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练习等高线习题 > 优化习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 优化习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1-2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优化习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宁波市镇海中学:罗祥海、周莉莉 (315200) "优化习题教学"是针对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一项可行性措施,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优化习题教学,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使教学工作少走弯路,少做重复劳动,使学生的学习比较有序而轻松,达到既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又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时间空间的目的.本文结合我们多年的习题教学情况,对如何优化习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深化例题教学,优化地理思维品质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例题教学上主要问题有:方式比较单一, 注重于教师讲解,而缺乏学生的探究性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和培养.如果在例题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整合,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解答新情景问题的能力. 1、一题多变,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进行一题多变教学,将有利于沟通不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使更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使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不断变化而应变,对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开阔思路,促使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增强灵活性,提高应变思维能力及综合解题能力都十分有益."一题多变"的方法有:①条件不变,变为开放性命题;②条件不变,延伸结论;③条件不变,变为探索性命题;④变换条件,寻根究底等. 如:图1中 ,当地球运动到图中 a 点时,判断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 ) A.华北平原的冬小麦开始返青 B.地中海沿岸地区晴热干燥 C.是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D.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 首先,展开纵向的发散思维.通过对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作适当的调 整,以加深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并将知识内化成分析问题的能力. 改变条件: 假设1:当地球运行到图上的 a、b、c、d 各点的位置时,会出现 A、B、C、D 四选项中的哪些现象.(a —A b —B c —D d —C ) 假设 2:当地球从 a →c 运行时,会出现A、B、C、D四个选项中哪些现象.(A、B、D) 同样在其他的几个运行区间又会产生哪些现象 ?(略) 改变选项: 假设1:当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农民抗旱保丰收时,地球公转的位置在哪个区间 ?(b →c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半球(北)并向______移动.(南) 假设2:当华盛顿日出时间为当地地方时6 时时,地球所在的位置是______.(a、c ) 假设3:当摩尔曼斯克万家灯火,昼夜照明时,地球公转到______点附近.(d ) 另外,也可以展开横向的发散思维和逆向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对命题条件、结论作各种变化,对图形位置可能出现的情形作一系列演变,进而从纵向、横向、逆向展开多向探索,能较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一题多思,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一道题目做出后,并不是就已经完成,如果能依据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已知条件,产生多种想法,广开思路,提出新的设想,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效果会更好.如:①题型有何特征?解法有何规律?②在题目的解决过程中,解题的切入点在哪里?涉及哪些基础知识?③该类题目能否建立一定的解题模型,如何建立?④在题目的解决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应注意什么问题?⑤题目能否变形,结论能否推广?等等. 通过一题多思,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建立了课本知识、例题、习题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在解题时做到"遇新题、忆旧题、多思考、善联想、想方法、多变换、找规律".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巧置迷惑,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 地理问题,形式多样,千变万化.习题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培养学生缜密思考、灵活应变的良好思维习惯. 如:某校地理小组,根据当地各朝向楼房外墙面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实测值,计算出一月和七月的日照总量,并绘出下图2,结合图中信息判断(1)—(2)题. (1)该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是( ) A.悉尼??? B.圣保罗??? C.广州????? D.基多 (2)该地7月接受太阳辐射热量最少的墙面是( ) ?? A.南墙,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北面?? B.南墙,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南面 C.北墙,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南面?? D.北墙,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北面 在这类试题中涉及了诱误因素,而一般同学在解题时,容易出现:"太阳高度越大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南面太阳辐射最丰富"等思维定势,从而导致解题错误.对此,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选择诱误性强的题目,巧设"陷阱",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以达到"以错改错"之目的. 4、指导学生进行地理解题的错误分析 在学生解答地理习题的过程中,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着错误,而在于教师应怎样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对地理习题进行错误分析有着重要意义:①它是教师检查教学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的依据,据此正确地确定重点、难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②它是发展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的前导.