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教版英语泛读教程2电子教案 > 2010 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
  • 2010 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0-05-25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3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标题:2010 年度广西高等学校 精品课程申报表
    文档作者:
    关键词:
    主题:
    单位:
    文档创建者:
    创建时间:
    上次保存时间:
    修订:PDFlib 5.0.3 (C++/Win32)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Page 1
    1_ 2010 年度广西高等学校 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梧州学院 所 属 学 校 梧州学院 课 程 名 称 翻译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 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文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外国语言文学 课 程 负 责 人 刘卫东 申 报 日 期 2010-5-25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二○一○年四月
    Page 2
    2_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刘卫东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7.12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774-2090669 学 位 文学硕士 职 务 外语系主任 传 真 0774-5820201 所在院系 梧州学院外语系 E-mail weidongliu@hotmail.com 通信地址(邮编) 梧州学院外语系(543002) 研究方向 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 1-2 教学 情况 1.近五年的课程教学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年限 人数 翻译 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 3 届学生 2008-2010 年 460 人 英汉互译 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 1 届学生 2007 年 56 人 综合英语 专业基础课 4 学时/周 3 届学生 2003-2008 年 138 人 英语听力 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 1 届学生 2003-2004 年 150 人 翻译理论 专业课 2 学时/周 2 届学生 2009-2010 年 24 人 2.近五年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毕业实习 76 人 (2)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47 人 (3)指导硕士研究生 2 人 3.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十一五”期间第二批广西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项 目,2009-2011 年,主持 (2) 《外贸单证实务》,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09-2014 年,主持 (3) 《翻译》 ,梧州学院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8-2011,主持 (4) 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十一五” 第二批立项项目,2006-2008 年,主持 4.近五年主要教学研究论文 (1)非外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的探究,陕西教育(高教) ,2008(8) ,独著 (2)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探究,教学研究,2007(6) ,独著 (3)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反思,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7) ,独著 (4)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8(11),第二作者
    Page 3
    3_ 5.近五年的教学表彰/奖励 (1)第七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广西区教育厅,2010 年 (2)梧州学院“优秀任课教师” ,梧州学院,2010 年 (3)梧州学院优秀教师,梧州学院,2009 年 (4) “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广西区教育厅,2008 年 (5)梧州学院 2005-2006 年度“优秀教师” ,梧州学院,2006 年 6.近五年编著的规划教材 (1)《职桥英语教程》(1)(学生用书)(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规划教材),东北财经大学出 版社,2010.5,副主编(ISBN 978-7-81122-606-5) (2)《职桥英语教程》(1)(辅导手册)(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规划教材),东北财经大学出 版社,2010.5,副主编(ISBN 978-7-81122-986-8) 1-3 学术 研究 1.近五年的学术研究课题 (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梧州学院院级重点建设学科,2009-2013 年, 学科负责人 (2)翻译专业建设与适应区域性经济发展需要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广西高等学 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2008-2011,主持 (3)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问题与对策探究,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07-2009 年, 主持 (4)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与翻译理论研究,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项目,2006-2007 年,主持 (5)社会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课题研究,2004-2005 年,主持 2.近五年的学术论文 (1) 翻译伦理的回归与重构,中国外语,2008(6),独著 (2) 交互主体性视域下翻译主体的探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4),独著 (3) 交互主体性:后现代翻译研究的出路,中国科技翻译,2006(2), 独著 (4) 语言变异的翻译对策,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第一作者 (5) 广告翻译的最佳关联策略,广西社会科学,2005(9),第一作者 3.近五年的学术研究奖励 (1) 第九次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 2006 年,排名第一 (2)第二届(外教社杯)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西翻译协会,2009 年 (3)梧州学院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梧州学院,2009 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Page 4
    4_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⑶-1 基本 信息 姓 名 何恩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2.9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13877416916 学 位 硕士 职 务 国际交流处处长 传 真 所在院系 梧州学院国际交流处 E-mail ininoutout_2005@yahoo.com.cn 通信地址 (邮编)梧州学院外语系(543002) 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 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 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的课程教学 翻译 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 3 届学生 260 人 商务英语口语 专业课 2 学时/周 2 届学生 240 人 外贸函电 专业课 2 学时/周 3 届学生 150 人 综合英语 专业基础课 4 学时/周 4 届学生 140 人 外交礼仪 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 1 届学生 150 人 2.近五年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毕业实习 300 人 (2)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25 人 3.近五年的教学研究课题 (1) 行动研究对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证调查, 梧州学院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 2005-2007 年,主持 (2)国际贸易专业群课程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十一五”第四批立项项目,2008-2010 年,主要参加 (3)广西—东盟高校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 程“十一五”第一批立项项目,2005-2007 年,主要参加 4.近五年的教学研究论文 (1)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初探,高教论坛,2009(2),独著 (2)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梧州学院为个案,广西社会科学,2008
    Page 5
