妥善规划软硬体设备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学校资讯软硬体的规划与充
    实是资讯融入教学中有效的利器.为
    减少因设备不足而扼杀教师实施资讯
    融入教学的意愿,学校可以在有限的
    经费上,采取一些应变措施,以便让
    软体,硬体设备作最有效的使用.例
    如:在硬体设备上,增添放置笔记型
    电脑及单枪投影机用的移动式资讯
    车,设置资讯融入教学专用教室,以
    及开放电脑教室并鼓励教师多加利用
    (孙承伟,2003);在软体设备上,
    -
    购买教育版或精简版的软体,便可满
    足教学的需要,同时可节省经费.
    二,建置完善的校园网路
    九年一贯课程规划中,网路资源
    成为教师教学最主要的补充内容,更
    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学习素材,因
    此,各校必须建构完善的校园网路,
    除校校有电脑教室外,更重要的是
    「校校有网路」,「班班有电脑」,
    「人人可上网」(温嘉荣,吴明隆,
    1999).此外,学校可以协请主修
    资讯网路相关科系的教师担任网路管
    理的工作,除了维护校园网路的畅
    通,同时也可建置校园网站系统,达
    到相当程度的校园e化.
    三,提升教师资讯素养
    教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人物,如
    果教师本身缺乏资讯融入教学的知能
    或者缺乏参与的意愿,即使添购再多
    的软硬体设备,也毫无用武之地.提
    升教师资讯的素养除了研习电脑应用
    软体,网页编辑等专业课程之外,更
    重要的是教导教师应如何将资讯融入
    各科学习领域的课程,并厘清为什麼
    要融入(why) 融入的对象是谁
    (who) 时机为何(when) 实
    施地点为何(where) 可以融入哪
    一类的资讯科技(what) 避免掉
    入「为了融入而融入」的迷思中(徐
    新逸,吴佩谨,2002).除此之
    外,协助教师了解资讯融入教学的价
    值,提供有关的协助,订定奖励规则
    均能提升教师主动参与的意愿.
    四,整合各类教学资源
    随著网际网路的发达,在网路上
    撷取丰富的教材已不是难事,然而网
    路教材繁杂零乱,品质良莠不齐,实
    不利於教师的取用,因此建立教材资
    料库,将有助於整合网路上的优良教
    材.学校也可将书商所提供的教学光
    碟,或者教师自行设计的电脑辅助教
    材统一归档整理,透过教师间的资源
    共享,协同合作,让教学资源做重复
    的使用.今后在推展资讯融入教学,
    甚至可透过网际网路的互动方式,加
    强校际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徐新逸,
    吴佩谨,2002),以扩大教学资源
    的运用.
    参,资讯融入教学的方式
    资讯工具在教学上的应用有多种
    不同的方式,兹列举几种常用的作法
    并加以说明如下:
    39561
    一,运用网际网路搜寻课程相关资料
    透过网际网路的运用,教师可以
    撷取相关的教学资料,将之整合於教
    学活动中,以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
    度;或者由教师指导学生针对特定主
    题进行资料搜寻,从中培养学生运用
    资讯与组织资料的能力.例如教导
    「灾害应变与防治」主题时,教师可
    先示范如何使用网路搜寻引擎进行资
    料搜寻并在网页上选取文字,图片加
    以存档整理,再指导学生於课前或课
    中利用网路搜集各种灾害的纪录图
    片,影片,灾害防治的设备等相关资
    料,俾供课堂讨论之用.在资讯搜寻
    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对此主题即有初
    步的认识和了解,而有助於学生课堂
    参与学习及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利用电脑简报软体以展示教学
    教师的教学可经由简报软体来制
    作,型式上可以整合动画,音效等教
    学媒体,内容上则可以包括资料汇整
    说明,图片观察,影片播放等活动
    (龚建昌,2002),以进行更生动的
    教学演示.电脑简报软体尤其适合用
    於需要以动态方式呈现方能使学生充
    分理解的课程,如动物的生长过程,
    九大行星的运转模式,身体的律动,
    水的形成……等等.这种结合动作,
    音乐,声光的教学软体,不但补足了
    以口述或平面资料来显示教学的不
    足,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
    教学内容以更为清楚明确的方式呈
    现.
    三,运用网路,多媒体等进行专题
    制作
    网路之专题制作常以小组方式进
    行,除奠基学生合作学习与人相处能
    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研究
    能力,资料的搜寻,撷取与组织能力
    (温嘉荣,吴明隆,1999).以「动
    物的生长」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先将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接著由每一组任
    选一种动物做专题,运用网路搜寻或
    数位相机拍摄该动物成长过程的图
    片,特点与相关资料,再以文书编辑
    软体作成书面资料,最后利用简报软
    体和其他多媒体设备将学习结果呈现
    给全班同学.在专题发表时,教师应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与巧思,呈现各组
    的独特之处,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使用电子邮件,讨论版进行沟
    通分享
    随著学习网路的扩张,学习者藉
    由电子邮件,网路讨论区等工具的使
    40561
    用,将传统学习环境渐渐扩展到网路
    学习社群中,藉由学习者之间的讨论
    对话,让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机会(引
    自陈荣清,2002).由此可见,适
    度的使用电子邮件与讨论区等沟通工
    具,亦不失为资讯融入教学的一项利
    器.运用的方式可以先由教师建立一
    个专属的讨论区,以引导学生针对某
    些特别的议题,进行集中讨论,发表
    个人的意见;或者以小组合作学习的
    方式,进行资料的整理,搜集,再以
    电子邮件寄送给同学及教师,最后由
    某一小组统一归纳整理大家的意见与
    想法,提供全班同学参考,让资讯得
    以充分地交流与分享.
    五,采用电脑辅助教学软体以协助
    教师教学
    电脑辅助教学(CAI)是指利用
    电脑从事教学,练习,复习等工作
    (罗秀芬译,1985),其有多项优
    点,除了能够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打破时间对学习的限制外,还能让学
    生在与电脑互动的学习当中,得到立
    即的回馈,进而增进学习兴趣.目前
    坊间或书商多提供依据课本内容制作
    而成的电脑辅助教学软体,能与教师
    教学活动配合,教师亦可自行设计教
    学软体以切合个人教学需要.电脑辅
    助教学软体不仅可以运用於教学活动
    中,协助教师教学,也可提供学生延
    伸学习,课后补救教学之用,对於提
    升教师的教学效能与学生的学习成效
    都有莫大的助益.
    肆,结语
    资讯科技的日新月异,改变了传
    统的教学生态,过去以黑板,粉笔与
    讲述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
    生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影音
    声光效果俱佳的资讯软体与网路资
    源,来增添教学的丰富性及多样化.
    然而在结合图片,动画,音效等资讯
    工具,使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创意
    之际,应避免被资讯科技所引导,致
    使教学活动变为设备和技术的展示
    场,反而忽略了学科教学的本质.因
    此,教师在将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时,
    应随时检讨与修正教学活动的适切
    性,省思是否达成预订的教学目标,
    并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作适度调整,
    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资讯融入教
    学中,快乐地学习到应有的学科知
    识,并培养出未来所需的基本能力.
    《参考书目》略.
    41561
    42561
    专辑
    壹,前言
    台南市省躬国民小学位於台南市
    南区黄金海岸边,与高雄县只有数公
    里之隔离,地处边陲.民国六,七十
    年代,当地住民从事极盛一时的废五
    金熔炼工业,使得经济快速发展,后
    因废五金熔炼工业遭受政府的禁止,
    社区的经济活动没落,人口外移严
    重,该学区遂成为文化刺激较为不
    足,社经地位较低之地区.
    近年来,校方为了增进学生学习
    成效,增广学生学习视野,配合教育
    部在民国九十年公布的资讯教育白皮
    书,推展资讯融入各领域教学,希望
    教师能透过资讯科技工具的使用,加
    深学生学习的深度;透过网际网路无
    远弗届的特质,拓展学生学习的广
    度,以弥补学区环境文化不利对学生
    学习上所造成的不足.除了申请了教
    育部「初级资讯种子学校培训计画」
    之外,并在行政人员与家长会的努力
    下,取得社区与家长对学校施行资讯
    融入教学的支持与协助.
    贰,资讯融入教学教师进修
    施行资讯融入教学的当务之急,
    是增强教师资讯融入教学的技能与素
    养,省躬国小将教师资讯融入教学的
    进修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针对
    教师资讯技能加以提升,第二阶段引
    导教师了解使用资讯科技工具融入教
    学的方法,在教师对资讯融入教学有
    了大略的认识后,进行常态的「教师
    E朝会」做教学分享.本文将三阶段
    工作要点分别叙述如下:
    —以台南市省躬国小为例
    -
    一,资讯技能进修研习
    为了增进教师的资讯素养,减少
    教师对资讯科技的生疏,在第一阶
    段,学校规划了一系列电脑相关技能
    的研习,课程内容包含了文书处理,
    绘图软体,简报软体的教学,网页制
    作,电脑电视转接盒及单枪投影机的
    使用,数位相机与数位摄影机的操作
    等,使教师对各项资讯科技工具有了
    初步的了解,方便在日后的教学过程
    中使用.
    二,资讯融入教学研习
    教师对资讯科技工具了有初步的
    认识后,接著进行的是让教师了解资
    讯融入教学「为何用」,「怎麼用」
    ,「何时用」.透过第二阶段的进修
    研习活动介绍全校教师资讯融入教学
    的原理原则,引入资讯融入各领域教
    学的各种模式与可能性,最后藉由产
    出性的实做,分享资讯融入的教学设
    计,使教师对资讯融入教学有更进一
    步的了解.
    三,「教师E朝会」
    在全校教师对资讯科技工具的操
    作与资讯融入教学的实施有了一致的
    共识后,「资讯融入」就成了教师们
    教学中的一部份,为了能让资讯融入
    教学的资源共享,每周一次的「教师
    E朝会」安排了各个年段,各个领域
    的教师轮流上台为同仁们主讲自己在
    资讯融入教学上的新做法或新发现,
    甚至提出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以寻求解
    决之道,在分享的过程当中同时也促
    进了全校教师不断的成长.
    参,资讯融入各领域教学
    「资讯融入教学」在校内俨然已
    成为一项平常的教学活动,在各个领
    域,各个单元都有其可能性,本文单
    就各个领域教学中较具代表性的资讯
    融入方法,以各领域的教学为分类,
    介绍如下:
    一,语文领域
    语文领域的教学大都由级任老师
    担任,级任老师的工作繁忙,自制各
    项的教学媒材将为他们带来更大的负
    担,各大出版社所附赠的多媒体教学
    43561
    光碟便成为教师实施资讯融入教学的
    利器,教师利用光碟中「生字教学」
    的部分,取代以往在黑板上逐字的书
    写来进行生字的介绍;利用光碟中
    「习作指导」的部分协助学生正确的
    检讨并订正国语习作,资讯融入减少
    了教师教学上的负担,使教师在教学
    上更能得心应手.
    图1 教师利用教学光碟进行生字教学
    资料来源 南一版五年级国语教学光碟
    图2 教师利用教学光碟进行习作检讨
    资料来源 南一版五年级国语教学光碟
    二,数学领域
    提到资讯融入数学领域的教学,
    教师们最常使用的网站之一莫过於
    「昌爸工作坊」.这是由台北县新泰
    国中李信昌老师为中小学生制作的数
    学教学网站,在一次的教师E朝会中
    被介绍后,便获得许多教师的好评.
    无论是梯形面积的计算,圆心的寻
    找,三角形的内角和……等教学,透
    过详细的解说与不断重复播放的
    Flash动画,学生更能清处的看到各
    种几何图形的操作,免去教师在讲台
    前利用大型教具操作解说的不便,增
    加了学生学习的效能,学生在课后也
    能自行上网练习,一举数得.
