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无机化学 > the 国家需要部门利益与科学家自主性的调适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
  • the 国家需要部门利益与科学家自主性的调适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05-01-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Billgates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发表于《自然科学史研究》2003 年第 2 期
    国家需要,部门利益与科学家自主性的调适 ——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筹建 与初期发展为中心的探讨
    张 藜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 100010)
    摘 要 1953 年,中国科学院从事化学研究的第 5 个机构——化学研究所——在北
    京酝酿筹建;3 年以后,各项工作开始正常运行.在筹建过程中,功能不同的群体——科 学家与科学管理者——之间, 利益不同的群体——科学家与科学家——之间各种认识, 主 张不断斗争,不断协调,直至最终取得某种平衡.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 利用极其有限的人力, 物力资源, 为建立一个与新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科 研体制所作的尝试. 关键词 体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224(2003)0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国家需要 部门利益 学者自主性 调适 科研
    50 年前, 中国科学院从事化学研究的第 5 个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在北京中关村开始筹建. 从 1953 年酝酿到 1956 年各方面工作开始正常运转,这 3 年的时光在化学所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 是极为短暂的,现已几被人淡忘.然而,当我们拂去灰尘,翻开历史的这一页时,有几个疑问就很 自然地浮现出来:已有 4 个化学类研究所,为什么还要再建立一个新所 新所的人员从哪里来 新 所的研究范围和发展方向如何定位 实际建成的化学所与其初衷有多大的距离 来自于政府,社会 和学术界内部自身的各方面的力量在筹建过程中是如何发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本文将依据原始档案资料回溯化学所的筹建这一过程,试图回答上述问题,从中观察和分析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研活动中国家需要,部门利益与科学家个人三者的调适,进而深化我们对 现代中国科学体制的认识.
    1
    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的化学研究机构
    化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之一,它不仅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地位的科学,而且在工农业和国防以及环
    收稿日期:2003-02-14;修回日期:2003-05-06 作者简介:张藜,1966 年生,云南昆明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 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近现代化学史,中国近现代科学史. *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 (编号 KJCX2-W6)
    1
    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进入 20 世纪以后,它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因此,新中国成立 以后,现代科学技术被大规模地运用于国家建设之中,化学在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具有其必然性. 新中国成立仅一个月就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全国最高科学机构.科学院以原中央研究院和 北平研究院等国内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为基础重新组建,在广泛调查国内科学人才的基础上,吸收国 内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从 1950 年开始,陆续建立了一批专门研究所.在化学方面,最早的是物理 化学研究所和有机化学研究所. 1.1 人才资源 在 1948 年选举出来的前中央研究院第一批 81 名院士中,化学家仅有 5 位:吴宪(1893-1959 年) ,吴学周(1902-1983 年) ,庄长恭(1894-1962 年) ,曾昭抡(1899-1967 年) ,侯德榜(1890 -1974 年) .除吴宪定居美国之外,其余 4 位后来均参与了新中国发展科学,管理科学的工作. 1949 年底中国科学院成立后,便着手调查自然科学领域的人才资源情况,以前中央研究院院士 以及他们推荐的专家为调查对象,请他们推荐本学科的中国专家.在化学领域,由于调查时只划分 了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两个组,结果分别推荐出物理化学家 58 人和有机化学家 31 人①,他们的就职 情况见表 1.
    表1 就职 部门 人数 37 大学 中国 科学院 10 留在 国外 21 截止 1950 年 1 月 89 位化学家的就职情况 永利化学 工业公司 7 黄海化学 工业社 4 中国 科学社 1 中央 计划局 1 2 6 89 台湾 不明 合计
    这 89 人的名单基本上涵括了这一时期我国在化学各个学科以及化工领域内高级研究人才, 为新 政府了解和掌握我国化学化工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为科学院化学类研究机构的设置,提供了较为 准确的依据.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之初,1/3 强的中国化学家是集中在几所主要大学之中,如北京 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等;部分供职于前国立中央研究院和 北平研究院的有关研究所;部分就职于民办企业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及其所属的研究机构黄海化学工 业研究社;另有相当数量仍留在美国,加拿大等地.与中国的人口总数和国家建设的巨大需求相比, 可资利用的化学化工高级人才显然是极其有限的. 1.2 研究机构 1949 年 11 月,即中国科学院成立的当月,位于北平东皇城根 42 号的原国立北平研究院化学研 究所和药物研究所被中国科学院接收;1950 年 3 月,位于上海岳阳路 320 号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化学 研究所被中国科学院接收. 1950 年 6 月,竺可桢副院长在中国科学院第一次扩大院务会议上宣布首批 15 个研究机构成立, 其中,化学类研究所如下[1]: 物理化学研究所(上海) :所长吴学周,由原中央研究院化学所的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工业化 学部分改组而成,主要研究领域为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量子化学,分析化学,电化学,催化 剂与光谱学. 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 :所长庄长恭,由原中央研究院化学所有机化学部门扩建而成.它所属 的药物研究室由原北平研究院药物所和原中央研究院药学所筹备处合并组建,室主任赵承嘏.该所 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化学基本问题,以及天然药物和中药的研究.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北大化学学院  北大化学调剂  北大的化学考研真题  北大化学笔试保研  北大绿卡化学九下答案  北大在职化学博士  生物化学北大版  北京北大化学实验厂  北大深研院化学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