    5_ (11),第一作者; (3)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行动研究,科教文汇,2008(9),独著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梧州学院学报,2008(1), 独著 (5)CAFTA 框架下人才合作培养的足迹与蓝图——梧州学院与东盟高校人才合作培养模 式的实践及创新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 ,合著 5.近五年的教学奖励 (1)第七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广西区教育厅,2010 年 (2)第二届梧州学院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梧州学院,2009 年 (3)近五年多次获梧州学院“优秀教师” 、 “先进教育工作者” 、 “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 荣誉称号。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的学术研究课题 (1)梧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06-2008 年,主持 (2)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问题与对策探究,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07-200 年, 主要参加 (3)文化与翻译研究,梧州学院科研项目,2002-2005 年,主要参加 2.近五年的学术论文 (1)广告的修辞特点与翻译策略,大学英语,2006(2),独著 (2)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大学英语,2006(1),独著 (3)语际翻译中文化转换的基本模式,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3),第二作者 3.近五年的学术研究奖励 (1)第二届(外教社杯)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西翻译协会,2009 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Page 6
    6_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陈国娟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6.9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13977400205 学 位 硕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梧州学院外语系 E-mail jj2468008@sina.com 通信地址(邮编)梧州学院外语系(543002) 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法、应用语言学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 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翻译 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 3 届学生 400 人 时文翻译 专业课 2 学时/周 1 届学生 102 人 综合英语 专业基础课 4 学时/周 7 届学生 380 人 英语语音 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 3 届学生 120 人 综合测试 2 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 2 届学生 450 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毕业实习 180 人。 (2)指导毕业论文 29 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广西高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梧州学院院级教改项目,2008-2010 年,主持 (2)多维互动模式在英语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实证研究,梧州学院院级教改项目, 2005-2007 年,主持 4.教学研究成果 (1)会话幽默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探析,教育与职业,2006(20),独著 (2)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大学时代,2006(7),独著 (3)多维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实施模式及其效果研究,科学时代,2006(10),独著 (4)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几种方法,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S),独著
    Page 7
    7_ (5)新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历年真题详解 B 级,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6)新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模拟试题详解 B 级,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梧州学院 2006-2007 年度“优秀任课教师” ,2007 年 (2)梧州学院第一次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优秀奖,2007 年 (3)梧州学院 2005 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2006 年 (4)广西大学梧州分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2005 年 (5)广西大学梧州分校 2003-2004 年度“优秀教师” ,2004 年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英语语篇对语法的选择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独著 (2)英语语法使用的艺术体现探析,河池学院学报,2004(3),独著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Page 8
    8_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林德慈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1.10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13878408354 学 位 文学硕士 职 务 翻译教研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梧州学院外语系 E-mail lindalindeci@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梧州学院外语系(543002) 研究方向 翻译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 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 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翻译 专业课 2 学时/周 2 届学生 130 人 口译 专业课 2 学时/周 2 届学生 250 人 高级英语 专业基础课 4 学时/周 2 届学生 285 人 英语听力 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 4 届学生 373 人 综合英语 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 2 届学生 60 人 2.近五年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毕业实习 30 人 (2)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28 人 3.近五年的教学研究课题 (1)广西高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梧州学院院级教改项目,2008-2010 年,主要参加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第七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广西区教育厅,2010 年 (2)第二届梧州学院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梧州学院,2009 年 (3) “东方正龙杯”广西翻译大赛特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广西翻译协会,2009 年 (4)梧州学院十佳青年教师,梧州学院,2009 年 (5)梧州学院优秀教师,梧州学院,2009 年
    Page 9
    9_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的学术研究课题 (1)现代汉语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及其翻译研究,梧州学院科研项目,2009-2010 年,主持 2.近五年的学术论文 (1)试析汉语中的拟亲属称谓语的形式及其语用功能,科学时代,2009(6),独著 (2)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梧州学院学报, 2010(2),独著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Page 10
    10_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韦幼青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82.3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15878403385 学 位 硕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梧州学院外语系 E-mail_ wei13511917034@sina.com_ 通信地址(邮编)梧州学院外语系(543002) 研究方向 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 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的课程教学 翻译 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 2 届学生 174 人 时文翻译 专业课 2 学时/周 1 届学生 16 人 口译 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 1 届学生 272 人 英语视听说(高级)专业基础课 6 学时/周 1 届学生 381 人 英文写作 专业课 2 学时/周 1 届学生 60 人 2.近五年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毕业实习 4 人 (2)指导毕业论文 24 人 3.近五年的教学研究课题 (1)广西高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梧州学院院级教改项目,2008-2010 年,主要参加 4.近五年的教学研究成果 (1) 英语泛读教程 (2),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9.8, 副主编 (书号: 978-7-8113-7-343-1) 5 近五年的教学奖励 (1)指导参加 2010 年广西高校大学生英语戏剧节获三等奖,2010 年 (2) “东方正龙杯”广西翻译大赛特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广西翻译协会,2009 年 (3)指导参加 2009 年广西高校大学生英语戏剧节获三等奖,2009 年