    图3 昌爸工作坊首页
    资料来源http://netcity1.web.hinet.net/
    44561
    图4 昌爸工作坊网站中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
    资料来源http://netcity1.web.hinet.net/UserData/lsc24285
    三,社会领域
    九年一贯课程中,社会领域的学
    习不再是一味的背诵课本的内容,而
    是希望学生能透过课本的引导,进行
    自主性的学习,对身边周遭的人事物
    实际了解与认识,充实学生作为一个
    良好公民的基本知能.社会领域的教
    师会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上网寻
    找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中与同学共同
    分享,透过各大搜寻引擎与入口网
    站,学生能更容易的查询到相关的资
    料,如:居住地方的人口统计图,各
    个族群的居住分布图,各政府机构的
    网站……等,师生们随时可以得到最
    新,最切身的资料,而资料的内容之
    广,也远超过课本的描述,透过相关
    网站的搜寻,学生不但能获取许多切
    身相关的知识,更能培养主动学习的
    习惯.
    四,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
    从事自然与生活科技的教师,除
    了要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之外,还必须
    具备有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与动植物
    带入教室中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自然
    与生活科技领域的教学前,利用数位
    照相机或网站资源搜集各种教学所需
    的动物,植物,气候,星象等图片,
    制作成简报档并在课堂中播出.学生
    透过老师整理的图片,对学习的内涵
    有更细微的观察与更深入的了解.另
    外,透过网际网路的连结,教师可以
    带领学生遨游福山植物园,自然科学
    博物馆的科学教育机构,将学生学习
    科学的环境拓展至全国甚至全世界.
    45561
    图5 福山植物园首页资料来源http://www.ilantravel.com.tw/fushan/
    五,艺术与人文领域
    资讯科技在艺术与人文领域的教
    学上更是被广泛的应用,以学校大型
    的期末展演活动「变调的名画」为
    例,教师首先利用单枪投影机播放课
    前整理的名画介绍投影片,为学生解
    说名画的风格,构图与用色,使学生
    对各个作品有所了解.接著表演艺术
    的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排演出名画
    当中的情景,在排演的过程中,教师
    利用数位照相机或数位摄影机等器材
    拍摄学生练习的情形,然后播放,使
    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在舞台上排演的
    表现,修正自己的表演.音乐教师则
    利用声音的剪辑软体及烧录软体为学
    生的展演制作配乐,在展演的过程中
    全程录影并上传至学校网站提供各界
    欣赏.从课前准备到课后呈现,充分
    利用了资讯工具来帮助教学并改善教
    学上遭遇的问题.
    图6 「变调的名画」中名画介绍之一
    资料来源 省躬国小吴佳憓老师
    图7 变调的名画」中名画介绍之二
    资料来源 省躬国小吴佳憓老师
    六,健康与体育领域
    健康与体育领域中的「体育」教
    学,内容多为动态,但资讯科技在体
    育的教学也帮上了大忙,以往教师在
    示范健康操,羽球,垫上运动等动作
    时,往往面临在后排的学生看不见,
    动作太快学生来不及看清楚的困扰,
    46561
    教师利用课前录制的影音档或网站上
    的各种体育教学影片,透过资讯科技
    工具中重播,暂停,慢速播放等功
    能,学生可以藉此看得更清楚,解决
    传统教学上的困扰.
    七,综合活动领域
    为了使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有
    更进一步的了解,教师们鼓励学生参
    加专题网页制作比赛,以自己居住的
    地方—「湾里」为主题,实地的去参
    访,观察,记录并制作成「湾里风华
    再现」网页,亦获得了全国网界博览
    会银牌奖的佳绩.以往对湾里地区的
    本土教材较为缺乏,有了这个网站之
    后,教师也会利用这个网站作为综合
    活动教学的素材,透过网站上图文并
    茂的介绍,让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地方
    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爱乡爱土
    的精神.
    肆,结语
    省躬国小推展资讯融入教学的目
    的,希望教师能对资讯科技工具「喜
    欢用,习惯用」,鼓励老师透过资讯
    融入来提升教学效能,解决教学问
    题.学生也因为资讯融入教学的实
    施,不但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果,对於
    各项资讯科技工具也不再陌生,更培
    养了利用资讯科技来解决问题的习
    惯,无论是上网寻找各项资源,或是
    使用电子邮件与老师联系,甚至透过
    即时通与同侪或教师讨论功课,都更
    加得心应手.「资讯融入」,为这所
    地处偏远的小学带来的许多改变,也
    带来许多新的希望与可能性.
    47561
    图8 「湾里风华再现」网页
    资料来源http://www.sges.tn.edu.tw/wanli
    48561
    专辑
    壹,前言
    迎接资讯化社会的来临,培养学
    生具备资讯知识与应用能力,是现今
    教育的发展重点.我国在九十学年度
    开始实施的九年一贯课程中,积极推
    动资讯议题的发展,将资讯教育往下
    扎根,加强资讯科技融入於各学科教
    学,以培养学生「运用科技与资讯」
    的基本能力为目标.
    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目的是要创
    造一个优质的教学环境,运用资讯科
    技来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
    的学习效果,提升师生的资讯素养.
    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资讯科技融入
    教学虽然可以帮助我们的教学更创
    新,学习更有效率;但如不了解资讯
    科技融入教学的意义,选择适用的教
    学运用策略,可能会误用资讯科技,
    浪费资源,无助於老师的教学及学生
    的学习.
    贰,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六个W
    资讯科技融入教学在九年一贯课
    程的精神是强调资讯科技的应用性,
    教学的重点是在培养学生「带得走的
    能力」,重视学生判断,思考的资讯
    素养,教导学生善用资讯而非拥有过
    多资讯,让学生真正能将资讯与生活
    结合,并利用资讯不断地终身学习
    (赖怡卉,民92).所以资讯科技是
    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合作学习的工
    具,也是讯息传递的工具(王晓璿,
    民88),如要发挥工具在教学上的
    最大效用,则必须将其整合运用於各
    科教学活动中.笔者拟由资讯科技融
    入教学的六个W来探究资讯科技融
    入教学的意涵.
    1Why—为什麼要实施资讯科技融
    入教学 运用资讯科技是时代的潮
    流,为教育出适应新世代的国民,
    将资讯科技融入教学中,可以提升
    全民的资讯素养与运用能力;但教
    -
    49561
    师不应为融入而融入,应是在有益
    於学习的状况下进行融入教学.
    2What—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是什
    麼 所谓资讯科技融入教学就是让
    资讯科技成为师生沟通与学习的媒
    介,教师从教材编选,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到学习评量等,都可利用
    资讯科技来整合学习领域的知识,
    进行更有效率地教学.
    3Who—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关系
    者是谁 主要对象是教师与学生,
    我们应该培养师生具备基本的资讯
    素养与运用技能,让老师能适切地
    实施融入教学,学生可以完整地吸
    收学习知识.而家长也要善尽监督
    管理之责,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行
    政人员则需提供完善的设备资源与
    资讯环境,引导教学资讯化.
    4Where—在何处实施资讯科技融入
    教学 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实施地
    点,应该是无所不在的;除了在教
    室内的教学活动外,也可以利用笔
    记型电脑,单枪投影机与网际网路
    等媒体设备,在任何场所进行资讯
    科技融入教学的活动.
    5When—何时实施资讯科技融入教
    学 资讯科技融入的时间不应局限
    於课堂中,从课前准备的教材编制
    与资料搜集,教学活动的规划设计
    与教学方式,到学习评量的测验模
    式与课后作业等,只要能增强学生
    的学习成效,都是资讯科技融入的
    良好时机.
    6How—如何实施资讯科技融入教
    学 实施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重
    点,不在於所运用的方式,而是在
    融入课程的技巧.教师应该评估本
    身的能力与学生的特质,设计合宜
    的教材与教法,选择最适当的整合
    方式,不留痕迹地将资讯科技融於
    教学中.
    参,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运用
    策略
    所谓教学是指「教」与「学」的
    互动历程,所以Plomp, Nieveen和
    Pelgrum(1996)提出资讯科技融
    入教学包含两种不同的意义,一种是
    「工具导向」,另一种是「内容导向」
    .工具导向的融入方式是把资讯科技
    当作教学的媒介,在各学习领域的教
    学活动中应用资讯科技的技术,辅助
    传统教学工具之不足;而内容导向的
    融入方式,是将资讯科技的知识当成
    学习内容的一部份,在教学活动中适
    时地引入资讯科技的相关议题(陈裕
    隆,民89).
    对今日的教师而言,资讯科技是
    50561
    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教师从排斥抗
    拒,入门采用到适应发展有不同的阶
    段;Moercsh(1995)认为依资讯
    科技融入教学的应用程度可分成七个
    等级,依序为:(0)不使用(NonUse)
    ,1察觉(Awareness),2探索
    (Exploration),3融入(Infusion)
    ,4整合(Integration),5扩展
    (Expansion),6精进
    (Refinement).教师在实施资讯科
    技融入教学时,会依据课程教材,环
    境设备及运用方式的不同,产生六个
    层级:单向式的资讯提供传递,结合
    教学引导的讯息传递,具教学活动设
    计理论的应用,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学
    习,善用媒体特性建立教学网页,善
    用学习理论建立学习网站(刘世雄,
    民89).其发展对应关系如表一.
    总而言之,成功地实施资讯科技
    融入教学的方式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
    中心,采用建构式的教学策略,以教
    学为主,资讯科技为辅,将教学的创
    意发挥出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肆,教师的因应之道
    资讯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教育生
    态产生变化,教育方针,教学活动,
    教材内容,学习评量等随之改变.但
    是,在资讯迅速膨胀与科技急速扩张
    下,我们应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对教
    师的角色与教学的方向再重新思考.
    1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是教学
    CAIVCD
    VOD
    表一 融入程度与应用方式的对应关系
    51561
    的领导者,无论资讯科技如何发达
    先进,教师的讲解技巧仍是教学成
    败的关键.如果只是展现科技功能
    来增加视听效果,反而忽略教师的
    教学专业,这是本末倒置的作法.
    所以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研究发展和
    设计引导的能力,统整课程内容与
    资讯技能,开创适合学生的新教
    法,使教师能在资讯科技与教学领
    域间游刃有余.
    2重视学习历程的发展:科技并非是
    万能的,如果一谓地运用高科技的
    技巧,忽略教学过程的操作,跳过
    学习程序的演练,将会影响学生的
    学习成效,所以我们应该调整科技
    与非科技的教材与教法,选择适当
    的时机与适用的方法,来发展资讯
    科技融入教学.
    3善用资讯设备与资源共享:在知识
    爆炸的时代,应结合群体的力量,
    运用资讯科技的优势,开发更宽广
    的学习空间.也就是利用合作学习
    的型态来创造「师生共学」的理
    想,让大家e起来学习,利用资讯
    分享来集思广益,以激荡出美丽的
    火花.
    4落实资讯伦理与资讯安全:五花八
    门的网路资讯,易造成师生对网路
    的迷惘,所以我们要推广资讯伦理
    与网路礼节的观念,避免因网路科
    技乱象,影响了教学的价值.同时
    也要加强资讯安全的教育,建立资
    讯价值观与筛选判断的能力,养成
    使用资讯科技的正确态度与习惯,
    做个新世纪的良师.
    伍,结语
    资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从资
    讯的沟通到资源的分享,为教育带来
    新的风貌.身为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教
    师,应该配合教育政策,呼应潮流趋
    势,学习资讯技术,善用科技的优
    势,丰富学生的学习历程,创造出更
    有效率的教学模式.
    在全球高度竞争的年代,资讯科
    技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为了提
    升我们国家的科技实力,培养学生适
    应知识经济的社会,我们应该要积极
    地推动资讯科技融入教学,让学生完
    整有效地学习到资讯科技的技能与素
    养,培育出创新思考,爱好学习的好
    国民.
