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的辨子组词是啥 >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
  •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8-3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课文,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对作品中的人物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能学会观察不同的人物特点,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生动鲜明地展示出人物的个性并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4.能依据不同的对象、场合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与自己采访的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交谈,培养自己的口语能力和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5.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重点难点知识: 1、童年的朋友 (1)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 2、一面 (1)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2)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我的老师 (1)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 4、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1)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3)精心选材,详略得当,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5、赵普(1)准确地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2)认识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写作方法. 一 、童年的朋友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噗(pū)????? 兜(dōu)????? 绺(liǔ)????? 马鬃(zōng) 瞧(qiáo)??? 胀(zhàng)??? 镶(xiāng)??? 嗅(xiù) 驼(tuó)背?? 睁(zhēng)??? 颊(jiá) 诅咒zǔzhòu? 颊jiá (二)多音字: zhàn 颤栗 lù 露珠 jué 觉醒 pú 胸脯 chàn 颤抖 lòu 露馅 jiào 睡觉 fǔ 果脯 二 、词语解释: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敏捷:迅速而灵敏. 终身:一辈子. 知心:知己. 咕哝:小声说话(多指自言自语,并带不满情绪). 稀疏:(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 绺:量词,线、麻、头发、胡须等许多根顺着聚在一起. 歪扭:形容歪斜不正的样子. 夸耀:向别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后来泛指咒骂. 丰润:丰茂滋润. 熄灭:燃料停止燃烧.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柔软:柔和,不坚硬.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高尔基——苏联作家.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中剧本《小市民》,散文《鹰之歌》,《海燕》等作品引起巨大反响.后因参加革命工作几次被捕.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还写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三部曲不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艰苦的思想探求过程,而且广泛概括了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歌颂了他们的优秀品质.高尔基的最后一部作品是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作品,为无产阶级文学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2、写作背景: 本文写阿廖沙与外祖母在轮船上发生的故事.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炉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童年的朋友》是阿廖沙与外祖母在轮船上发生的故事.小说以儿童特有的眼光描写了外祖母漂亮的金发、温顺的语言和可爱的面孔,歌颂外祖母善良仁慈、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无比热爱和感激之情,并把她当作自己"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二)结构分析: 文章以外祖母对我的爱为线索,叙述了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表达了我对外祖母的无限感激之情.可以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6段),写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可以分三层. 第一层(第1段),着重描摹外祖母的长发,揭示慈祥、可爱的性格特征. 第二层(第2~5段),写我和外祖母的交谈,突出外祖母对我的疼爱和关心. 第三层(第6段),写外祖母的外貌和动作,表现她的年轻、仁慈、善良和可敬. 第二部分(第7段),点题,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1)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 【鉴赏】这段外貌描写,重在描摹外祖母头发的长而密,突出她体质之好,精力之充沛."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说明头发出奇的长;"挺费劲地把那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说明她头发的厚密;"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一方面衬托头发的长而密,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很可爱;"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是对长发的讨厌,从中也能窥见到她年轻时漂亮的金发. (2)"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 你小点声说!"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鉴赏】这段语言描写,突出外祖母的仁慈和对我的疼爱,以及她在"我"心中留下的永不磨灭的印象."用心地唱歌",说明外祖母从内心深处关心"我",喜欢"我";"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是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外祖母的和蔼可亲,温柔慈祥,与"你小点声说!"