    Page 11
    11_ (4)梧州学院第四届英语戏剧节“优秀指导老师” ,2008 年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的学术研究课题 (1)桂林抗战时期文艺期刊翻译研究,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08-2010 年,主要参 2.近五年的学术论文 (1)关于对桂林抗战时期刊登文艺期刊的整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2):69-72,独著 (2)梧州旅游文化建设刍议,梧州学院学报,2009(2) ,第一作者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Page 12
    12_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刘卫东 男 1967.12 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 课程总体规划;课程主讲 何 恩 女 1972.9 副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 课程主讲与实践指导 陈国娟 女 1966.9 副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 课程主讲与实践指导 林德慈 女 1981.10 讲师 英语语言文学 课程主讲与实践指导 韦幼青 女 1982.3 讲师 英语语言文学 课程主讲与实践指导 莫 海 男 1963.12 讲师 英语语言文学 课程主讲与实践指导 祝远德 男 1957.12 教授 (外聘) 比较文学 课程规划指导与实施监督 唐秀文 男 1981.8 助教 英语教育 实践指导、网络管理等 曾尚春 女 1984.8 助教 英语语言文学 实践指导、网络管理等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 与学生的比例) 职称结构:教学团队共 9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3 人,助教 2 人, 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 45%;团队中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 1 人, 广西 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 1 人。 学历结构:团队成员均参加过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育,其中博士 1 人,在读博士 1 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 2 人,有硕士学位的 7 人,占总数的 78%;此外, 两名青年助教已经修完硕士研究生课程,力争近期内获取硕士学位。 年龄结构:师资队伍主要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其中 50 岁以上的 1 人,40-50 岁的 3 人,30-40 岁的 1 人,20-30 岁的 4 人,平均年龄 36.7 岁;是一支年富力强的 教师团队。 学缘结构:成员来自国内不同的大学,其中华中师范大学 2 人,上海师范大学 1 人,广西大学 1 人,贵州大学 1 人,沈阳师范大学 1 人,南开大学 1 人,四川大学 1 人, 英国桑德兰大学 1 人, 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 3 人, 有国内访学经历的教师 2 人; 研究方向涉猎翻译学、语言学、文化学、文学、商务英语和科技英语等。 师资配置:本课程主讲教师 6 人,全部为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外聘教授 1 人,教学辅导教师 2 人,每年承担英语专业约 250 名学生的翻译教学任务,师生配置 比例为 1:28。 从整体上来看,这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理想,梯队衔接整齐,学缘构成合理,知 识结构完善,是一支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都很强的队伍。 3-3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一、教学改革
    Page 13
    13_ 教学改 革与研 1.改革翻译课程体系:突破传统英译汉、汉译英分期教学的模式,主张以中西思维 方式对比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为基础,整合英译汉、汉译英的教学内容,重新设计翻 译教学模块,着重每一个模块教学中学生双语转换能力的培养。 2.转变翻译教学思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网络辅 助技术进行教学,有效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革新翻译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上,注重“过程导向” ,通过讲练、评练、课堂讨 论相结合的方式,变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为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去领 悟翻译,教师从中指导、协助和促进,完善学生翻译能力的自我建构。此外,还在课 堂教学上采取模拟翻译实战情景的形式,变传统的翻译练习为翻译“实习” ,培养学 生的翻译职业意识。 4.改革翻译评价体系:(1)在课堂翻译评价上,转变传统的教师“独白”点评为“互 动批评” ,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通过师生间充分交流、讨论、争辩、合 作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来提高翻译评价的质量,使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交流中完成 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2)在教学考评上,实施期末考试、堂上作业、课堂提问与 讨论、课外作业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侧重对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考核。 5.构筑翻译教学网络体系:以精品课程为目标,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努力建设翻译 网络教学平台、翻译语料库和试题库,营造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改善学 生课外学习的条件,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 6.探索翻译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翻译课程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举办系 列翻译活动和翻译大赛,组织和支持学生参与翻译社会实践,提供翻译志愿服务等多 元化第二课堂系列活动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二、教学研究成果 1.教学研究项目(见表 1) 表 1 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负责人 年限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区教育厅 刘卫东 2009-2011 《外贸单证实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教育部 刘卫东 2009-2014 翻译专业建设与适应区域性经济发展需要 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区教育厅 刘卫东 2008-2011 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区教育厅 刘卫东 2006-2008 《翻译》精品课程 梧州学院 刘卫东 2008-2011 广西高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梧州学院 陈国娟 2008-2011 多维互动模式在英语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实 证研究 梧州学院 陈国娟 2005-2007 行动研究对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 证调查 梧州学院 何 恩 2005-2007 以培养“四种能力”为核心的翻译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梧州学院 唐秀文 2009-2011 2.教学研究论文(见表 2) 表 2 近五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Page 14