    《参考书目》略.
    52561
    专辑
    壹,前言
    我国教育部於1998年进行扩大
    内需方案「资讯教育基础建设方案」
    ,促成校校有电脑,并连线网路与世
    界接轨.接著於89学年度实施九年
    一贯新课程当中,资讯教育也被列入
    六大议题之一,强调资讯科技要融入
    各学习领域教学.「运用科技与资讯」
    也是学生十大基本能力之一(教育
    部,2000).教育部更於2001年6
    月正式公布了「中小学资讯教育总蓝
    图」,其中建构出我国资讯教育的整
    体愿景,为「资讯随手得,主动学习
    -
    乐;合作创新意,知识伴终生」.
    2002年推动「资讯种子学校与教师
    团队培训计画」,由校长筹设「资讯
    融入教学小组」,形成学习型组织,
    共同拓展资讯融入教学之各种教学模
    式.由上可知,资讯融入教学已成为
    九年一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
    其主要的功能不论在教材的资源与呈
    现的多元化,互助合作的教学环境的
    建构及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上皆有增
    益.
    本文先阐述资讯融入教学理论基
    础及实施模式,接著探讨其教学优
    势,继而提出资讯融入教学之现行困
    境及因应策略.
    贰,资讯融入教学之理论基础
    与教学模式
    尹玫君(2003)指出资讯融入
    教学之理论基础为行为主义,讯息处
    理理论及建构主义.行为主义提出的
    刺激-反应联结论,强调个体学习行
    为的产生是经由某固定过程的相伴出
    现而施以增强原则而制约.讯息处理
    理论其基本运作模式为:刺激→感官
    收录→短期记忆→长期记忆.而建构
    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知识的产
    生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
    由以上理论基础所沿生的资讯融
    入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
    一,多媒体展示教学
    教师以多媒体(动画,影片或是
    简报)铺陈教材,在教学活动的引起
    动机过程中常被使用,透过生动活泼
    的呈现方式较能吸引学生注意.张国
    恩(1999)指出在教材内容的展示
    上须以有意义的多媒体展示.所谓有
    意义的多媒体展示是指每一媒体的展
    现皆需包含教学意义,而不仅仅是有
    趣.此时教学才能有意义的联结,透
    过行为主义之增强原则将教材重点聚
    焦使学童能与教材内容相联结.
    另外,电脑辅助教学软体(CAI)
    之应用亦属於多媒体展示教学的范
    畴.在讯息处理理论中强调感官收录
    的各项刺激中唯有重要的感官讯息会
    经由大脑注意而进入长期记忆,其他
    的会被忽略或抛弃.而电脑辅助教学
    软体不但能透过声光效果将教材重点
    突显出来,亦能对学生学习提供及时
    回馈,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
    二,主题探究式教学
    此种模式以建构主义为基础.以
    主题为中心并破除学科界限,由学生
    53561
    间之合作学习利用网路搜集相关资料
    进而整合,最后以多媒体呈现其研究
    成果.强调学生间之互动沟通,进而
    培养学生沟通,分析,批判,统整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远距教学及网路学习社群
    张国恩(2002)指出其型态分
    同步与非同步教学两种.邱琼慧
    (1997)定义为结构性远距合作学习
    及非结构性远距学习.前者指多人同
    时连上网站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
    习当中,参与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
    互相鼓励地共同解决问题.而后者指
    的是非即时的学习,学生间或师生间
    之互动可能藉由文字或影像的传递,
    即论坛或是邮件来沟通.
    参,资讯融入教学之优势
    就资讯融入教学与传统教学之比
    较分析,如下表:
    再从多元智力之观点来思考,提
    出资讯融入教学较传统教学优势分析
    如下:
    一,语文智慧
    资讯融入教学藉由合作学习之教
    学模式并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畅其
    所言,可增加同侪间之意见沟通及成
    果分享,进而提升其语文能力.
    二,音乐智慧
    透过多媒体的呈现,教与学的材
    料不再是白纸黑字或是教师平稳的声
    调,取而代之的是多元,清亮的音
    乐,因此在不但能提升学生学习动机
    并能培养学生音乐智慧.
    三,逻辑/数学智慧
    由於教师教材或是学生学习成果
    的呈现,都必须作有意义之联结,而
    在此过程中自能养成学生逻辑思维.
    四,视觉/空间智慧
    透过多媒体的呈现,藉由虚拟实
    境的手法,提升学童确认空间及操作
    的能力.
    五,身体/肢体动作智慧
    教师体育教材教可事先录影或是
    透过教学媒体的制作,提供学生互动
    式的学习,而且也可补充其他相关教
    学资料,不但可让同学反覆模仿动
    54561
    作,尚可增加其他相关之正确的运动
    知识.
    六,人际关系智慧
    资讯融入教学藉由合作学习之教
    学模式,让学生间或师生间有更弹性
    的对话空间,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较
    能倾听并尝试了解他人看法,而与人
    互助合作.
    七,自我反省智慧
    资讯融入教学在透过合作学习的
    教学原则下,在教学过程中,不论师
    生皆能自我省思,且须适当控制己身
    的情绪,而能自律自主.
    八,自然观察智慧
    资讯融入教学资料的收集过程中
    较传统教学即时且容易,因此由同侪
    间的讨论抑或是教师的引导,学生能
    耐心观察,浏览,进而分析,了解,
    统整资料.
    肆,现行困境及因应策略
    虽说资讯融入教学具强厚之教学
    优势,但在现行教育现场中,却仍有
    些实施困顿之处,如下:
    一,数位落差扩大城乡差距
    网路科技虽打破学习受时空之限
    制,使得学习具即时性而资讯来源多
    元且容易,理应降低城乡差距.但欧
    阳誾(2000)之研究发现弱势学生
    因家庭社经背景,学习能力之差异造
    成学童学习动机不佳,学习内容过於
    无趣等现象.因此城乡差距导致数位
    落差之现象产生,更进而扩大了城乡
    差距,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资讯及知识之混淆
    由於资讯之取得更即时也更容
    易,会使学生混淆误以为资讯等同於
    知识,而只知剪贴资料而未能将资料
    统整转化.
    三,软体及硬体之缺乏
    硬体资源方面包含教学设备之缺
    乏或是老旧不堪使用.而软体资源方
    面,教学人员之专业素养不足,教学
    资源之阙如等.
    综合上述之现行困境,笔者提出
    以下浅见以供改进之参考:
    1结合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资讯融入
    教学
    利用弹性课程时间实施资讯教学
    抑或是教师视学生的需要而自编教
    材,采行资讯融入及资讯教育双轨
    制,兼重学生电脑资讯能力及配合学
    校总体课程设计,合时合宜地永续发
    展学校本位的课程,期能弥平数位落
    55561
    差.
    2落实合作学习原则,激发师生互
    动,培养学生自律学习
    传统的教学师生间的互动常是以
    教师为中心的单向,霸权的沟通,而
    在资讯融入教学首重合作学习,使得
    学生的增权赋能将可使师生间的互动
    更为频繁,进而养成学生批判思考的
    能力.当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时,
    常引发学生自律学习的现象.若能鼓
    励师生互动,将可改善学生学习态度
    及学习动机.
    3融入社区,家长参与
    教育是社会系统中之一环,资讯
    融入教学的成功与否与家庭及社会息
    息相关.资讯融入教学并非闭门造
    车,在行政上学校应与社区保持联
    系,谋求社区,社会的支援,更能取
    得家长的了解与鼓励,使得阻力转为
    助力.
    4策略联盟,整合资源
    由於目前教育经费短绌,学校在
    无法争取新财源之下,唯有结合他校
    或企业,取得资源结合各方的人力资
    源集思广益,将可汇集成为一股力
    量,以补软,硬体资源之缺乏.
    伍,结语
    教育是知识的传授,分享过程中
    的媒介,因此教育事业发达的国家等
    同於具有知识资本竞争力的国家.再
    加上科技的日新月异,资讯瞬息万
    变,而掌握最新,最正确的资讯,即
    掌握了致胜先机.因此,如何运用科
    技,并将其融入於教学现场中,运用
    於教材教法上,将有助於教育的蓬勃
    发展,并进而提升国家知识资本.然
    而在资讯融入教学时应该认知到资讯
    科技可以辅助传统教学之不足,但是
    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而教学者应就
    教育本质的再思考,教育目标的再省
    思来应用资讯科技,不可「为融入而
    融入」,反而陷入科技理性之泥沼
    中.
    56561
    57561
    教育研究
    一,前言
    辅导活动是综合活动领域主要的
    教学内容,综合活动是九年一贯课程
    七大领域之一,主要的四项基本理念
    为1提供反思讯息,2扩展学习经
    验,3推动整体关联,4鼓励多元自
    主(教育部,民89);综合活动含
    辅导活动,童军,家政,并可依学校
    实际的需求,自行发展具有特色的综
    合活动课程;藉由活动的多样性,提
    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八十五年实
    施之辅导活动的课程目标与课程总目
    标之内容与意义十分相似.能落实辅
    导活动课程目标,自能实践新课程目
    标,亦即辅导活动可说是总课程目标
    核心或实践课程.辅导活动的课程,
    其主要的特色是以班级的情境来进
    行,团体辅导之成员不固定,而班级
    辅导系有固定成员(张进上,93).
    辅导活动教师能以有原则的教学模
    式,形成统整的理念与系统的教学策
    略,能够推展增进学生自我觉察与促
    进学习发展的教学活动,让学习过程
    充满知性与感性的趣味,使学童的成
    长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廖凤池,民
    82),就是好的班级辅导活动课
    程.
    很遗憾的是,学校教师并非完全
    否定辅导活动的价值与重要性.对班
    级辅导活动教学最困扰的地方,莫过
    於辅导的专业技巧,实施班级辅导的
    教学技巧,具备乐於带领班级辅导活
    动的态度.教师要编写辅导活动设
    计,要能要对辅导的意义,内容,功
    能有所认识;对於辅导背后有关的概
    念,知识,理论有所了解,如此,较
    能掌握辅导活动的课程精神.笔者
    (张进上,民88;民89;民91;民
    92;民93)之前撰写相关的文章,
    -
    己尝试说明辅导活动课程在学理的意
    义与重要性.辅导活动教学除了国小
    学童实质受惠之外,担任教学的教师
    也会在教学过程中,之后的检核与讨
    论而有了莫大的学习;为有助於国小
    教育目标的实践,厘清辅导活动对学
    童的意义与影响,透过下述辅导活动
    教学检核内容(张进上,民93):
    检核活动设计与教学目标,教学历程
    师生互动,教学者态度与技巧,学生
    学习反应,师生关系,班级经营,以
    增进教师在辅导活动教学的回馈与学
    习.本文的主要重点,在於整理辅导
    活动教师进行教学心得: 回馈,学
    习,与成长.内容分成活动设计规划
    重点,教学过程反省与回馈,班级经
    营与学生的回响,教学经验与自我成
    长.
    二,辅导活动设计与规划重点
    辅导活动设计主要是依据目标,
    规划达成学习该单元目标的活动设
    计,检核主题活动与该单元目标之达
    成程度,学习目标是否具体化,是否
    能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背景经验,教学
    活动之内容安排是否适切,时间之安
    排是否得宜.辅导活动课程中,生活
    辅导很重要的范畴,为人际关系,社
    会技能,情绪生活,或生活技能,能
    设计情绪性的经验察觉更佳,更能增
    加情绪智能与人际互动能力,不偏於
    认知性的活动,以满足小朋社会需
    求,并能催化学生自主学习与融入之
    设计,会是较佳的活动设计.设计的
    重点分述如下:
    1了解学生背景
    1了解学生身心与学习状态.
    2了解学生关心的生活议题.
