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美术史pdf > 中国与世界陶瓷简史
  • 中国与世界陶瓷简史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06-06-01   下载次数:5   点击次数:2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USER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中国与世界陶瓷简史
    第一章 中国陶瓷简史
    本章是从吴战垒所著《图说中国陶瓷史》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丹宁所著《中国 陶瓷这棵树》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 年) ,霍华所著《陶瓷叙古》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9 年) ,杨静荣,杨永善所著《中国的陶瓷》 (人民出版社 1990 年)所选取资料整理而成.图 片资料来源吴战垒所著《图说中国陶瓷史》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 在我国悠远的历史中, 陶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陶瓷发明的历 史由于年代久远.资料不足,目前还不能确切的说明.但陶器的发明则是一项划时代的伟大 创举. 它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劳动, 是人类通过 自身的努力改变天然物质的开端,人类开始用火和泥土谱写文明史上永无止境的华丽篇章. 新时期时代的陶器,主要有灰陶,红陶,彩陶,黑陶,白陶,印纹陶及彩绘陶,其中以 彩陶和黑陶最为重要. 陶器为什么会呈现一定的颜色呢 这是因为制陶原料中含有呈色金属 元素的关系,也和烧成气氛有关.如陶土含铁量较高,在氧化气氛中就烧成红陶;在还原气 氛中则烧成灰陶.黑陶的烧制较为复杂,开始用氧化焰,使胎体硬结;然后控制为还原焰, 并用浓烟熏翳,经渗炭而成黑陶.白陶用一种类似瓷土的白黏土作胎,因氧化铁含量低,烧 成后呈白色.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以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北 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作为 这一时期的代表.这个时期的陶器都是手制的,主要为 炊器和食器.裴李岗,磁山文化距今 8 千年左右,大多 素面无纹,只有少数出现了绳纹,划纹等纹饰.河姆渡 文化遗址距今约 7 千年左右, 出土的陶器陶质比较单一, 大部分为夹炭黑陶,胎质疏松,而且器壁较粗厚,但器 物身上出现了较为完整的植物纹饰和动物纹饰,其中最著 图1 名的是夹炭黑陶猪纹饰. (图 1)这陶钵器壁上的猪,画得 惟妙惟肖,颇具神韵,反映当时人们与家禽家畜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陶器,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主要标志. 仰韶文化距今 6 千年左右,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即今天的陕西, 山西, 河南一带, . 仰韶文化的陶器以彩陶为显著特征,分为半坡和庙底沟两个类型. 半坡类型彩陶以红底黑花为主, 少数为红彩, 有较多的动 物图像,如鱼,蛙,鹿,鸟等,其中鱼纹数量较多,变化丰富. 人面纹是半坡类型文化彩陶上的一种具有特色的纹饰, 并经常 与鱼纹结合在一起,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人面鱼纹盆(图 2) , 这种纹饰具有明显的巫术含义.陶器以卷唇盆,圆底盆,小口 细颈大腹壶,直口鼓腹尖底瓶为主. 庙底沟类型为仰韶文化繁荣时期的代表, 其纹饰以图案为 主,有植物纹,动物纹,编织纹和几何纹.其中,植物纹多呈 旋花纹,叶状纹;动物纹为蛙,鸟等形象;编织纹有篮纹,绳 纹等;几何纹主要由圆点,钩叶,弧线三角的曲线等组成带状 图2 花纹. 河南临汝县出土的鹳鱼石斧彩陶缸, 是庙底沟文化彩陶
    的代表器物. (图 3) 马家窑文化是以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的, 它实际上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分 支,并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丰满,健硕,质朴的风格特征.马家 窑文化的彩陶特别繁盛发达, 分为马家窑, 半山和马厂三个类型, 其中以马家窑类型最为突出.马家窑类型距今约 5000 年至 4500 年,彩陶多为橙黄陶或橙红陶,常以粗黑线条组成繁缛的花纹, 均匀对称,浑然一体.其代表器物是 1973 年出土的舞蹈纹彩陶 盆 (图 4) 盆中所绘三组集体舞蹈图像, , 不是一般性的娱乐舞蹈, 而是带有祭祀或祈祷意义的巫舞.这是中国美术史上最早反映现 实人物活动的作品之一. 新石器时代中期,制陶技术开始采用慢轮转动,盘筑泥条成 形.彩陶艺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它的绘画题材来源于生活,却 又不受生活原型的限制,而是在洞察本质的基础上,用简单的几 笔将对象的美给表现出来, 中国的 图3 陶器也由此登上艺术殿堂.同时, 新石器时代的陶塑艺术也发展很快. 这时先民已经把陶塑与 陶器制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西安半坡的猪形陶哨,陕西华 县的陶鹰尊,等等. 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艺术比仰韶文化时期要先进得 多,还出现了刻划,压印技艺.这一时期的烧陶已成为专门 性的劳动. 新时期时代晚期的制陶业, 成就最突出的是黑陶艺 图4 术. 黑陶可分两类: 一类是胎和器表都呈黑色, 通体漆黑光亮, 其典型制品器壁薄如弹壳,技艺精湛.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属于此类.另一类胎为灰色或灰 褐色,外施黑色陶衣,打磨光亮,亦称黑皮陶或黑衣陶,以良渚文化为典型. 龙山文化早期以灰陶为主, 到中期后黑陶大量出现. 制陶工艺普遍使用了快轮旋制技术, 制成胎薄而均匀的黑陶器.黑陶的装饰极为简朴,一般不重装饰, 而是以造型的端庄优美, 质感的细腻润泽, 和光泽的沉着典雅取胜, 美学品格十分高雅.据考证,黑陶的应用范围,大多为礼器,而较 少日用器皿.山东日照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 (图 5) ,代表了黑陶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的器壁最薄处仅 0.2——0.3 毫 米. 良渚文化早期亦以灰陶为主,晚期黑皮陶激增. 先秦时期包括夏,商,周及春秋战国,一直到秦王朝建立为止. 夏代的陶器以泥制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器形以平底器,三足 器和圈足器为多.造型特征多折沿,鼓腹,平底较小,腹较深.纹 饰以篮纹,绳纹与方格纹最多见,附加堆纹和划纹次之.陶器制作 一般都较规整,质量较好. 商代和周代是中国古陶瓷史上的重要时期,制陶业这时已发展 成独立的行业,内部分工很明显.陶器的品种较以前增多,烧成温 图5 度和质量也有明显提高.特别是精致的白陶,代表了历史上白陶工 艺的最高水平.商代后期是白陶发展的鼎盛时期,河南安阳殷墟出 土的数量最多,出了少量素面或饰有绳纹的普通白陶外,还有精致的工艺白陶.这类白陶, 胎质纯净细腻,装饰繁缛华美,通常刻有饕餮纹,虁纹,云雷纹等精美的图案纹饰(图 6) .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pdf  中国国家地理pdf下载  pdf阅读器下载  pdf转换成word  pdf阅读器  pdf阅读器官方下载  pdf下载  pdf软件  pdf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