    14_ 论文名称 作 者 刊物名称 年份、卷号 非外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的探究 刘卫东 《陕西教育》(高教) 2008(8) 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探究 刘卫东 《教学研究》 2007(6) 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反思 刘卫东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7) 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以梧州学院为个案 何 恩、 刘卫东 《广西社会科学》 2008(11)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初探 何 恩 《高教论坛》 2009(2) 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行动研究 何 恩 《科教文汇》 2008(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 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何 恩 《梧州学院学报》 2008(1) 会话幽默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探 陈国娟 《教育与职业》 2006(20)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 陈国娟 《大学时代》 2006(7) 多维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实施模式及 其效果研究 陈国娟 《科学时代》 2006(10) 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几种方法 陈国娟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 学报》 2004(S) 3.教学研究类著作(见表 3) 表 3 近五年发表的教学研究类著作 教学类著作名称 作 者 出版社 年份 《职桥英语教程》(1)(学生用书)(高 职高专公共英语规划教材)(ISBN 978-7-81122-606-5) 刘卫东 (副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职桥英语教程》(1)(辅导手册)(高 职高专公共英语规划教材)(ISBN 978-7-81122-986-8) 刘卫东 (副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新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历 年真题详解 B 级》 陈国娟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新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模 拟试题详解 B 级》 陈国娟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英语泛读教程(2)(ISBN 978-7-8113-7-343-12009.8 韦幼青 (副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0 4.教研奖项(见表 4) 表 4 近五年的教研奖项 获奖项目 奖项名称 获奖者 年份 《翻译课程》多媒体课件 第七届广西高等教育教 学软件大赛三等奖 刘卫东、何恩、唐 秀文、林德慈等 2010 《翻译》网站 第二届梧州学院教育教 学软件大赛二等奖 刘卫东、何恩、唐 秀文、林德慈等 2009 《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 第二届(外教社杯)科 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何恩 2009
    Page 15
    15_ 的实证研究——以梧州学院 为个案》 《对话幽默与外语教学中的 语用意识》 梧州学院第一次教育 教学研究论文优秀奖 陈国娟 2007 《翻译》 梧州学院第一届教育 技术应用大赛评比三 等奖, 曾尚春 2006 三、已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队伍的教学研究涉及《翻译》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教学大纲、课程 设计、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的构建,尤其是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翻译课程 教学模式研究、翻译素质培养方法研究、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等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教改成果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培养措施 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制定主要措施如下: (1)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或在职攻读高一级学历和学位。 在获取国家留学基金,以及广西区教育厅经费的资助下,先后派遣教学团队的教师到 波兰华沙大学、加拿大北埃尔伯塔理工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进 修;资助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博士学位,改善本课程教学梯队的知识和学历、学位 结构,增强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高水平的翻译教学与学术研讨会。先后派遣青年教师参加全 国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全国多语翻译理论研讨会、翻译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国 际学术研讨会、全球化视域下翻译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等,积极与与会的专家、学 者进行学术与教学探讨和交流。 (3)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传、帮、带等系列方法培养青年教师,开发青年教 师的潜能,传授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使本课程始终拥有一支稳定的优秀教 学队伍。 (4)强化青年教师的教研、科研意识。通过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表率作用,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研究,定期开展研讨活动,集体攻关,相互促进, 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5)定期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十佳青年教师评选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2.培养成效 经过近五年的培养,共有 1 名教师晋升为教授,2 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1 名教 师被外校聘为翻译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导师,1 名教师入选“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 助计划” ,1 名教师入选“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 1 名教师获广西 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多名教师多次被评为梧州学院“优秀教师” 、 “优秀任课教师” 、 “十佳青年教师”等,年度教学考核优秀。以上事例表明本课程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 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Page 16
    16_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1.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90-1998) 我校的英语专业创建于 1989 年, 两年后开设与翻译相关的课程。 办学之初, 限于师资的匮乏,翻译课只能与写作课合并开设,课程的名称是《翻译与写作》, 翻译课并没有独立开设。由于当时课时的限制,课程教学主要集中在“英译汉” 的讲解和练习上,教材只选用了由张培基、喻云根主编的《英汉翻译教程》。 2.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98- )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办学层次的逐步提升,国内一批知名专家 学者相继来到我校讲学授课,我校的课程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98 年, 外语系成立的伊始,翻译课程的建设逐渐得到重视。在师资力量得到加强的情 况下,翻译课开始尝试性地独立开设。2002 年,华中师范大学原外语系主任李 维光教授应邀到我校外语系任教,承担翻译课的教学、课程建设和青年教师培 养的工作。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单一的“英译汉”分为“英译汉”和“汉译 英”两个课程模块,教材也转向选择注重篇章翻译教学和实用性强的翻译教程, 如刘季春主编的《实用翻译教程》等。2004 年,外语系获准招收英语专业的本 科生,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都得到了提升,翻译课程的教学相应扩展为《翻译》 I、《翻译》II、《时文翻译》、《口译》I、《口译》II、《科技翻译》 、《商务英语 口译》等与翻译相关的系列课程,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得到了改善,现代教育 技术和教学手段相继进入翻译教学的课堂。 2006 年, 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的 “翻 译”专业,我校相应增设了英语专业(本科)的翻译方向,学生的培养目标明 确为“从事翻译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翻译》 也在教学方面作出相应的变革,完善了《翻译》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命题方 式、以及评分标准,确立“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 生的翻译实践能力。2008 年,《翻译》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随后,教学团 队开始筹划本科层次的“翻译”专业建设,申报课题“翻译专业建设与适应区 域性经济发展需要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获广西区教育厅立项通过, 《英汉 --汉英翻译教程》成为“十一五”期间第二批广西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 项目, 《翻译课程》多媒体课件获第七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作 为翻译专业建设重头戏的《翻译》课程建设加快了研究进展的步伐,着手从师 资培养、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测试评估、网络资源建设、实验平台建设、实 践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翻译》课程无论在师资规模、教学条件和教学过程、 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还是在教学效果方面,都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翻译课 程的师资队伍日渐壮大,由原来的 1 名教师扩展到目前的 9 名教师,构成以中 青年骨干为主、梯队衔接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教材选用从原来注重词汇、句 子翻译训练的翻译教程转向注重篇章翻译教学和实用性强的翻译教程,并辅以 自编的教学讲稿和教学课件进行讲授。课程教学从原来传统的黑板教学转向现 代的多媒体教学,教学训练模式从传统理念的“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 , 翻译评价方式从传统的“独白点评”转向“互动批评” ,课程教学逐渐形成自己 的特色,教学效果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翻译应用能力得到了加强。