    3活动设计活动参与的对象应该包
    含学生,老师及家长三个方面,
    让家长也参与孩子在学校的学
    习,对於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更能
    够延续.
    2设计的结构性
    1活动的流程大致可以安排如下:
    大团体活动(暖身活动)来进行
    分组活动,接著进行讨论(主题
    活动),最后进行分享活动,回
    到大团体(综合活动).
    2暖身活动不只是游戏,要和主题
    活动联结,大部分是用来分组.
    主题活动是主要活动目的,分享
    活动才能显出班级团体辅导活动
    不同於团康或游戏课程.
    58561
    3暖身活动与主题活动能够相联
    结,更能让整个课程表现出其完
    整性,将更能达到教学效果,才
    能引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4规划教学架构或过程,教学目标
    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框框,能与综
    合活动之目标连结,才能催化学
    生之学习.教学者的准备工作,
    包括熟悉内容,活动流畅,节
    奏,学生的感受反应,注意安
    全,及综合分享.
    3时间的安排
    1活动设计时,时间的安排是否恰
    当很重要,否则容易造成教师的
    时间压力,而教师又把压力转嫁
    小朋友身上,结果会影响活动进
    行的情绪,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
    目标.
    2时间掌控上要能更精确,暖身活
    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主题
    活动时间,才不会有超出上课时
    间的情形发生.
    3场地的安排也很重要,可以增进
    学生的互动;课桌椅的使用要特
    别注意,填写学习单时需要用
    它,但是在进行讨论,分享时也
    可能造成空间的阻隔,形成彼此
    互动的阻碍.
    三,教学互动过程与回馈
    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小孩,
    「有怎样的老师就有怎样的学生.」
    .学生除了在家里受到父母电视媒体
    的影响外,在学校影响最深的人就是
    教师.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莫不在
    潜移默化中深深的影响学生,学生的
    行为,气质,与互动方式会很像老
    师.班级辅导活动的成效关键在於老
    师的态度,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
    系,并愿意与学生一起投入活动中,
    具备了正向而开放真诚的态度,学生
    透过观察学习及模仿,会增进学生自
    我成长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1教学态度
    1教师的教学态度(尊重,接纳,
    同理,温暖,开放,真诚)
    老师若能加入团体,参与与学生
    一样的活动,成员的分享及老师
    自身的感受会很不同,成员会觉
    得与老师是可以亲近的,进而能
    分享较内心的部分,这种教师本
    身的催化作用胜过使用语言!
    2随时的积极鼓励,当小朋友表达
    出自己的想法时,立即给予的回
    59561
    应,大家能畅所欲言,不必担心
    自己说的对不对,学生将能更投
    入活动当中.如果孩子生活在鼓
    励中,他便学会充满自信;生活
    在赞美中,他便学会爱和感激.
    3以学生为中心之教学,包容接纳
    学生,鼓励学生,以学生为中
    心,最重要的是去除教师权威的
    部分,才是教师进行班级辅导的
    基本态度,也是进行辅导活动的
    最佳方式,才会有快乐的学生.
    4教师具备高度的教学热忱,态度
    和蔼可亲,师生关系融洽,小朋
    友可放心把自己交给老师而融入
    学习情境中,可促进学习之成
    效.辅导活动之魅力在於显示教
    师与学生之关系.教学者与学生
    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与学生的互
    动之中透露出相当多的讯息.
    2教学技巧
    1教师应用教学技巧(建立关系,
    专注,倾听,具体,重述,发
    问,引导,支持,面质),可以
    有效增进师生互动的关系.
    2缩小成员所围成的圈圈,若彼此
    的距离太远,会影响彼此的互动
    与分享,若距离是小而且是可以
    亲近的,感觉较温暖,会使成员
    更愿意分享!
    3教师能在成员分享后摘要,同
    理,会让成员觉得被了解,成员
    会更乐意分享,而在成员分享后
    加以澄清甚至聚焦,会让团体更
    深入,少了这些技巧,团体的发
    展就显得较表面化.
    4辅导活动所使用的技巧,包括各
    种团体谘商所运用的技术,最大
    的目的在於催化成员在过程中,
    有更多的互动,模仿,与相互学
    习.因此,教师扮演诸多的角
    色:领导者,催化者,示范者,
    专家,成员.
    3分享与回馈活动
    1暖身活动可以和分组配合联结,
    先分组讨论再由每组派人上台做
    总结报告,最后再绕圈子分享学
    习心得.分享时,可让学生对台
    上学生的报告完后做补充.
    2学生的作品,学习单,海报,家
    庭作业等,可以布置在班级布告
    栏上让彼此观赏所学,延续辅导
    活动课的学习不只限於上课的时
    间,更可以延伸到生活上的统
    整.
    60561
    3辅导活动可延伸学习,利用家庭
    作业的方式,让家长可以参与孩
    子的学习,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学
    习情形,或邀请家长给了孩子鼓
    励,分享.
    四,班级经营与学生的回响
    班级的经营反应了学生能否遵守
    规定,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教师是否
    熟悉学生,级气氛是否团结,学生能
    否彼此关心.教师班级经营适当,班
    级气氛佳,在整个活动进行便会感到
    很顺畅,不会有受约束的感觉,所以
    教师和学生之间透过平时的互动,建
    立健康而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具之应用及教学环境之布置,
    更能吸引小朋友之目光及焦点,增加
    活动之活泼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角
    色与态度的调整,与学生之间互动良
    好,会催化学生热烈参与.因此,可
    以从所呈现的教学气氛参与程度,观
    察辅导活动是否受到小朋友喜爱或欢
    迎 教学过程中,学生若乐於主动积
    极参与,便有相当好的学习.辅导活
    动教师能够营造自在,轻松,接纳的
    气氛,孩子便能快乐的学习.辅导活
    动不只是一节好玩的课; 而是有利
    於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认识自己很
    有意义的课程.
    从辅导活动的带领中,可以看到
    教师的个人风格,特色与班级经营的
    方式,更呈现了教师的独特的气质与
    人格特质.从小朋友参与讨论与投入
    做作业的程度,可以发现小朋友在教
    师的影响之下,学习到主动积极,而
    不是被动等待; 反之,当学生若是
    被动因应教师的反应,表示他在过去
    的经验中,学会了只是被动回应教师
    的要求.隐含著:教师教会了学生被
    动的回应教师的引导,亦即教师习惯
    的以传统的教师角色带领学生学习,
    但权威的角色并不利於辅导活动课程
    的学习.辅导活动的目标在於鼓励学
    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扩展学习与统整
    经验;因此辅导活动教师本身能够呈
    现这样的行为模式,用更多的主动积
    极,包容,接纳,与同理,将更能鼓
    励学生朝这方向发展,也更能达成此
    教学目标.
    五,教学经验与自我成长
    社会心理学家库理(Cooley)提出
    镜中自我的观点,认为人际互动是一
    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从别人身上看到
    61561
    自己.相同的,从事辅导活动教学过
    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身上看到自
    己的各种面向.一位真诚,接纳,同
    理,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对学生保持
    一颗热诚的心的老师,学生也会反应
    这样的相处经验,呈现包容,接纳,
    与同理的态度.教师亲自示范,身体
    力行,更让学生体会到受尊重,进而
    模仿与学习.
    1A教师的分享
    对我自己而言,带领这样的辅导
    活动,我重新去省思扮演教师的角
    色,在教学过程中,我发觉自己不但
    可以是位「经师」,更可以为「人师」
    ,透过辅导活动,孩子的学习兴致更
    浓,更加热烈,也更可触及孩子的内
    心深处.几次的带领下来,我发觉班
    上的孩子的确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成
    长,从前会为了一点小事而吵架,现
    在自己反而知道如何化解危机纠纷的
    发生,甚至过去常会向老师抱怨同学
    如何如何,打小报告的情形也减少
    了,我想这就是班级辅导的神奇功
    效!
    2B教师的分享
    辅导就是在引导学生,协助学生
    自我成长的历程.也是教师成长的一
    部分;所以老师本身的教学态度是关
    键,要把辅导活动教好,首先是当老
    师的人要有较成熟的人格及辅导态
    度,愿意自我开放,接纳,同理学
    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有较健全的
    发展.我上了辅导活动之后,体会到
    孩子的问题,源自於家庭的种种,天
    下有不是的父母.我们能给他的帮助
    却十分有限.反观自我,希望不再拘
    泥一些小细节,钻入死胡同,而让自
    己陷入极端的痛苦中.班级辅导活动
    教学让我受益良多,让我知道自己应
    更注意教案设计,教学技巧,班级经
    营的重点.更有意义的是我们学会要
    试著去接纳,接纳每个个体的不同,
    包容每个人脆弱的一面,学著感同身
    受,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希望
    他们也能感受到我的用心,引导学生
    愿意朝向更为积极的方向发展.
    3C教师的分享
    辅导活动教学的进行,可以省思
    自己本身的态度及带领辅导活动的技
    巧种种,从新去做,去检视自己,其
    实有许多深层的意义在其中,从反思
    中,自己好像不是在做典型的班级辅
    导,因为我的暖身都是静态的,不愿
    意与学生有身体上的接触,孩子在做
    62561
    分享时变得只谈表面而不能深入.原
    来我害怕和学生过於亲近,因为从小
    就没有感受充分的爱,只接受批评,
    指责,或打骂,感觉上自己真的把父
    母的个性照单全收,难怪自己较冷
    漠,权威,因害怕接触而无法自在的
    去关心,去爱别人,甚至刻意与人保
    持适度距离,以策安全.
    4D教师的分享
    在过程中反思自己,学生的反应
    是投射了老师部分的人格特质,藉此
    更了解自己,这种经验是用钱也买不
    到的!我的主观意识太强,总希望所
    听到的分享是符合自己内心所想的,
    因此,常会将小朋友的思路引导到自
    己想要的方向,这样有时会让小朋友
    失去自我,附和老师的想法.从小我
    就很少在大团体中表达自己的意见,
    感觉,而自己班上的学生似乎也是如
    此,他们和我一样,很少去思考活动
    的真正意涵,所看到的都是比较肤浅
    的层面,很少会深入去看一个问题,
    而班上的小朋友似乎也是如此,这真
    的让我体会到身教重於言教,教师把
    他自己的人格特质都投射到与学生的
    互动之中,因此不可不慎.在教育的
    工作岗位上,我仍需好好的学习.
    5E教师的分享
    从辅导活动的教学过中,自己有
    许多的感触:学生反应某种类型的教
    师,从学生的身上,教师也可以看到
    自己的模样,提供自己检视自我,剖
    析自我.从学生的回馈当中,让自己
    有机会再次去省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与学生相处的模式,及自己的行为模
    式,何以我会以权威,控制的方式来
    带领学生 可能自己自小就较没有安
    全感,常会想去掌控环境,好让自己
    觉得安全.在教育的现场也就呈现支
    配的场景;企图教室是在掌握的情
    境,反映在教学及班级经营当中,自
    己常常会要求学生必须表现得中规中
    矩,也因此学生显得老成而被动,而
    失去了主动参与表现的意愿.我这样
    的需求,教学倒底在满足谁的需求?
    是学生?或是我?真是让我当头棒
    喝!
    六,结语
    辅导活动教师应搜集班级辅导活
    动适切的主题,根据学生关注的学
    习,生活,生涯等方面的课题,实际
    设计方案并演练.对教学理念,实施
    步骤,教学技术,教学态度加以思
    63561
    考,将有助於班级辅导活动的实施.
    而学生在有计划,有系统的班级辅导
    活动中,在教师包容,接纳,同理的
    学习环境中,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性
    向,增进自己的了解,情绪感受力.
    培养学生能够自我觉察,学习自信,
    并与他人合作,增进自我认识,良好
    的社交技巧,与适应能力.