学生从地理习题的错误中,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缺陷,自觉地实行控制,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地理解题中,学生表现的错误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错误有:(1)知识性错误.表现为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概念、性质混淆不清;忽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成立的条件等.(2)逻辑性错误.学生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以现象解释现象;偷换概念;分类不当等.(3)策略性错误.如不能正确构建解题模式;缺乏整体观念;不善于从反向思考;不能恰当地转化问题等.(4)心理性错误.表现为由于心理能力不足而导致错误;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势态而导致错误等等.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解题的错误分析,帮助学生优化思维品质,形成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能力. 二、根据认知规律,构建习题教学模式 现代学习心理研究认为,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过程上看,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包括知识的习得、知识的巩固与深化、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我们在习题教学中,也采用了与之对应的三种模式,即" 小步子随堂练习"模式, "小专题强化练习"模式,"问题式拓展探究"模式. 1、" 小步子随堂练习"模式 知识的习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其基本任务是建立新概念,理解新知识,准确认识新知识的内涵、条件、范围." 小步子随堂练习"模式,知识跨度小,针对性强,学生易于掌握,在以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中有较高的 教学效率.这种模式一般结合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随堂进行,题目的选择以所学的主干知识为核心,作适当地迁移扩散,并要求学生对新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规范的表述.如在讲述地球自转速度时,我们选择了下面的例题: 图3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哪一个纬度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 主干知识:地球自转速度 迁移扩散:从空间思维看,地球表面某一质点随地球自转, 其实质是该质点沿其所在地点的纬线圈做圆周运动,因此线速度=角速度*纬线圈半径.从地理规律看,地球表面各点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低纬度地区1447km/h~1670mk/h,中纬度地区837km/h~1447km/h,.高纬度地区0km/h~837km/h. 结论表述:(1)地球表面各地的线速度随纬度增高而减小,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带.(2)地球表面起伏不平,同纬度地区地势高的地点转动半径较大,线速度也较大;地势低的地区转动半径较小,线速度也较小,因此a、b两点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a点的地势较高,线速度较大,b点的地势较低,线速度较小. 2、 "小专题强化练习"模式 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知识学习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通过"小专题强化练习",将分散的知识联系起来,起到整合强化作用,构建能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认知结构.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有些内容本身难度不大,但知识的外延很广的内容,就有必要设置小专题建立原有认知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下面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为例来说明小专题的设置. 原有认知:①地形对气温的影响;②地形对降水的影响;③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相关联系:等高线及地形剖面图、等温线图、我国和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水的相态变化和潜热释放、大气环流等.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考虑海拔高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考虑气流运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要综合考虑气温与降水的变化,但通过什么来呈现地形、判断风向,则是涉及面较广,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外延,也恰恰是命题时可大做文章的题材,因此有必要通过习题教学加以扩展. 例题选择:图4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单位:℃),读图判断: (1)图中①、③等温线闭合,并出现高温中心,其原因是_ (2)图中②处等温线向东弯曲,并且气温较低,其原因是_ (3)①、②、③、④四地中降水最少的是_ 此题以等温线图为载体,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建立等温线形态特征 和数值特征与地形类型、山脉走向之间的联系,以及大气环流背景、山脉 对气流运动和降水的影响之间的联系,达到灵活运用知识,提高综合解题 能力的目的. 3、"问题式拓展探究"模式 知识的应用是知识学习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要求学生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有关地理问题,对地理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但地理问题涉及的时空范围大,背景条件复杂多样,在解题时需要调用不同类型的知识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同一地理问题也可能需要多项地理知识来综合解决,所以宜采用"问题式拓展探究"模式,从某一地理问题切入进行拓展探究.下面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的变化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情景: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近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基塘"的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甚至出现大片出售、出租土地等现象. 拓展探究: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区位条件是什么?(2)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 "问题拓展探究"模式 的优点是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良好的思维素质,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利于解答新情景问题,也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现在的作业现状是:布置的作业过多、过难,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巧设习题情境,设疑激思 习题教学中很多内容,单凭教师干巴巴的讲解和叙述,学生既感到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掌握.