    Page 17
    17_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 定位与课程目标 1.学校办学定位:梧州学院是一所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为立足梧州、服务梧州、 辐射周边, 建设成为适应梧州市和泛珠三角经济区、 泛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 实用性本科院校。 2.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以实用型、应用型为主,其中英语专业主要培养在外贸、外事、 海关、旅游、企业、学校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 3.生源情况: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广西,同时面向全国招生。 4.课程定位与目标: 《翻译》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程,以培养具备较高英汉互译水 平的专业人才为课程目标。 为适应学校的办学方向, 本课程建设立足于广西区域发展的需要, 着重营造与区域性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 更好地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 才支持和服务。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开设时间为 68 个课时,分为 4 个教学模块: 1.翻译概论 8 个课时 (1)翻译本质 2 个课时 (2)翻译标准 2 个课时 (3)翻译基本策略 2 个课时 (4)翻译实践 2 个课时 ? 知识点:翻译基本概念及理论体系 ? 能力点: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应用翻译能力 ? 素质点:翻译基础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互动教学、实践教学 2.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 16 个课时 (1)语言对比与翻译 6 个课时 (2)文化比较与翻译 6 个课时 (3)翻译实践 4 个课时 ? 知识点:英汉语言、文化基本理念及对比分析 ? 能力点:英汉语言、文化异同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 素质点: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分析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互动教学、实践教学 3.翻译技巧 16 个课时 (1)词语翻译 6 个课时 (2)句子翻译 4 个课时 (3)长句翻译 2 个课时 (4)翻译实践 4 个课时 ? 知识点:英汉词、句基本要素及翻译技巧
    Page 18
    18_ ? 能力点:英汉词、句对比分析和翻译能力 ? 素质点:词、句翻译技巧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互动教学、实践教学 4.篇章翻译 26 个课时 (1)篇章与翻译 2 个课时 (2)科技文体翻译 2 个课时 (3)商务文体翻译 2 个课时 (4)文学作品翻译 2 个课时 (5)广告文体翻译 2 个课时 (6)翻译实践 6 个课时 ? 知识点:语篇基本知识、各种文体基本要素及英汉语篇对比分析 ? 能力点:语篇分析能力和语篇综合翻译能力 ? 素质点:英汉语篇对比分析及不同文体理念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互动教学、实践教学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程的重点:转变翻译教学思路,树立全新的翻译教学理念,革新翻译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新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翻译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 去领悟翻译,完善学生翻译能力的自我建构。 2.课程的难点:翻译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翻译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 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文化转换能力等;学生不 但要掌握英语方面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而且还须要有深厚的中文根底和广 博的知识面。 3.解决办法:实施“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翻译实践练习。(1) 转变翻译教学思路,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2)改变翻译训练模式, 从“结果导向”走向“过程导向”;(3)创设翻译真实情景,从翻译“练习”走 向翻译“实习”;(4)革新翻译评价方式,从“独白点评”走向“互动批评” 。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1)在课堂上通过译例剖析,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翻译过程做出自己的理解与解释; (2)开展课堂翻译练习和模拟翻译实训,创设实战翻译的真情实景,引导学生独立分析、 独立探索,教师适时提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推断,在学生完成翻 译后组织课堂讨论,相互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分析成败得失,然后教师再进行梳理讲 解,完善学生个人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意义建构; (3)布置课外翻译作业和开展课外讨论,在学生完成翻译习作后指导他们开展自我评价, 以及小组成员相互间的评价和修改,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译文的能力; (4)积极开展翻译第二课堂活动与各种类型的翻译大赛,组织、支持学生参与翻译实践和 各种社会翻译活动,使有限的翻译课堂教学向无限的课外实践延伸。 2.实践教学的效果 实践教学是翻译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 高。在 2009 年广西首届英语翻译大赛中共获特等奖 2 个、一等奖 5 个;在近几年英语专业 的四、八级考试中,学生的翻译考试成绩均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梧州连续举办的 6 届国际宝石节等大型社会活动中, 我校学生的翻译能力都得到社会的承认, 获得一致的好评。
    Page 19
    19_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 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教材主要选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孙致礼编著) 和《新 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李亚丹主编)。这套教材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 划教材”和“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 。两本教程分别论述了翻译的基本 概况、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词语和句子的翻译技巧、以及篇章的翻译。教材编排结构合理, 阐述清晰到位,例证充分得当,是一套较为权威、较为实用的教材。 在选用这套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整合“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的共性和特性,设计 出自己的讲授体系,编写《翻译》课程的教学讲稿,制作《翻译》课程的教学课件。在此基 础上,教学团队成功申报了广西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项目《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现正在筹划编写和出版相关的翻译教材。 2.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1) 选取一批与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学习参考书供学生课外阅读, 如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on;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英汉对比研究》、《文体与翻译》、 《英汉语篇翻译》等; (2)与学院图书馆协商,订购一批与课程教学相适应的翻译练习与译作欣赏丛书,如《英 译汉翻译练习》、《汉译英翻译练习》、《英汉/汉英对照阅读辅导材料》、《名作精译》、《英译 汉名篇赏析》、《英美名著选读与翻译》等; (3)指导学生使用各种词典和工具书,如,《汉英词典》、《新时代汉英大词典》、《汉英成 语词典》、《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最新汉英对外经贸词典》、《汉英法律词典》、《英汉大 词典》、《新英汉词典》、《新时代英汉大词典》等; (4)推荐一批期刊供学生阅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翻译水平,如《中国翻译》、 《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现代 外语》、《中国外语》、《外语学刊》等; (5)建立翻译教学网络平台、翻译语料库和试题库,以供学生自主学习。 3. 实践性教学环境 (1)通过课堂讲解、堂上练习、课外作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建翻译兴趣小组,举办系列翻译活动和翻译大赛; (3)组织、支持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翻译志愿服务; (4)组织、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担任见习陪同翻译、外事联络、旅游导游; (5)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鼓励毕业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实习。 4. 网络教学环境 (1)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提供了多项教学资料:课程简介、教学 团队、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授课课件、译文欣赏、习题试题、课程录像和教学参考书目等; (2)推荐常用的翻译网站,如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网;中国翻译网;中国译 协网;中国翻译研究;中国翻译家联盟;国际翻译家联盟;中文新词汇翻译查询;免费字典 等,以各种方式方便学生课后自学提高。