    教育与辅导的目的是帮助个人发
    挥潜能以达自我实现,让他相信每个
    人都是独特的,使他能自我接纳,接
    受自己的本质自我成长.辅导活动的
    实施是发展性辅导工作的核心重点,
    因此,活动设计上,思考在整体学校
    辅导工作的定位,以理论架构和实务
    为活动设计的基础,精细的规划和适
    切的实施,过程中评估与修正,使辅
    导活动成为学生喜欢学习的课程,并
    成为学生与教师的彼此成长的过程.
    由上述的说明与分享,可以理解到辅
    导活动是相互学习的过程,过程比结
    果更重要,自我认识,情绪性觉察等
    更优於认知上的学习;学习不再只限
    於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更是可以延伸
    到生活层面与人际互动关系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反思能力的
    教学者看到了自己的限制,也从此开
    启了自我觉察与成长的大门,他逐渐
    的看到了长久前的伤痛,并学会了去
    面对这些创伤,所以他才有能力同理
    学生的无奈与悲伤,方能抚慰小朋友
    的痛苦,因为他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
    曾受过伤害自己.辅导活动允许教师
    与学生相互影响,学习与成长.
    《参考书目》
    张进上(民88).辅导理念与课程设计.
    台北:五南出版社.
    张进上(民89).辅导活动实行现况与趋
    势:班级经营.4(4),3~14.
    张进上(民91)辅导与综合活动.国教之
    友,53(4),59~73.
    张进上(民92)辅工作发展与辅活动课程
    的省思,九十二学年度师范学院教育
    学术研讨会论文.
    张进上(民93)辅导活动教学检核.国教
    之友,55(4),3~12.
    教育部(民89)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
    暂行纲要.台北:作者.
    廖凤池(民82).小学班级辅导活动的实
    施:谘商与辅导.第88期,38~41.
    64561
    65561
    教育研究
    一,前言
    依理性主义的观点,知识虽可来
    自个人直观的知觉和透过归纳,演绎
    的途径而来,但此种来自理性的知识
    毕竟有限.知识的获得与累积,要靠
    与环境不断的互动;知识的创新,转
    化与分享,更需要环境的激发与提
    供.因此,在一片「拼经济」,「打
    造科技岛」的声浪中,不可忘记需从
    人文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关怀周遭的
    事物,以建立人文社会的新秩序.这
    种人文重建的过程,当需要借重教育
    的力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是
    这个急速进步的时代,必须透过不断
    学习,不断成长的方式,才能跟得上
    社会脚步,不致落伍,才能科技与人
    文兼顾,社会有秩序地进步.终身学
    习是知识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也
    是迎接和胜任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
    代挑战的最佳武器.
    终身学习的基本概念,是延伸传
    统过度的依赖学校教育的学习,加以
    向前扎根,个人都有各类学习的活
    动,以满足各种学习的需求,达到不
    同的目的.终身学习的系统化和全面
    推展终身学习,不仅契合当前及未来
    我国社会及经济等发展条件的需要,
    更是与世界教育发展及改革的潮流并
    驾齐驱,值得国人继续性的教育体
    系,同时也是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和学校教育连成整体的教育体系.
    二,终身学习观
    首先对於「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及「学习社会」(learning
    society)三个名词加以厘清.「终身
    -
    教育」系由政府结合民间力量,规划
    多样化及多管道的学习机会,使个人
    在一生中各个阶段,都有参与组织化
    学习活动的机会;「终身学习」则提
    倡个人应培养终身继续学习的能力与
    习惯,以促进自我成长及社会发展;
    「学习社会」是指个人在一生中各个
    阶段均可普遍参与学习的社会环境,
    政府结合民间力量,统整家庭,学校
    及社会教育体系,连结正规,非正规
    及非正式教育管道,去除各种学习障
    碍,提供民众终身学习机会.
    终身教育的实施可以保障个人的
    学习权利,不断地增进个人的新知,
    获得生活必需的技能,建立正确的价
    值观念及增进个人的健康,其目的系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促进个人的成
    长,达成自我实现,进而建立学习社
    会,增进社会的福祉.终身学习兴起
    的原因之一是针对学校教育的困境而
    产生,对学校教育造成不小的冲击和
    挑战.在整体社会迈向学习社会之
    际,学校的新功能就走培养学生资讯
    管理的方向.在资讯化及终身学习的
    社会,学校外在环境的教学机会及学
    习资源越多,如何学习资源的利用更
    成为重要的课题(黄振隆,民83).国
    民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及早培养
    学生终身学习素养,有助於个体日后
    的学习生涯,应该是推展终身学习成
    效的关键所在.因此,终身学习理念
    的建立,是终身学习策略中的第一个
    要务.
    1终身学习理念的建立
    就终身学习的观念而言,可远
    溯至我国古早的为学之道,如:
    「学海无涯,唯勤是岸」;庄子在
    养生主篇开头便说:「吾生也有
    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殆已!」.延伸其义理就是以个人
    有限的生命来追求无限的知识.西
    方的教育思想家也有类似的终身学
    习的理念.经验主义洛克便倡议游
    戏本身就是学习,日常生活中就有
    很多的学习素材.自然主义卢梭以
    爱弥儿为对象所提供的教育活动,
    从小到大的学习历程,何尝不是终
    身学习的过程.可见从终身学习观
    的发展来看,中西文化可谓相互辉
    映.惟在终身学习的系统化思考与
    专业化的推展上,我国反而起步较
    晚,犹待急起直追.
    在终身学习社会中「学习理念」
    的根本改变有「三不」(汤效兰,
    66561
    民87):
    1学习永不嫌晚
    有人说:「我年纪一大把
    了,什麼都晚了」以年龄为挡箭
    牌,逃避学习.其实成人可塑性
    很大,他仍可学习,而且随时随
    地都可以学习,如能把握学习机
    会,「老狗照样可以变出新花
    招」!如杜威提出:「教育即成
    长(education as growth) 」,
    把学习视为生活的一部份.
    2学习永不嫌多
    有人说:「我学那麼多,又
    不能赚更多的钱」您知道吗 德
    国人素来把文化,知识当作一种
    财富,学习的知识是个人终生的
    资产,我们能不多做一些投资
    吗 知识社会中,人类创造财富
    的资源是知识,学习越多,就能
    拥有越多的财富.
    3.学习永不嫌烦
    有人说:「我的事情很多,
    很烦,为什麼还要学习」以忙为
    藉口,不愿学习.殊不知在繁忙
    中,如果不嫌烦而从事学习,往
    往会获得片刻的宁静.「半亩方
    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
    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自主的学习,才能流动自
    己的思想及能量,丰富自己的创
    意及生命.
    2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於如何培养终身学习的习
    惯,林清江(民84)提出八项具
    体的建议:
    1个人建立主动学习的意愿,态度
    及能力.
    我国教育长期以外在的压
    力,要求学生学习升学所需要的
    测验内容,相对忽略主动学习的
    动机吸引力.结果,社会最畅销
    的书是补习参考书,学生及成年
    人有意再接受教育者,接触最多
    的不是他们喜爱的书或资讯,而
    是为考试补习用的参考书或考古
    题解答,这对学习社会的发展应
    视为一种警讯.我们的社会亟待
    在校内及校外,培养主动学习的
    动机,态度及能力.
    2个人应该熟悉多元的学习管道.
    目前知识膨胀的社会,快速
    出版的国家以半年的时间就可以
    出版传统社会一世纪的出版物.
    而且各种出版物形形色色,不一
    67561
    而足.除了迅速出版的书刊以
    外,录影带,播音,电视,函
    授,参观,活动参与,电脑网
    路,光碟资料库…等,都是大家
    学习的媒介与管道.尤其是资讯
    高速公路完成以后,校内,各校
    区,各区域,及世界各地紧密连
    接而成的资讯网路,将使资讯的
    传输,流通,与交换,成为垂手
    可得的简易事情.在这学习社会
    中,选择单一管道学习的人,容
    易闭塞与孤寂;熟悉多元学习管
    道的人,则易开放与快乐.
    3想要终身学习的人,就要掌握各
    种学习的机会.
    当第二次教育的需要形成,
    而机会也存在的时候,千万不要
    犹豫,一定要赶快踏出第一步.
    有名的演讲公告时,赶快空出时
    间准备听讲;需要学电脑的时
    候,千万不要嫌自己太老而不
    学;有动人的音乐演奏,千万不
    要节省入场费.掌握每一次学习
    的机会,个人心灵的富有,将是
    生命力的源头活水.
    4从事学历与文凭以外的学习,也
    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在国人的观念中,学习与获
    得学历或文凭几乎被划了等号:
    获得学历与文凭以外的学习,也
    就被认为较次要的事情.在学习
    社会中,学历与文凭已逐渐失去
    其绝对的价值,社会成员也会重
    新评量学历与文凭的真正功能.
    乐於从事学历与文凭以外的学
    习,是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重要
    途径.
    5乐於学习并能充分运用必要的器
    材.
    在传统社会中,一想到学
    习,就想到念书.一想到念书,
    就想到买书或借书,以致全家都
    是书,皓首穷经,而成为学者.
    家里的书如果不够,也要到图书
    馆查阅好久,才找到资料.现代
    社会的景象是:在很多大学中,
    教授与学生可以便捷地从宿舍或
    研究室查阅全部书目,可以利用
    电子邮件交换讯息,可以和世界
    相同领域熟悉或不熟悉的学者笔
    谈.个人进人自动化的图书馆,
    等於进入一个世界性的资讯站,
    进入设备良好的视听中心,也可
    以在不干扰别人的情况下迳自学
    68561
    习或交互讨论学习.养成良好的
    读书习惯,仍然是终身学习重要
    的一环,但是「书」仅是资讯的
    一种,其他还有很多资讯任君选
    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
    种环境中,具备部分器材如电脑
    并有充分运用的能力是必备的.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书香社
    会已有新的意义.书香不仅可以
    透过传统古籍传扬芬芳,更可以
    经由现代科技提升人的生活境界
    与精神文明.
    6个人不仅要有迅速获得资讯的习
    惯,更要有汇整与批判资讯的习
    惯.
    现代社会的最大特质是资讯
    多,传输快,个人获得各种资讯
    至为便捷.问题是各种资讯全都
    成为思考与判断的素材,而不是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现
    代资讯与知识的「相对」价值,
    达到空前的地步.汇整与批判各
    类资讯的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
    备的重要能力.我国古话说,尽
    信书不如无书.现代社会的现象
    是:尽信资讯不如没有资讯.汇
    整与判断后,赋予资讯的意义,
    发现与发明新事物,并形成部分
    睿智,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
    情.我们都应该掌控资讯,而不
    应该被资讯所迷惑,更不应该被
    资讯所奴役.
    7终身学习的内涵是整体的,而不
    仅是知识的学习.
    知识是可以终身学习最明显
    的一部分,但它不是整体.用最
    简易的话说,终身学习的内涵可
    以包罗万象.终身学习,终身运
    动,终身反省应该是人生三宝.
    将终身学习的习惯,用诸终身运
    动,可以延年益寿.将终身学习
    的习惯,用诸终身反省,可以减
    少个人烦恼,也可以减少社会乱
    象,促进祥和.大家都应该运用
    这人生三宝,来发挥自己的潜
    能,增富人类生命的活力.
    8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要让学习
    动机与学习成就,循环作用,相
    互回馈.
    终身学习的习惯,首先源自
    一种理念,以后在每一个阶段学
    习有成,更会加强这种理念,促
    成更多的学习成就.当它成为一
    种坚定不移的行为型态时,就是
    69561
    个人快乐的时候,也是社会进步
    的契机.
    三,终身学习的重要趋势
    在推展终身学习教育的重要做法
    及经验上,可归纳为下列七项主要趋
    势(王政彦,民89;谢淑熙,民
    89):
    1作为学习社会的愿景:学习社会就
    是终身学习社会,在学习社会中个
    人能拥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与丰富的
    学习资源,以自学或参与不同类型
    学习组织的学习方式,从事终身学
    习活动,满足多元化的学习目标.