如果将这些习题稍加改变,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则学生兴趣倍增,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扩展、去探究,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发育良好的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喀斯特地形发育的基本条件与现实的青藏高原特征是矛盾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 2、面向全体,分层练习 对于同一习题,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认知程度不同,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效果也不相同.对于优生可以按时完成的,对于差生就显得负担过重.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是对于同一内容,尽可能多角度,多层次设问,且设问梯度由易到难,使差生能"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不搞 "一刀切",设必作题和选作题,让学生量力而行. 3、精选习题,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要控制习题的数量,提高练习的质量,关键是选好习题.分析现状,我们觉得现有教学中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目前各种教辅资料和习题资料很多,重复题、过难题、过时题、过偏题,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可能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选题较随意,起点问题难度较大,不适合学生认知水平;例题选择偏多,没能突出教学重点;各例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比较模糊、混乱,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等问题. 我们觉得选题应该注意以下原则:(1)选题要有针对性.选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易错误、把握不准的知识,或者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而布置和安排的习题.针对性习题的配备,对于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特别是更好地理解难点和关键点有很重要的作用.(2)选题要有典型性.历年的高考题在内容上能充分展现地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完善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在方法上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3)选题要有启发性和拓展性.习题课不只是教会学生几道题,而是通过一道题教会学生分析一类问题的方法,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钥匙,从而达到能力的提高.(4)选题应深浅适度.对涉及知识点太多、难度过大的问题,一般不宜多选.笔者认为合理的做法是,所选择的问题对绝大多学生来说既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必须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所谓的"跳一跳,摘桃子". 四、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解题技巧来源于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良好的思维和解题经验等,它是教师长期训练的结果,教师在指导学生用常规方法解题的同时,应经常加强学生技巧性解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1、提高审题的技巧 教会学生审题,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组成部分.在审题中应帮学生做到:首先对题目的文字和附图要仔细阅读,通过读题弄清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找到题目中关键字或词,将题目中(文字或附图)隐含的条件挖掘出来,对于缺少条件的,可以根据题意补充确定其可能性,对于多余的条件应进行舍去,通过对条件的处理,使条件和问题变得清晰、明朗,建立一幅比较清晰的地理图景,在分析题目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隐含条件的挖掘. 2、培养学生画示意图的习惯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尤其是地球运动与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与地图分不开.因而根据题目所设置的情境画出示意图非常重要.可以说,有的题目只在头脑中空想,越想思路越乱,而一旦把示意图画出来,题目的已知条件就一目了然,给思维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此示意图是地理解题的平台,只有在写写画画中一个问题的解决才能达到清晰迅速的效果.如,2008年新课程江苏卷第11题: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A.接近7时B.5时多 C.不到5时D.7时多 在高空飞机上看日出是一个新情景,在高空飞机看日出在时间上和地面看日出有什么关系呢?凭空想起来有些困难,让我们来画一幅示意图看看.如下图,当太阳位于135°E的地平线上时,135°E地平(海平)上正好日出,由于该日为秋分日,此时135°E的地方时正好为6时正.那么在高空看如何呢?我们从高空飞机上向东引地球的切线,切点为A,当太阳位于该切线上时,飞机上正好看到日出.此刻太阳还在135°E的地平线以下,也即135°E还未日出,135°E的地方时不到6点.120°E的地方时比135°E晚1小时,即还未到5点;也即北京时间还未到5点,135°E上空飞机上就看到了日出. 3、培养学生独立做题的好习惯 在自习课上,经常看到几个同学在一块商量作业,有的同学题做不出来,经别的同学一点拨,思路豁然开朗,就解出了答案.而这种现象不是好现象.因为高考的竞争,并不是考场上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做题,要求的是学生独立完成.故在平时的训练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不和其他同学商量做题,另一方面课堂上老师也尽可能不包办代替,学生能做的,通过思考能打开思路的教师不能轻易去迅速点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消化解决.我们都知道,做题像个窗户纸,一捅就破.所以平时多给学生思考余地,让他们自己去捅窗户纸,从而增加他们做题的自信心,延长其思维维度. 4、培养学生规范表述的习惯,培养准确率意识 一个地理大题,同样的思路,若一个同学表达规范,另一个表达不规范,卷面看起来感觉不一样,得分也会不一样.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要求学生想好了再写,写的时候不要前言不搭后语,做到语言有序,逻辑有序,思路清晰.多注重解题步骤规范性、表述的规范性,从而提高得分率.只有平时养之有素,训练有素,到高考时才会应付自如.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等高线习题  等高线地理习题  会计基础习题练习集  会计基础习题练习  等高线专题练习  等高线练习  等高线地形图综合练习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练习题  等高线上标出的高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