    Page 20
    20_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 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教学方法 该门课程每年面向英语专业 8-9 个班约 250 多名学生开设。在教学中坚持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以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 方式,融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小组辨 析互动法、层次教学法、自主学习法、任务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于一体,实施“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 的翻译实践能力。 (1)讲练结合,注重过程导向 在每个章节内容讲解时,先向学生提供翻译实践的机会,尽量让学生进行自 我探索,自己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中去学习、在翻译过程中去探究。 然后再通过实例,透过翻译理论与技巧的分析,逐步深入地进行讲解,引导和启 发学生通过思考对翻译过程做出自己的理解与解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2)堂上讨论,展开互动批评 堂上讨论涉及到两个环节,一是课堂讲解中的讨论,主要根据预先设计的教 学方案,通过译例分析,展开师生讨论,互相提问,互动批评,让学生在讨论中 学习技能,在讨论中体验规则,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感;另一是评价翻译习 作中的讨论,在学生完成翻译习作后指导他们开展自我以及小组讨论,让每个学 生对自己和别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并做出反映,教师适时做出评价和引导,使学生 在课堂讨论和交流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译文的 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水平。 (3)课后积累,延伸教学环节 课后练习、课后积累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延伸,也是学生提高翻译能力、完善 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因此,除了布置学生课后练习之外,还应要求学生进行大 量的阅读。不但要阅读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还得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书籍,如科 技、金融、经贸、法律等,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为提高翻译能力夯 实基础。 (4)课堂练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着重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 翻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翻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翻译的实战训练。在 课堂教学上,注意创设翻译的真实情景,通过模拟翻译实战情景(仿真任务教学 模式)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职业意识和翻译实践能力。同时开展翻译第 二课堂系列活动,组织和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翻译志愿服务,进一步增 强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网上辅助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建立具 有现代教育技术特征的教学体系。 (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课堂教学 课前精心制作教学讲稿、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在课堂教学时即调即用,增 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Page 21
    21_ (2)利用网络即时通讯,拓宽师生交流途径 开设公用电子邮箱、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及时向学生发送教学材料和课外作 业,即时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和答疑,增加师生沟通的交流渠道。 (3)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探索网络教育的实效性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把教案、课件、语料、试题等相关材料挂到网上,方便 学生随时上网浏览、学习,有效地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 3.教改措施 (1)课程体系的改革 突破传统英译汉、汉译英分期教学的模式,主张以中西思维方式对比和英汉 语言文化对比为基础,加强篇章意识和篇章教学,整合英译汉、汉译英的教学内 容,重新设计翻译教学模块,着重每一个模块教学中学生双语转换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课堂教学上,注重“过程导向” ,通过讲练、评练、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 式,变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为综合形式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去 领悟翻译,教师从中指导、协助和促进,完善学生翻译能力的自我建构。此外, 还在课堂教学上采取翻译任务仿真教学模式,变传统的翻译练习为翻译“实习” , 培养学生的翻译职业意识。 (3)作业评价的改革 在翻译习作的评价上,转变传统的教师“独白”点评为“互动批评” ,强调 “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通过师生间充分交流、讨论、争辩、合作以及教 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来提高翻译评价的质量,使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交流中完成对所 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教学考评的改革 改变传统只注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考评方式,实施期末考试、堂上作业、 课堂提问与讨论、课外作业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侧重对学生翻译实践能力 的考核。在考试内容的设计上,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 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
    Page 22
    22_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 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一、校外专家的评价 1.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韦荣臣教授的评价: 梧州学院刘卫东教授主持的翻译精品课程,是一门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具 有明确的课程定位,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能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使这 门课程具有无穷的活力。 (1) 该课程的特色在于突破了传统英译汉、汉译英分期教学的传统模式,把英 译汉和汉译英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双语转换能力的培养。 (2) 该课程教学理念新颖,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上注重 “过 程导向” ,通过教师评讲与学生练习、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变传统的课堂 教授为课堂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职业意识,有效地将素质教育和基本技能 培训紧密地结合到一起。 (3) 该课程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语言实验 室和自主学习平台开展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效果。 (4) 该课程教学效果突出。在梧州举行的各种涉外大型社会活动中,作为志愿 者的该校学生的翻译能力也获得社会的承认和一致的好评。 2.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健芳教授的评价: 该课程立足于广西区域发展的需要,着重建设与区域性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翻 译人才培养体系。课程的个性突出,特色鲜明。整合了英汉互译的教学内容,强 调翻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并具备较高 英汉互译水平,符合培养从事翻译、教学等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 养目标。 实践教学是该课程的一个亮点。翻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该课程的实 践性教学安排有利于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强调了学生的实践性,同时组织和 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翻译实践能力。便课堂教授为课堂活动,引导学生 在翻译的过程中去领悟翻译,教师从中指导、协助和促进,完善学生翻译能力的 自我建构。 该课程教学文件完备,教材先进。实验设备齐全,有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能在教学中发挥良好的作用。课程组教师队伍整齐,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和年龄 结构合理。他们的课堂建设十分扎实,教学改革的内容富有成效。紧跟新的教学 理念,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切 合学生实践,效果显著。 本课程坚持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网络技术,实施“以发展翻译 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自始至终走在翻译教 学改革的前列。本人为该课程已经达到精品课程标准。 3.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李炳林博士的评价: 由刘卫东教授主持的广西梧州学院外语系的翻译精品课程拥有一支老、中、 青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其中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符合传帮带的人才 培养模式。这是一支学术水平较高、认真负责、教学科研经验丰富、能够应用现