    2重视基本学习权的保障:个人或弱
    势团体的学习权不应受到内外在条
    件的影响而受到损害,而所谓基本
    学习权并不限於义务教育.
    3强化均等学习机会的提供:为能延
    续个人的学习历程,必须有多元的
    学习管道与资源,以满足不同学习
    者的学习动机.
    4办理回流教育,增进终身学习的经
    济效益:推展终身学习并不局限於
    个人补偿性的功能,而是兼重积极
    的职场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国家竞
    争力.
    5发展终身学习生活文化,营造和谐
    温馨社会:终身学习必须落实於行
    动实践的层面,与全民的生活互相
    融合,如:法治教育,生命教育,
    性别平等教育等,才能自然且持续
    的进行.
    6落实网路远距教学,缩短城乡教育
    差距:网路或远距学习如雨后春笋
    出现,对於偏远地区,社经地位差
    等资讯弱势族群,及早规划因应的
    策略,减少获取知识的贫富差距.
    四,扫除终身学习中的障碍
    虽然,二十一世纪以终身学习教
    育典范为主流,但在实践的过程当
    中,也遭遇到不少质疑与障碍.胡梦
    鲸(民86)曾经提出,终身教育的
    推动来自个人,政治,经济,社会文
    化和教育本身等五大障碍.凡此种
    种,都阻碍了终身学习的进步及终身
    学习能力的养成.的确,在现阶段推
    展终身学习,受到过去教育体制的影
    响,以及刚刚在起步阶段,势必也会
    遭遇人员,法令,环境…等各方面的
    障碍(吴清山,张素侦,民88),
    都必须合力加以扫除,便於终身学习
    政策的顺利推展.
    70561
    1人员的障碍:人员的障碍可以分为
    四种:
    1如果一位领导者未能具有终身学
    习的素养,不知革新创新求进
    步,很难会愿意花时间来培养学
    生终身学习的素养.
    2教师的障碍:学校若是「终身教
    育者的苗圃」,教师则是「终身
    教育者的园丁」.所以,教师可
    说是国民教育推展终身学习的关
    键人物,如果缺乏教师们的全力
    配合,则其成效将大打折扣.教
    师专业素质若无法透过在职进修
    方式提升,那麼教师缺乏终身学
    习的理念及专业素养,自然不利
    终身教育之推展.
    3学生的障碍:学生为终身教育推
    动的主体,终身教育能否顺利推
    展,除了教育机会的充分提供之
    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具备终身
    学习的理念,动机及态度.学生
    若不能扭转其被动式学习的态
    度,自然不会从事自我导向式的
    学习,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实在
    无从建立.
    4家长的障碍:一般而言,家长基
    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
    态,不管孩子资质如何,都期望
    孩子就读高中大学为要务,要求
    孩子接受一连串的补习,无形之
    中助长了升学主义;同时也造成
    孩子疲於奔命,无法享受读书的
    乐趣,尽管目前倡导多元入学,
    由於家长过分迷信升学的观念,
    窄化了求知管道,多多少少会影
    响到终身学习的推动.
    2法令的障碍:
    目前国内并无「终身教育法」,
    作为推动国民终身学习之依据.有关
    终身教育之推展,大都散见於各种行
    政命令或规章,其效力相当有限.处
    在国内仍相当迷信文凭主义的今天,
    学位授予仍需受「学生授予法」之限
    制,未来若能破除一些法律上限制,
    如果对於在学校外学习的成效,能够
    加以鉴定其成果等级,并使其等级发
    给认可证书,推广学习认证的社会效
    用(林振春,民86),必能有效激
    发民众参与学习的动力,将可使国民
    教育阶段终身学习的功能更易发挥.
    3环境的障碍:
    整个国民教育阶段并无强力宣导
    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而且亦无提供学
    生足够的终身学习环境和诱因,导致
    71561
    72561
    推展终身学习有所限制.
    4时间的障碍:
    由於终身学习所须的关键能
    力,需要花费更多的教学时间,但
    以目前国中小的课程安排来看,因
    应周休二日及九年一贯新课程的实
    施,仍然相当紧凑,虽然有弹性课
    程的规划,实际上要拨出时间进行
    终身学习课程活动,似乎有些困
    难.
    5经费的障碍:
    目前国民中小学经费运用远比
    其他各级学校拮据,更无专款作为
    国民教育阶段推动终身学习之用,
    而任何活动的推展都需要经费的挹
    注.
    五,推展终身学习具体策略
    终身学习的挑战在於让个体从最
    早期的学校生活培养其乐於学习的态
    度,而推动终身学习不仅只限於教室
    内的教学或学科的知识,不论是学校
    正式的学习或个人非正式学习,不管
    学习对象是学生或成人,都是构成终
    身学习的一环.终身教育不是某一阶
    段或某一类别教育机构所能独力承
    担,必须整合学习社会的所有资源加
    以运用如图一,以提供每一个人充分
    的学习机会,兹提出具体策略如表一
    所示,作为实施依据,顺利建立学习
    社会.
    行政
    机关
    认知条件
    伙伴关系
    国民
    学校
    中等
    学校
    高等
    学校
    成人
    学校
    幼儿
    学校
    协资














    幼儿
    学校
    幼儿
    学校
    幼儿
    学校
    幼儿
    学校
    幼儿
    学校
    非正式
    教育组织
    地区广播
    及有线电
    视公司
    正规
    教育组织
    连锁
    商店民间
    社团书局
    正规
    教育组织
    终身
    学习社区





    图1 终身学习合作网路(转引自王政彦,民89)
    73561
    表1 终身学习的具体策略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1
    2
    3
    1
    2340
    4060
    60退休生活规划
    2
    21
    104
    CorelCool
    PC123
    六,结语
    终身学习是将各种学习资源做有
    效的整合,塑造一个具有开放性,整
    体性,连贯性,统整性,弹性化,生
    活化的学习环境(杨国德,民90)
    .教改会一直强调要建立「终身学习」
    的社会,但光是口头上呼吁是不够
    的,而要有制度和环境来配合.社会
    教育机构也该更加推广,像是图书
    馆,文化中心,空中教学,成人教育
    机构,远距教学等等.那麼终身学习
    就不会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随
    时有机会实践.
    学校教育应该教会学生怎麼去
    「学习」,也就是说,不但是送给别
    人一条鱼,还要教会怎麼去钓鱼.个
    人认为目前学校教育很需要加强的一
    点,就是让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能
    力,将来离开学校了,还能够持续自
    己去学习涉猎需要的专长领域.最简
    单来说,学校教育,有没有让学生学
    74561
    资料来源:整理自陈怡华(民90) ;吴清山,张素侦(民88).
    3
    4
    1
    2
    3
    ……
    1 2 3
    习到怎麼去图书馆查资料,用工具
    书 还是学生一想到上图书馆,只是
    为了死K书,准备考试 如果学生观
    察到有趣的自然现象,是能够自动自
    发去找答案,还因为多问了课外的问
    题,反而在教室里挨骂 很多学生在
    考完联考之后,想把整个书包都扔
    掉.这些现象在说明:孩子上学,如
    果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
    来很难再唤起学习兴趣.我们提倡
    「终身学习」一定要从国民教育阶段
    就开始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现代人从儿童到老人,就其生命
    的起点,过程,终点而言,均是「终
    身学习」所构筑成的经典名著.如何
    保障个人终身学习权,并且分配均等
    的终身学习权,乃是一个重要的指
    标.
    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终身学
    习能力愈早培养,效果愈佳.由於国
    民教育是一切正规,非正规,非正式
    教育的基础,如果能在国民教育阶
    段,戮力推动终身学习工作,让学生
    享受学习乐趣,不再是「为考试而读
    书,为高分而学习」,本身具有自动
    自发的强烈学习意愿,逐渐养成一种
    主动求知和学习的习惯,将来不管是
    继续升学或就业,势必心存学习之
    念.人人如此,营造终身学习社会方
    易达成.因此,国民教育阶段推展终
    身学习之成败,关系整个学习社会能
    否顺利建立.所以,为了有效培育国
    民终身学习素养,及早在国民教育阶
    段规划终身学习蓝图,可说是最经济
    有效的方式,亦是刻不容缓之事.
    展望二十一世纪,培育国民终身
    学习素养,更是大势之所趋.今后国
    民教育必须秉持终身学习理念与精
    神,重新建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活动安排,经费分配,资
    源统整,师资培训,组织文化等内
    涵,提供有利於学生终身学习的环
    境,期盼全体教育工作者,家长,学
    生通力合作,一齐为培养新世纪国民
    教育终身学习素养而努力!
    《参考书目》略.
    75561
    76561
    教育研究
    教育部在「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
    学生鉴定原则鉴定基准」第五条中,
    指称听觉障碍为由先天或后天原因,
    导致听觉器官之构造缺损,或机能发
    生部份或全部之障碍,导致对声音之
    听取或辨识有困难者;其鉴定基准:
    1接受自觉性纯音听力检查后,其优
    耳语音频率听阈达二十五分贝以上
    者;2无法接受前款自觉性纯音听力
    检查时,由听力检查师以他觉性听力
    检查方式测定认定者(引自李芃娟,
    民88).就听觉障碍学生来说,在
    张蓓莉(民70)的研究中,发现其
    平均智商为83.04,属中下程度.各
    项智力优劣不一,但以视觉组织,视
    动协调为最优,而推理能力,专注
    力,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念化功
    能,分析与综合能力,短暂记忆等为
    差.
    本文主要利用文献分析法,探讨
    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而听
    觉障碍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可包括语
    音听知觉能力,读话能力,语文能
    力.
    -
    一,听障儿童的听知觉能力,
    读话能力
    1听知觉能力
    Newton指出六岁与十八个月
    大的听障儿童,其听觉潜能极不相
    同,唯有透过早期疗育才有可能将
    残存听力发挥到极至(陈小娟,民
    86).重视听觉潜能的听障教学法
    有语调听觉法和听觉口语法.利用
    语音听知觉测验可用来了解极重度
    听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视听觉管
    道接收语言之情形,也可藉之了解
    哪些音响类型可促进读话,以及哪
    些语音特质是听障者接收不到的.
    语调听觉法,是一种运用身体
    动作与一组扩大声音的仪器及一些
    特殊教学技巧所组合成的教学法.
    听觉口语法是藉助扩音系统把声音
    放大,将听觉,语言,认知依其自
    然发展之程序,在有意义的情境中
    透过会话式的互动,让听障者学习
    倾听,说话及语言(陈小娟,民
    86).而听知觉反应的层次有四
    级,察觉,分辨,辨识与理解.所
    谓的「察觉」是指知道声音之存
    在,「分辨」是指能听出声音的异
    同,「辨识」是表示知道声音代表
    的意义,而「理解」是了解听觉讯
    号的意义.临床上常用到的语音听
    知觉测验在听觉反应层次中只测验
    到辨识的层次,因此有些学者尝试
    将数个语音测验合并(包括察觉,
    分辨,辨识与理解),以组合而成
    的语音听知觉测验库来了解听障者
    听语音的情形,例如有Owens等
    人所发展的细微听觉能力测验库,
    Erber的格雷当诺听觉筛检测验,
    Meyer等人编制的印第安那大学人
    工电子耳测验库(陈小娟,民88).
    听障儿童的听知觉能力如何
    呢 陈小娟(民88)在研究中发
    现,听觉正常儿童在语音听知觉测
    验得分都在85%以上,而听觉障
    碍儿童得分则介於34%~82%之
    间.三,四,五岁听觉正常儿童在
    某几个分测验的表现显著低於较大
    的年龄组,而听障儿童也有类似现
    象,似乎认知能力及语言方面之知
    识有助於较佳之表现.