相吻合;"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说明外祖母在"我"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磨灭的,"牢牢"、"打进"两个词语强调了外祖母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 【鉴赏】这段心理描写,采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外祖母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说明我孤苦伶仃,没有人关心和照顾,是黑暗中的"流浪儿";"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说明外祖母的仁慈和爱心给我带来了希望,让我见到了光明,并燃起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中的"一根不断的线",就是指外祖母无私的爱,"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就是指我的生活充满着阳光,充满着温暖,充满着希望.简而言之,就是外祖母无私的爱,为我驱走了黑暗,融化了坚冰,砍掉了荆棘,为我铺开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光明之路,并最终"成为我终身的朋友".?? 2、重点问题点拨: (1)朗读课文,说说 "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点拨::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 ①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②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明确:①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活力、愉快、温暖. ②因为她不仅善良,有爱心.还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给了我关怀,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3、主题: 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最珍贵"的"终身朋友". 4、写作特点: 1.善于通过生动细腻又饱含感情的语言把外祖母的形象写得独具魅力、光彩照人. 例如,"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她"样子很凶"是因为长而厚的头发使她生气,而"温暖而柔和的腔调"则是说明她十分喜欢我,对我充满着爱.又如,"'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打破了? 你小点声说!'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这是一段语言描写,突出外祖母的仁慈和对我的疼爱,以及她在我心中留下的永不磨灭的印象.再如,"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这一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祖母可敬可爱的个性,也表达了我对外祖母的爱戴之情. 2.善于通过刻画人物的眼睛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不长的篇幅中,文章先后三次描摹外祖母的眼睛,表现了她仁慈、善良、公正的内心世界,可爱可敬的"终身的朋友"形象十分清晰地屹立在读者面前."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表现出她对长发的讨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表现了她善良、仁慈的性格;"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凸现她温柔、乐观的性格. 5.体验拓展 模仿课文写法,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展开合理想像,把"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 你小点声说!"拓展成一段具体的祖孙对话. 友情提示: 6.课后练习答案: (一)外婆尽管是我的长辈,但是她仁慈,善良,可爱,可敬,就像朋友那样,和我亲切交谈,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把我从黑暗中"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外祖母成了我"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 《朋友》例文 A是个开朗的女孩,认识她或许是一种缘分,真可谓"缘,妙不可言".我们在性格、爱好上有许多相似点,同学们说我们像一对双胞胎.那天,A告诉我,她被老师训了一顿,然后两眼泪汪汪地说,她并没有像老师说的那样做,她是受委屈了.但我没有想到她会找老师谈,我想,这下可糟了,老师以后对她好才怪呢? 没想到第二天上课,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她道歉哩,还要同学们学习A敢于给老师提出缺点的做法.我可真服了她了. (二)(参见"重点段落分析"部分) (三)1.对眼神描写的语句(参见"写作特点"部分) 2.《会说话的眼睛》 我的温老师很漂亮,美中不足的就是眼睛小了点儿,但是她的目光很敏锐. 温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 开学不久,有一段时间,不知怎的我上课经常走神.每当这时,温老师敏锐的目光一定在注视着我,她的眼睛在说话:"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认真听讲呀."我心里好惭愧,温老师,我知道您的意思,我要专心听讲. 一次,我们复习《丰碑》这篇课文,我的发言很精彩,老师用鼓励的眼神望着我,她的眼睛在说话:"孩子,你的进步很大,要继续努力,不能骄傲呀."这眼神让我心里好舒服. 我喜欢温老师这会说话的小眼睛,因为这双眼睛里充满了教师的责任感,写满了母爱般的关怀. (四)(略) 同步训练:(100分9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8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9分) 发dōu( ) 发liǔ( ) 马zōng( ) 诅咒( ) 两颊( ) 皱( )纹镶( )银嗅( )烟草 稀疏( )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颤(露( 觉(脯( 3、积累:(11分) ①《童年的朋友》节选自小说《该书与《共同组成作者_______的_______体三部曲,他是_____(国籍)的________家. ②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______着. ③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_____光芒. ④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_____ 的光芒. ⑤——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_____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二、课内语段阅读(13分) (一)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A)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B)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二)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1、解释文中的词语:(4分) 光芒(熄灭( 轻快(应付( 2、第(一)段中作者刻意描写外祖母的"黑衣服"与"她的眼睛",主要运用的写法是:作用是:4分) 3、对引文中划线(B)句子的解说比较符合文意的是:(3分)( ) A、那是为了表明外婆已经年老力衰了. B、这是作者对人物所作的传神的动作描写. C、记载着她所承担的繁重的劳动和艰辛的生活. D、与下文的"大猫"形象非常吻合. 