    Page 23
    23_ 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好的精良师资队伍。 该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有自己特色,以中西思维方式对比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为教学基础,集英汉、汉英口、笔译教学为一体。这一特色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 的实际翻译能力。该课程目标明确、以培养能适应并服务新形势、新发展的,成 为在外贸、外事、海关、旅游、企业、学校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等工作 的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为宗旨,注重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创新,实施以“发 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这是符合外语 人才的培养目标的。 该课程的一些内容是别的精品课所没有的,如时文翻译和时文语林,还设有 三个类别考试的翻译题库,教学内容比较丰富,课程包容量较大,着重学生关心 的时政、经济、商贸、旅游、广告翻译方面的内容,贴近学生的需求,能唤起学 生对翻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该课程目前还处于年轻阶段,但就其现在的内容与形式来看,具有很大的发 展潜力。 4.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周仪的评价: 梧州学院刘卫东教授主持的翻译精品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积累了 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刘卫东教授和该课题组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工作态度,强大的科研能 力和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创造 良好的双语转换环境。 该课题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主讲教师由资深教师、中青年和青年教师组成, 高级职称教师占师资比例为 60%,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主讲教师大多曾在国内 各大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知识建构完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刘教授和其他主讲教师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创设 翻译真实情景,从翻译“练习”走向“翻译实习” 。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潮流,注重 学生的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及文化素养方面的有机整合,注重学生对英语以及汉 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掌握,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组织、支持学生 参与翻译实践和社会翻译活动,以培养具备较高英汉互译水平的专业人才为课程 目标。 总之,该课程经过多年的摸索改革完善,已经逐渐形成品牌精品。 5.广西翻译协会副会长卢保江教授的评价: 外语学习中最困难的是翻译,外语习得的最高境界是翻译技能,外语学习的 终极目的之一是翻译,就是将一种非本民族(或本族)语言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尽 可能充分、准确和流畅地用本民族或(非本族)语言表述,以达到理解和交流作 用。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本人非常乐见梧州学院刘卫东等教师经 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形成较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并将这一门课程申请为精品课 程。 纵观此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指导思想明确、现实,立足于培养适合当地社 会与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体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创新意识;课程设置合理、实 用,可操作性很强,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可产生较好的效果;教学思路 创新,特色鲜明,在许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更令人感到鼓舞的是, 梧州学院外语系的翻译课程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拓宽
    Page 24
    24_ 了教学和实践渠道。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梧州学院外语系在翻译教学已取得了很好的成 绩和经验,并逐渐形成符合本学院学生情况,适合当地经济和社会要求的外语翻 译教学理论和体系,这对广西各院校外语专业教学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因 此,本人认为以梧州学院外语系刘卫东教授领衔的翻译课程达到了“精品课程” 各项条件的要求。 二、校内教学督导组的评价 ? 校内督导组专家李维光教授的评价: 我院刘卫东教授主持的翻译精品课程是学院的重点建设课程之一,自学院创 建外语系时开设至今,翻译课程一直得到院里的重视。该课程的主讲教师由资深 教师,中青年和青年教师组成,课程组师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教师的专业和 学术水平普遍较高,具有良好的教风和敬业精神,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团 队协作精神良好。该课程规划明确,课程体系具有科学性及系统性。各授课教师 能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时代特色,针对学生的特点设置授课计划,注重课堂学习 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 习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教师授课满意率高。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规划具 体到位,包括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相互听课、探讨翻译教学改 革和科研动向,研讨授课方法和技巧等,确保了该课程组始终拥有一支精良的教 学队伍。 三、近三年学生评价结果 学校教务部门每年根据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组 织师生对教师进行教学测评,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近三年本课程主讲教师综合 评教结果为优秀。 年度 刘卫东 何恩 陈国娟 林德慈 韦幼青 2007 92 91 92 90 91.5 2008 91.5 92 92 91.5 90 2009 93 93 92 92 92 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程度以及对主讲教师的欢迎程度可以从以下学生的评 论中有所反映: ? 内容充实精练,辅之适当练习,教、学、练三位融于一体。题材广泛,知识 量与授课时间衔接准确,有一气呵成之感。 ? 课程取材广泛,内涵丰富。内容有深度有广度,可有效提高同学们思维应变 能力。 ? 课程内容丰富,讲解也很透彻,所选用的例子代表性强,文学性高。能由浅 入深地使人接受,课件做得很有条理。 ? 老师备课充分,上课有条理,讲得比较高深。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利用了多 媒体,使课堂变得更精彩。 ? 课件制作简明扼要,举例和练习也很充分。老师讲课时,思路清晰,力求让 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能理解。
    Page 25
    25_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1)主讲:刘卫东 教授 录像内容:文化融合与翻译 教学重点:文化融合与翻译策略 教学难点:文化融合翻译方法的掌握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 教学特点:教学着重知识的衔接,实例丰富,互动性强 (2)主讲:何恩 副教授 录像内容:广告文本的翻译 教学重点:篇章翻译要点与广告文本的翻译 教学难点:德国功能主义理论在广告文本翻译的运用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 教学特点: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积淀,着重知识的应用性 (3)主讲:陈国娟 副教授 录像内容:词语翻译 教学重点: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词性的转换 教学难点:词义的选择与引申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 教学特点:实例教学运用得当,着重师生互动
    Page 26