    2读话能力
    读话(speechreading),又
    称读唇(lipreading),是指人经
    由视觉管道观察别人嘴部动作,脸
    77561
    部表情,及其他肢体语言,以了解
    他人口语讯息的方法(张蓓莉,苏
    芳柳,民84).影响读话过程与
    结果的因素可分成四项:
    1说话者方面:说话速度适中可帮
    助读话者理解其内容,另外并用
    听觉,手语,暗示语,触觉或其
    他沟通方式,也会影响读话者的
    理解.
    2读话者方面:一般来说,智力,
    语文能力,听力三者与读话理解
    能力之关系是不容忽视的.
    3环境因素:光线,角度及距离都
    会影响读话的效果.
    4语言因素:发音部位是否易於观
    察足以影响读话的效果.
    苏芳柳(民79)的研究中,
    就读台北市国小启聪班的回归主流
    听觉障碍学生中,能理解六成「校
    内常用句」的听障学生不到半数.
    张蓓莉,苏芳柳(民82)研究台
    湾地区国小三至六年级启聪班学生
    之读话能力,发现全体受试理解读
    话测验的情形均偏低,且听障学生
    的年级,年龄,听力,与佩戴助听
    器的情形与读话能力有显著相关.
    张蓓莉,苏芳柳(民84)研究发
    现,听觉障碍学生反应妨碍其上课
    读话的因素有「视线被挡」,「光
    线太暗或太亮」,「与教师距离太
    远」等.林宝贵,翁素珍(民84)
    研究发现,有很多唇形相似的语
    音,对於读唇或听能较差的学生,
    难以分辨其差异性,但若能配合国
    语口手语的手势,则能清楚辨别
    之,且无学前教育基础的听障学
    生,发音基础差,用国语口手语加
    强注音符号的学习,有助於增进口
    语能力的发展.
    二,听障儿童的国语文相关能

    听觉障碍儿童因为缺乏从听觉获
    得的讯息而导致认知发展,语言发
    展,学业成就,社会适应,人格发展
    等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严重者是语文
    能力的低落,其原因有下列数端:
    1,缺乏语汇,句型等基本语文能
    力.2,听障儿童在语意沟通或表达
    上不充分.3,听障学生阅读程度
    差,又无法从听觉上辨别声调的差
    别,在沟通上常有误解或困惑情形发
    生.(林宝贵,李真贤,民76)
    78561
    1国语的学习
    听觉障碍儿童的言语缺陷主要
    呈现在发展迟缓,构音障碍,母音
    及子音的错误和超语段特质等方面
    (李芃娟,民88).听障者因听觉
    上的障碍,听到的声音并不完整,
    且其语言发展亦比同龄耳聪者迟
    缓,而语音的发音则是不正确的.
    尤其在声母方面常有省略,替代或
    缺鼻音的现象,除此之外,其语调
    缺乏高低,抑扬顿挫,单调无变化
    更是常事(林宝贵,民83).
    国语大部分的韵母即使缺乏足
    够的音量,通常仍可被听到与觉
    知,因此大多数听障者接收母音较
    无困难,但在声符方面可能就具相
    当的困难度,特别是高频率的丝音
    和软颚音,除无法辨识外,更无法
    由视觉辨识(林宝贵,民72).
    刘洁心(民75)调查台北市国小
    一年级听障学生国语构音能力,发
    现听障儿童多有构音困难现象,特
    别是歪曲音,在声母的发音方面,
    则属塞擦音的发音最难.
    由以上可知,对听障儿童的注
    音符号教学,应寻出对听障儿童可
    能较有利的教学方式,诸如由相关
    的研究中,统整听障学生国语音素
    构音音素发音上的难易顺序,以由
    易而难的序位来从事教学活动,或
    许效果会更好(蔡淑苓,民84)
    .林宝贵(民74)从发音难易,
    排出由易而难的注音符号为:ㄨ,
    ㄚ,ㄧ,ㄛ,ㄠ,ㄅ,ㄈ…ㄑ,
    ㄒ,ㄥ,ㄤ,ㄎ,ㄍ,ㄖ,ㄕ,
    ㄔ,ㄓ,ㄙ,ㄘ,ㄗ.
    2阅读能力
    由於听觉障碍者可能会听不到
    一些讯息,因此对听觉障碍的学生
    而言,培养其阅读能力是很重要
    的,不过,平均而言,听觉障碍学
    生的阅读能力是比同辈落后的.在
    众多有关听障学生阅读能力之研
    究,有一项非常一致的发现,即是
    听障学生的阅读能力在13或14岁
    时,只发展至3或4年级的程度,
    且过了此阶段,似乎就停顿,几乎
    无任何的进展(Conrad, 1979;
    Quigley & Kretschmer, 1982, 引
    自錡宝香,民85).
    听障学生在阅读的记忆策略
    上,有学者表示听障生以手语或指
    文字型式做为短期记忆贮存上的中
    介,但用相同的语意次序将记息贮
    79561
    存长期记忆中(张蓓莉,民78)
    .阅读的转录部分,研究结果曾证
    实以口语为主要沟通的听障者,在
    阅读时也运用语音转录策略(曾世
    杰,民78,引自高令秋,民85)
    ;以手语为主要沟通者,则使用手
    语,指文字等其他转录策略(张蓓
    莉,民80).在其他阅读理解策
    略的运用上,Gaines指出阅读能
    力佳的听障者比一般听觉正常者更
    依赖由上而下的阅读策略,Beggs
    & Breslaw发现,一般听障学生是
    采逐字阅读(张蓓莉,民80).
    要提升听觉障碍学生的阅读能
    力,宜从其句型理解能力著手,在
    张蓓莉(民80)调查国小三至六
    年级听觉障碍学生句型理解能力,
    研究发现98名启聪学校学生最难
    懂的句型是复句中的交替复句,目
    的复句,平行复句,因果复句与擒
    纵复句.而听障学生的句型理解能
    力会随年龄增加而进步.又是否接
    受学前训练,佩戴助听器的情形及
    社经地位与句型理解能力有明显相
    关.张蓓莉(民83)调查国小三
    年级至国中三年级听觉障碍学生,
    发现听障学生的句型理解能力与其
    年级,社经地位,失聪时期,学前
    训练,配戴助听器时期及情形,教
    育安置等因素有明显相关.
    那听障生的阅读教学策略有那
    些呢 錡宝香(民85)举了以下
    的教学策略:
    1字义理解的教学:由语境习得新
    字汇之义,语意连图,语意特徵
    分析,概念习得,为新字下定
    义,语形分析.
    2正式教读课文之前的活动:讨
    论,看相关录影带,演戏,介绍
    课文摘要,课文内容的语意连
    图,让学生提出相关问题,阅读
    前的写作活动,故事接龙.
    3阅读策略之指导:找出文章重
    点,利用关键字及上下文的关
    系,自问自答,作摘要,反覆阅
    读,认识文章结构.
    4上课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阅读内容:教师除了问一些需要
    回忆课文内容的问题外,也可提
    出一些可帮助听障生进行高层思
    考的问题.
    《参考书目》略.
    80561
    81561
    教育研究
    写作文对学生而言,似乎是一件
    苦差事,他们害怕作文甚至缺乏写作
    兴趣.上作文课时,常会看到学生们
    露出苦思的脸庞,绞尽脑汁寻找文章
    的题材与内容.根据国内写作教学现
    况探究,也发现学生在写作态度与能
    力普遍欠缺.
    随著近几年来儿童图画书的数量
    蓬勃发展,不管国内外图画书在内容
    上都呈现多元化,图画书大量的被运
    用於阅读教学上,笔者认为图画书除
    了作为丰富的阅读题材之外,也是一
    项丰富的写作引导资源.以下笔者针
    对图画书运用於写作教学进行探讨,
    并提出图画书教学的引导技巧,作为
    教师从事教学的参考.
    一,图画书阅读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文首先就是要寻找写作的题
    材,写作时必须透过本身生活经验,
    长期记忆,指定题目去寻找讯息,再
    将所得到的讯息转译完成文章内容.
    因此,对写作者而言,拥有写作素材
    的丰富与否就相当重要.然而儿童能
    够亲身体验的生活经验并不多,因此
    藉由图画书的阅读,让儿童在阅读图
    画书的过程中,除了从作品中看到不
    同的人,事,物,同时藉由与作品相
    互的交流,对作品产生重新建构和体
    验,以及不同的诠释.因此,透过阅
    读不仅提供学生感官刺激,同时藉由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品的交融,可
    以丰富儿童认知,想像与创造,激发
    出更多创作灵感.
    二,利用图画书的阅读来写作
    那麼如何利用图画书阅读作为作
    文教学的引导,笔者提出下列几点建
    议:
    1掌握图画书的特色
    图画书是一种包含图画与文字
    的书籍,通常包括主题,情节,人
    -
    物,插画,语言文字等文学要素.
    一本好的图画书同时透过图画与语
    言的艺术,与读者产生交融.因
    此,教学者可以用图画书中语言文
    字与插画部份,来进行教学引导.
    1语言文字部分
    作文同时强调思考的训练与
    语言表达的训练,例如:对於造
    词,造短语,造句,句子变化,句
    型练习,叙写技巧等基本练习,
    对写作文的训练更是基本功夫.
    林良在《浅语的艺术》中提到,
    儿童文学运用的语言是儿童容易
    理解能感受的「浅语」.陈正治
    (1990)认为童话的语言应具备浅
    显,准确,意象,有味四项.因
    此图画书中语言文字利用适切的
    语音,表情,动作的「叙述语」
    及「态势语」生动传达,适合各
    年龄阶层的儿童,同时也能训练
    儿童语言文字的表达.
    例如图画书中常见的几种故
    事结构有对比模式,老三模式,
    三次考验模式,奇遇模式,魔法
    模式等.其中的三次考验模式则
    是使用「反覆」的方式叙述故事
    的发展.反覆作用一方面为求结
    构完整,并予於韵律化;另一方
    面,儿童注意力薄弱,能加强儿
    童的印象(洪慧如,2003).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图画书语言文
    字的特色,让学生学习语言表达
    的技巧.
    2插画部份
    图画书中的插画,能突出主
    题思想,辅助并丰富文字的意
    涵,扮演文献与美学传达的双重
    角色(徐素霞,1996).图画
    书中的插画藉由点,线,面,色
    彩等视觉要素表达创作者的情
    感,读者在阅读图画书,除了配
    合文字,也应发挥想像力,将各
    图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故事.因此
    儿童藉由图画的细细品味,除了
    可以感受整个故事呈现出更多不
    同的感受与体会,同时也透过插
    画的刺激,激荡出丰富的思想,
    情感.
    2图画书教学的引导技巧
    综上图画书的特色,笔者提出
    以下教学引导的策略,供教学者参
    考:
    1看(培养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图画书中的插画
    82561
    与文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故事
    中人物,情节的变化与转变.图
    画书里丰富的插画与文字,是刺
    激儿童感官,培养视觉能力的好
    媒介.
    此外对於图画书中有关插画
    研究,苏振明(1994)提到高
    年级儿童已届「理解认知期」,
    故插画导读除著重内容认知与美
    感欣赏外,可加上「价值评估」
    的判断与分析.崔光宙(1992)
    研究结果指出,高年级学生
    90%处於美学判断的第二阶段
    发展「美与写实」,能区分「美
    感」与「非美感」经验,虽然没
    有发展出内在诠释能力,但可以
    利用生活经验或学习结果,来陈
    述画中所蕴含的情感.黄淑娟
    (2000)提到高年级学生心智发展
    已达成熟阶段,就其判断,推
    理,比较等能力,适合从事艺术
    鉴赏及批评的教学活动.因此,
    在高年级对象的教学中,教师亦
    可以藉由插画来培养学生更高层
    的思考能力.