4、选文主要使用的表达方式:(2分)( ) A、记叙、描写 B、描写、议论 C、抒情、描写 D、议论、抒情 三、课内迁移探究(10分) 1、为什么说"外祖母说话""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3分) 2、上文中两个词语加点"黑暗"与"光明",该如何理解其中的含义?(4分) "黑暗" "光明" 3、为什么说外祖母在我心中是"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与最了解、最珍贵的人"?(3分) 四、课外拓展阅读(15分) 作为学生,我最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而且我发现周围的同学也和我一样.每次上课的时候.当教授提问时,我们总是习惯把头低下去,生怕教授的眼光扫到自己. 一次外语课上,一位来自商业银行的专家做讲演.做讲演的人总是希望有人配合自己的,于是他问道,教室内有多少学经济的同学.可是没有一个人响应.但我知道,我们当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学习经济的,可是由于怕被提问的原因.大家都沉默着.专家苦笑了一下说,我先暂停一下.插个故事讲给你们听"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讲演.每次开讲前,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周围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用极其醒目的颜色大大地用粗体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在座位上.当讲演者需要听者响应时,他就可以直接看名字.我不解,便问前面的同学.他笑着告诉我讲演的人都是一流的人物,认识他们就意味着机会.当你的回答令他满意或者吃惊时,很有可能就预示着他会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事实也如此,我确实看到我周围的几个同学因为出色的见解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职: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机会不会自动找到你,你必须不断地醒目的亮出你自己,吸引别人的关注才有可能寻找到机会.我发现中国学生在这方面实在是不令人满意.他们太过含蓄,或者说是怯懦,他们不习惯让别人看到自己,或许这样你会过得很轻松,但是你绝不会得到更大的成功. 你们中的每个人都会有凌云壮志.但是你的第—步必须是找到赏识你的人.这对沉默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他的话结束后,有人笑了,有人不屑一顾,但我明显看到有更多的同学举起了手或做一些暗示:我可以回答. 1、 结合全文回答,为什么"周围的同学也和我一样,每次当教授提问时,总是习惯把头低下去"?(5分) 2、 简要概括来自商业银行的专家做讲演时所讲故事的主要内容,他插讲故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分) 3、通过阅读本文,请回答中美学生对待提问各有什么不同表现?(5分) 4、文章题目"亮出你自己"有什么含义?(5分) 5、假如在课堂上当老师提问而周围的同学都没有举手时,你是否敢"亮出你自己"?请用30字左右描述一下你那时的心理.(6分) 五、中考题(12分) 1、与例句破折号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 ) 例句: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A、原来这华贵的头巾竟然是一张蜘蛛网——普普通通的蜘蛛网. B、又对她丈夫说:"叙利奥不知怎么了,你看他的脸色发青呢!——叙利奥!你怎么了?" C、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 批评——团结". D、于是她使劲地张了张嘴:"浩——波——." 2、下列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3分)( ) A、今天是阴天,一直很闷热,明天像是要下雨. B、我的随身小包里带了许多东西,像手机、电话本、钢笔之类的,都是生活必需品. C、小明慢慢长大了,粗一看,像他爸爸一样帅气. D、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像一根弦. 3、 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荷花与菊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 A、菊花没有荷花那么素雅,荷花没有菊花那么芬芳. B、荷花没有菊花那么芬芳,但它比菊花素雅. C、荷花比菊花素雅,菊花比荷花芬芳. D、荷花比菊花素雅,但它没有菊花那么芬芳. 4、 根据句子的文意,适合填入的一项是:(3分) 大运河,你是那么古老,几乎想象不出你昔日的容颜,你奔流的激情,谛听 不到你生命的呐喊…… A、欣赏不到 B、描绘不出 C、感受不到 D、形容不出 六、片段作文(30分)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请你认真观察给你上课老师的眼睛,练习写一段话. 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8分) 1、 兜绺鬃zǔzhòu jiá zhòu xiāng xiù shū 2、zhàn颤栗 chàn颤抖 lù露珠 lòu露馅 jué觉醒 jiào睡觉 pú胸脯 fǔ果脯 3、严厉地处罚. 自己跟自己说话.咒骂.迅速而灵敏. 一辈子. 知己. 4、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 自传体 苏联 作家②咕哝③气愤④温暖⑤坚强 二、课内语段阅读(13分) 1、眼神明亮.停止燃烧或发出光线. 不费力. 对人对事采取措施. 2、肖像描写 以衣服的黑反衬眼神明亮. 3、C 4、B、 三、课内迁移探究(10分) 1、①外祖母性格开朗,心态年轻、明朗,生活乐观.②由于外祖母的关爱之切以及留给我一生的影响. 2、黑暗:指幼年时候的懵懂无知.光明:外祖母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暗示外祖母在我的生活中极为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3、外祖母给予我的深厚的爱和对我一生影响至深,也抒发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四、课外拓展阅读(15分) 1、因为最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2、我周围的同学通过在硬纸上写自己的名字并积极响应演讲者的提问,又因见解出色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职. 机会不会自动找到你,你必须不断地醒目的亮出你自己,吸引别人的关注才有可能寻找到机会. 3、中国学生一旦遇到提问就习惯把头低下去.美国学生却在提问中积极地表现自己. 4、每个人都会有凌云壮志,但是第—步必须是找到赏识你的人,这对沉默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5、略五、中考题(12分) 1、A 2、D 3、C 4、 C 六、片段作文(30分)略二、一面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地窖(jiào) ???赫然(hè)??? 嵌(qiàn) 捻(niǎn) ?????抖擞(sǒu) ??虐待(nuè) 窘(jiǒng)? ???摩挲(suō)??? 颓唐(tuí) (二)形近的字: 窑(yáo)窑洞??? 虐(nuè)虐待??? 厉(lì)再接再厉 窖(jiào)地窖??? 虏(lǔ)俘虏??? ?历(lì)历史 辩(biàn)辩证??? 陡(dǒu)陡峭 ?? 板(bǎn)黑板 辨(biàn)辨析??? 徙(xí)迁徙 ??? 版(bǎn)出版 辫(biàn)辫子??? 