    26_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注重双语转换,加强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主张从英、汉语的语言文化比较入手,整合英译汉、汉译英的教学内 容,着重每一个模块教学中双语转换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领会和掌握同一模块 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能。 2.强调讲练结合,发展学生翻译能力的自我建构 本课程强调,翻译能力的获取是个人经验的积累,而不是对他人经验的提炼, 主张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练,变课堂讲授为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翻译的过程 中去领悟翻译,完善学生翻译能力的自我建构。 3.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着重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 翻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翻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翻译的实战训练。本 课程采取在课堂上模拟翻译实战情景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翻译职业意识。同时组 织和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翻译志愿服务,增强翻译实践能力。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体系,具有较为完整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和考核制度。 本课程师资队伍配置精良,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近五年共承担研究 项目二十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1 项,省部级(含教育厅)项目 10 多项,在外语 类核心期刊、专业期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出版教学类著作 5 部,获省、 厅级以上的奖励多项,与国内同类院校课程教学队伍相比也很突出,是一支战斗 力甚强的教学团队。 本课程坚持教学改革,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 代网络技术,实施“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翻译 实践能力,自始至终走在翻译教学改革的前列。 另外,根据网络检索和调查,在广西区内将《翻译》课程列为精品课程进行 建设的高校不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课程的建设将对广西高校翻译教学的发 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 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称和学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 网络课程各版块内容的建设目前还不是很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补充 和完善; 3. 国外翻译教学参考资源相当缺乏,需要增加对国外相关期刊、著作的订购和 引进; 4. 翻译社会实践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拓宽,翻译实习基地的建设亟待加强。
    Page 27
    27_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建设目标 按照“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 和一流的教学效果” “五个一流”的精品课建设目标进行课程建设,建造具有广西 区域特色的翻译精品课程。 2.建设步骤 (1)建设规划:全面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教学改革规划、 教学资源建设规划等; (2)基础建设:增强教学团队实力,完善教学讲稿和教学课件,编写相关的翻译 教材,营造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翻译语料库、试题库的建设等; (3)建设提升: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力争教师队伍中晋升教授 1 人、副 教授 1 人、讲师 2 人,博士 1-2 人,实现整体教学队伍学历硕士以上;追踪 学术前沿,把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和课程建设上来;巩固前期阶 段的教学改革成果,提出新的教学改革方案,积极申报省级教学改革课题; 完善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共享;完善精品课程建设,为进 一步申报高一级精品课程创造条件。 3.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1)2010 年:各个版块的基本内容全线上网 (2)2011 年:修补、充实、完善各个版块的内容 (3)2012-2014 年: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共享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10 年:主讲教师示范课的教学录像上网; 2011 年:《翻译》(I)的课堂教学录像上网; 2012 年:《翻译》(II)的课堂教学录像上网。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Page 28
    28_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1. 课程负责人情况(基本信息、教学情况、学术研究) 2. 教学队伍情况(人员构成、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队伍整体情况、青年教师 培养) 3. 课程描述(发展历程、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方法与手段、教 学效果) 4. 自我评价(课程特色、目前存在的不足、同类课程比较) 5. 建设规划(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建设目标及步骤) 6. 教材与教参(教材使用、教材建设) 7. 扩充性资料(翻译语料库、翻译试题库) 8. 教学大纲 9. 申请书 10. 授课教案 11. 网络课件 12. 讲课录像 13. 实践指导 14. 习题与试题 15. 师生互动 网址链接:http://210.36.200.3:8085/Default.html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网址链接:http://210.36.200.3:8085/A/?L-7262570850.Html
    Page 29
    29_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我院十分重视课程建设,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建设工 作由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领导,教务处及各系(部)负责监督、管理,课程建设 小组负责具体建设工作。为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实施,学院制定了《梧州学 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建设制度,主要措施如下: 1. 实施项目目标管理制度:院级精品课程的实施严格按照“课程建设小组提出 申请——系(部)初审——学院专家评审”的程序进行,建设周期为 3 年。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确立采取“课程建设小组提出申请——学院推荐——教育 厅专家评审立项”的程序进行,对立项建设的自治区级、院级精品课程实行 目标管理与动态管理,各课程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和要求制订建 设规划,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建设与改革,学院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对未达到 建设目标的予以黄牌警示乃至取消精品课程建设资格并停止经费资助。 2. 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学院就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经费投入作了详细 的规划,对投入经费的使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对每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 给予 1 万元的经费支持。此外,对于入选自治区级的精品课程,学院还将追 加 1 万元的配套建设经费。 3. 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学院在教师引进、实验室建设、教研项 目立项、教学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政策上倾斜。此外, 学院对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在职称评定、教学评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于 入选国家级、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的予以奖励(国家精品课程 2 万元、区级精 品课程 1 万元)。 4. 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给予技术支持: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 员负责精品课程的视频教学资料、网上教学资料的制作、维护、管理与内容 更新工作。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1. 经费支持:学院对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的精品课程予以奖励,并追加经费投入。 此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小组也将投入资金进行后续支持。 2. 人力、物力支持:学院派专人负责课程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确保网站的建设 质量和正常运行;学院优先给予课程建设小组成员提供教学技术培训和师资 培训机会,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博士学位,并提供必要的学费支持。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英语泛读教程第三版  英语泛读教程3答案  英语泛读教程3翻译  大学英语泛读第三册  英语泛读教程3  剑桥国际英语教程2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  大学英语泛读  洪恩幼儿英语教材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