    2听(熟悉并享受语言)
    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松居直认
    为:「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去
    读,而是大人要读给孩子听的
    书.」(松居直著,郑明进译,
    1984),在图画书阅读的引导
    中,教师除了利用本身来阅读图
    画书,亦可以让学生一起进行,
    透过"读"图画书的过程中,让
    儿童感受语言的韵律,体会语言
    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3说(激出美丽的浪花)
    利用陈龙安提到的创造性发
    问技巧(1988),或是以「六W」
    (who,what,when,how,why
    ,where) 的思考模式,教师藉
    由发问帮助学生思考与理解;同
    时透过学生的回答训练语言表达
    的能力,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
    学生之间激荡出创作的浪花.
    结 语
    图画书运用於写作教学,除了作
    为引导写作,同时也享受了阅读的乐
    趣.打开另外一扇窗,你可以看到的
    是不同一个视野,选择一本图画书运
    用於写作教学,老师也可以发现图画
    书的另一片天空.
    《参考书目》略.
    83561
    84561
    教育研究
    青少年是个体一生当中身心发展
    与改变最为显著的阶段之一,不管在
    生理,认知,性别角色以及自我概念
    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近年来,随
    著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变迁
    对人类生活造成重大的影响,人类思
    想与价值观也产生非常大的改变,对
    於身心发展未臻成熟的青少年,其影
    响更为显著.曾经有人指出:「少年
    犯罪的根源来自家庭,偏差行为显现
    於学校,然后其犯罪行为恶化於社
    会.」因此,在青少年发展产生偏差
    行为的时侯,必须立即予以导正,使
    其无法扩大以致影响社会.
    一,青少年偏差行为
    1定义
    青少年的定义各界不一,不同
    学者对青少年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青少年系指介
    於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一个过度时
    期,年龄约在10~20岁之间;而偏
    差是指有失正常的现象,偏差行为
    系指「显著异於常态,而妨碍个人
    -
    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吴武
    典,民74).因此,我们可将青
    少年偏差行为定义为:「年龄介於
    10~20岁,且其所产生不同於常
    态,进而可能影响个人生活适应之
    行为的青少年.」
    2类型
    吴武典教授(民82)从辅导
    的观点,将偏差行为的类型分为外
    向性行为问题,内向性行为问题,
    学业适应问题,偏畸习癖,焦虑症
    候群以及精神病症候群等六类.
    3成因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形成原因错
    综复杂,一般比较倾向於是由个人
    因素和环境因素两者交互作用所产
    生.
    1个人因素
    根据Glasser(1981)的现
    实治疗法,认为人天生具有求生
    存,乐趣,自由,隶属感及权利
    等五种需求,当这五项基本需求
    未被满足或满足方式不对时,个
    体便会产生偏差行为.
    2环境因素
    青少年发展产生偏差行为除
    了个人因素之外,主要受到家
    庭,学校及社会等环境因素影
    响.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所接触的
    第一个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及父
    母管教态度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
    重要的影响力;学校是青少年时
    期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学校中
    的课业问题及同侪团体之间的互
    动,会让处於快速成长的青少年
    容易产生偏差行为;而社会环境
    中的不良风气及大众传播媒体的
    误导,则会让青少年的发展产生
    一些不当行为.
    二,观察学习
    家庭,学校及社会均为青少年学
    生的成长环境,环境中的人,事,物
    都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青少
    年会观察父母,老师及同侪等重要他
    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进而模
    仿其行为,成为自己的行为表现方
    式,此即Bandura所提出的观察学
    习,以下就观察学习之相关理论作一
    简单之说明.
    Bandura融合Skinner的操作制
    约和Watson的环境决定论提出社会
    学习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个体
    (Person),个体的行为(Behavior)
    85561
    以及环境(Environment)三者交互
    作用的结果,个体所处的环境会影响
    其认知与行为,而个体行为同时也会
    影响其环境,三者之间的关联是双向
    的,其关系从图一 Bandura於1978
    年所提出之模式中可清楚得知.由於
    Bandura的社会学习论中包括个体,
    行为及环境三项要素,故又被称为三
    元学习论.
    图1Bandura三元学习论的模式(Ban-
    dura,1978)
    Bandura以托儿所的小朋友为研
    究对象,将小朋友分为两组,A组小
    朋友看到大人打玩偶,B组小朋友看
    到大人和玩偶祥和的共处,经过这样
    的实验处理之后,将两组小朋友分别
    带到游戏间,其结果是,看到大人打
    玩偶的A组小朋友会有较高的攻击性
    行为产生,而B组小朋友则不会有攻
    击性行为产生,於是得到的结论是:
    人类的行为是经由模仿而来的.
    Bandura在发现儿童会模仿大人
    的攻击行为之后,继续从事另外一个
    实验,他将小朋友分为三组,他让A
    组小朋友看到大人打玩偶后得到奖
    赏,B组小朋友看到大人打玩偶后得
    到惩罚,而C组小朋友看到大人打玩
    偶后没有任何奖赏或惩罚,之后再将
    这三组小朋友分别带到游戏间,发现
    看到大人打玩偶而得到奖赏的A组小
    朋友会产生最高比例的攻击性行为,
    於是得到另外一个结论是:模仿能力
    是经由后效强化所造成的.
    1定义
    所谓「观察学习」是一种简单
    的学习,系指个体以旁观者的身
    份,经由观察他人的行为改变历程
    和行为改变结果,而间接学习到的
    行为改变.被观察者称为楷模
    (model),观察学习楷模行为改
    变的历程即称为模仿(modeling)
    ,学习者不仅观察楷模的行为而直
    接模仿,更会进一步的综合其观察
    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2楷模
    根据Bandura的实验研究发
    现,儿童最不喜欢模仿的楷模是在
    86561
    同侪团体当中,有特异行为或者是
    曾经受到惩罚的人,而最能引起儿
    童模仿意愿的楷模则可能为与儿童
    同年龄的人,同性别的人,同社会
    阶层的人,曾获得荣誉的人及重要
    他人等.
    3历程
    图2 观察学习四阶段(Bandura,1977)
    1注意阶段:
    个体必须先注意到楷模行为的特
    徵及其意义,才能经由模仿而成
    为自己的行为.
    2保持阶段:
    相当於学后保留个体所看到的行
    为,系指个体在观察到楷模行为
    之后,必须透过各种方式将观察
    的结果记忆保留下来.
    3再生阶段:
    相当於学习迁移的学习历程,系
    指个体将观察楷模的行为纳入记
    忆中,并将楷模的行为以自己的
    行动表现出来.
    4动机阶段:
    个体不只经由观察,模仿学习到
    楷模表现的行为,而且愿意在适
    当的时机,将学习而得的行为表
    现出来.
    4方式
    1直接模仿:
    个体用最简单的模仿方式,直接
    看到就模仿而得的行为,此种行
    为偏重基本技能方面,例如:小
    孩子学习用筷子吃饭,拿笔写字
    等.
    2综合模仿:
    指学习者经由观察多个楷模的表
    现所得,而形成自己的行为,例
    如:站在椅子上拿取放置较高地
    方的物品.
    3象徵模仿:
    指学习者并非模仿楷模的具体行
    为,而是从中学习楷模行为所代
    表的意义,例如:模仿民族英雄
    的英勇事迹.
    4抽象模仿:
    指学习者经观察学习,而得到抽
    87561
    象的原理原则,例如:数学运算
    的解题原则.
    三,同侪关系在青少年发展之
    影响及重要性
    求学中的青少年大部份以学校的
    同学为主要的交往对象,此时,青少
    年与父母的依附关系已经逐渐被同侪
    团体所取代,因此,同侪关系对青少
    年发展之影响程度著实不容忽视.
    所谓的同侪是指同年龄的朋友,
    而青少年同侪团体是指三个以上,相
    同年龄层的青少年组合而成一个具有
    互动性质的群体,通常同侪团体的形
    成是以心理因素为主要原因.青少年
    进入青春期之后,由於身心两方面发
    生剧烈的变化,他们不屑与儿童为
    伍,却又无法被成人接纳,进而产生
    孤独寂寞的无助感,青少年藉由加入
    团体所产生的归属感,来慰藉自身的
    无助感,於是形成同侪团体.
    同侪团体在青少年发展层面扮演
    著极重要的角色,对青少年的社会化
    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力,同侪团体在
    青少年发展之重要性已经日渐受到重
    视,而同侪对青少年发展可能产生的
    影响,大略可分为下列几个面向:
    1家庭方面
    同侪团体逐渐取代家庭,扮演
    青少年依附对象的角色,青少年由
    原本依附於家庭,转而向同侪团体
    寻求认同,藉由同侪间的归属感来
    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2心理方面
    在学校未充分获得满足的青少
    年最容易受到同侪关系的影响,藉
    由同侪团体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
    寻求归属感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3行为方面
    青少年藉由观察同侪所表现出
    的行为,模仿学习成为自己的行为
    表现方式,而同侪关系对青少年偏
    差行为及犯罪有催化的作用,同侪
    压力与同侪参与会对青少年的行为
    表现产生重大的影响,青少年的偏
    差行为本质上并非伤害他人,而是
    为了满足自己的安全,地位与英雄
    的心理需求.
    4学业方面
    青少年在学业方面也会受到同
    侪团体互动的影响,除了一些负面
    的影响之外,Youniss(1980)根
    据研究发现,同侪交往对青少年阶
    段的发展具有正面功能,例如同侪
    88561
    89561
    间平等,互惠的关系有助於青少年
    的社会性发展,且Steingberg and
    Brown(1989)也提出,团体规
    范的压力可以避免中途辍学事件的
    发生.因此,一般认为同侪关系的
    互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与认
    真向学的同侪团体交往,将有助於
    提升青少年的学习动机,结交不良
    朋友或参加不当组织时,将会影响
    青少年学业成就的表现.
    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由於未用合
    理的方式来满足个人的需求,未用有
    效的方式来解决个人的问题,以及因
    为无法调适自己的情绪,因此产生错
    误的认知,青少年便产生了偏差行
    为.根据行政院主计处(1994)的
    调查显示,台湾地区青少年遭遇困扰
    时,最常商谈的对象是同学,朋友与
    父母,可见同侪团体在青少年发展过
    程当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有可
    能取代家庭的功能,成为影响青少年
    行为表现的重要因素.
    协助青少年避免同侪团体的不良
    影响,将有助於降低青少年产生偏差
    行为的机会,而安排适当的楷模作为
    青少年观察学习的对象,则可使青少
    年形成正确的行为表现.当青少年出
    现偏差行为的时侯,事实上是一种求
    救的讯号,他们需要的不是处罚或责
    骂,而是需要教导与协助,更重要的
    是他们需要机会与支持.无论是父母
    或教师,都必须学习了解青少年偏差
    行为形成的原因及因应策略,在青少
    年出现偏差行为的时候,适时提供合
    适的解决之道,以协助青少年在学习
    的历程中健康成长.
    《参考书目》略.
    *
    *
    *
    本刊第573期「生蛋还是熟蛋?——谈多
    元智慧在科学教育的应用」一文,因作业
    疏忽以致文中图一:生蛋还是熟蛋之多元
    智慧能力分类(P67),漏掉部分文字,谨
    此致歉并更正如下:
    更正启事
    561
    575(562)93.12.30
    576(563)94.03.30
    577(564)94.06.30
    aWord.6.0
    a
    a
    E-mail
    a
    a
    a
    a33
    E-mail:temh@mail.nutn.edu.tw
    统一编号
    2003700007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如何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提高语言沟通能力的书  测试你语言沟通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总结  语言沟通与协调能力  幼儿语言沟通  沟通能力的论文  语言沟通技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