徒(tú)徒弟 二 词语解释: ①莽撞:鲁莽冒失. ②殷勤:热情周到. ③颓唐:精神不振. ④抖擞:振作. ⑤地窑: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⑥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在课文里有鲜明的意思. ⑦嵌: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的凹处. ⑧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⑨优遇:优待;优惠待遇. ⑩捻:用手指搓. 11鞠躬:弯身行礼. 12抖擞:振作. 13断定:下结论.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县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运动而被捕.1935年出狱,到马来西亚参加革命活动.1936年返回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工作.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了新四军,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部长、湖南大学校长.1983年离休. 2、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满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怀念,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文章.文章写成于鲁迅逝世的当月,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本文写的是在悼念鲁迅先生的日子里,一位电车工人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但这"一面",却表现了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精神. 《一面》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二)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况. 第二部分(从"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到最后),抒写"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 第一部分:1——31自然段,"一面"的印象.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三个层次:①1——3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事体和人物;②4——14自然段,写"我"渴望得到鲁迅译的《毁灭》却又无钱购买的矛盾心里;③15——31自然段,写鲁迅低价卖书和赠书. 第二部分:32——35自然段,"一面"的力量.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文章开头,简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我"的身份和"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并设下了几个伏笔. (1)"我"本来是要去接班,但因车没有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这里暗示了时间范围.也就是说,"我"无论做什么事,遇见什么人,甚至与鲁迅先生交谈,都要在半小时内结束.这就给下文"我"与鲁迅先生当时只能会见"一面",设下了代笔. (2)"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L摇晃十一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即使这样,"我"仍一刻不差地去上班,表明"我"是一个为了生存而拼命奔波的穷卖票员.此处不仅仅介绍了"我"生活的艰辛,而且为"我"后文中买不起书,鲁迅先生慷慨相助,因而事后更加怀念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设下了伏笔. (3)"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心里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我"为什么只想到去内山书店呢?别的地方不可以去吗?内山书店是由鲁迅的日本朋友内山完造开设的,那里经常卖进步书刊,"我"是个售票员,能抓紧空闲时间到书店来,可见,"我"是个进步青年.这又给下文中的"我"把鲁迅先生的著作当作精神食粮,每当想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更加怀念鲁迅,设下了伏笔. 看似寻常的一般性叙述开头,却为后文设下了三处伏笔,为"我"开启情感的闸门作了铺垫,说明"我"的怀念是有深厚的感情渊源的.这三处代笔,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全部开启,抒发了作者在"一面"相见中受到的巨大鼓舞,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文中先后六次写到了鲁迅先生的外貌. ①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②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狠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③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④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⑤我又仔细看他的脸——瘦! ⑥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这些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满清晰起来. 第①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形象"模糊",只是粗线条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衣着和抽烟的神态. 第②次是在近处,是"我"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了人物面容和精神,形神兼备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气质. 第③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不仅观察更细致,而且把前两次没有观察到的细微特点补写出来.如第一次只看出长衫的颜色,这次连质料是"羽纱"的也分辨出来了;第一次只看见烟嘴上的火花和烟雾,这次连烟嘴是黄色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这次还把人物的头部和全身结合起来写,使形象更完整清晰. 另外第④⑤⑥次只突出了他身体的某一部分特征,就像一个个的特写镜头.这六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 想一想: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在外貌描写中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了他的无限关怀后辈和刚毅、坚韧的性格,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表达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敬仰之情. 2、重点问题点拨: ①课文标题"一面"有什么含义? 点拨:"一面"既概括了文章内容——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又点出了文章重点——我所见到的鲁迅先生的一面;还揭示了文章主题所在——"一面"成了力量之源,鼓舞着我踏着鲁迅的足迹前进. ②文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鲁迅先生的"瘦"? 点拨:写"瘦"表明鲁迅长期的忘我工作影响了他的健康,也充分表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关切、热爱. ③文章结尾的几段不属于对"一面"的记叙,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是全文的第二部分,是议论和抒情,它们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深化了记叙的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3、主题: 本文通过回忆四年前作者与鲁迅在书店偶见一面的动人情景,赞扬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思念,并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 4、写作特点: A、以写人为主,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B、以叙述为主,以议论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 C、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5.体验拓展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举生活中一个事例进一步说明.(或学生习作中的病例.) 友情提示: ??? 以某位老师为观察对象,练习外貌描写(思想性格允许揣摩).小组交流后,请同学代表读写作片段. 6.课后练习答案: (1)"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2) 本文在外貌描写中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了他的无限关怀后辈和刚毅、坚韧的性格,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表达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敬仰之情.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体会到: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3) 同步训练:(100分9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9分) 1、注音写字(17分) 发liǔ(zǔ zhò马zōng( ) 船cāng(xī灭(pū pū( duó步(zì( )情手wàn( tuí唐( ) 摩suō( )抖sǒu( ) kāi( )油chóuchú 2、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3分)( ) A、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B、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统统都知道了一样. D、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3、判断下列各句表达不符合课文的一项是(3分)( ) A、课文的题目"一面"简明,寓意深刻.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暗示了对作者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B、《一面》以时间为顺序,记叙的顺序是顺叙. C、《一面》课文先点出见面的时代背景,再记叙与鲁迅见面的情景,同时写了内山老板的热情和友好态度,互相映衬,平分笔墨. D、《一面》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之情,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窗体顶端 A.不能自已(停止)B.和煦(晴朗) C.解到南昌(押送)D.寻觅(寻找)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属于比喻义的一项是(3分)( ) 窗体顶端 A.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 B.我真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心相通的朋友. C.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 D.鲁迅先生在他逝世前半年,才找到了一个稳妥的渠道,把这些重要的文件迅速地转给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窗体底端 二 、课内语段阅读(12分) 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 丙: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在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拿烟后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1.文中三次外貌描写都提到"瘦",这样写的目的是(3分)( ?) ???A.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B.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 ???C.衬托鲁迅先生艰辛劳累的工作.?D.暗示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 ???2.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三次外貌描写有何不同?(3分) ???甲_乙_丙_ ???3.这三段外貌描写的目的是_3分) ???4.甲、乙、丙三段文字,作者通过对鲁迅肖像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_的人.(3分) 三 、课内迁移探究(12分) 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破折号的用法可以有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话题转换?C.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D.表示声音的延长E.表示插说?F.表示话没说完)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 )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 ???"哦!您,您就是——"(? )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四、 课外拓展阅读(15分) 读书与"读"人??? ①我在读书时,常常油然想到人;我在与人交往时,又常常油然想到书.这些年来,读书也"读"人,兼收并蓄,觉得益莫大焉. ??? ②我的长篇报告文学《科技帅才蒋新松》就是这样读书又"读"人的一个结晶. ??? ③记得我初次采访蒋新松时,心灵为他坎坷的人生久久颤动:他的童年少年,适逢日寇入侵,颠沛流离,失学失业;解放了,他考入上海交大,被选为留苏预备生,偏偏患上肺结核,痛失良机;毕业了,踌躇满志,要搞科研,却被扣上一顶"右派"的帽子;粉碎"四人帮",科学的春天来到了,他又失去多年相依相伴的妻子.但是,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使他颓丧,在十年动乱中,他帮助鞍钢搞出了三项大型自动轧钢装置,都获得了全国科技大奖…… ??? ④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蒋新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司马迁受宫刑而后著《史记》,孙子膑足后有《兵法》……都是他们发愤所为也."他向我谈起,学生时代爱读《哥白尼传》.创立"天体运行论"与"宇宙无限说"的哥白尼和布鲁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曾使他受到震撼.由此我找到了一把打开他心扉的钥匙:他阅读了这些中外名著,深深地受到司马迁、孙膑、哥白尼、布鲁诺在痛苦中的非凡表现的激励,他才走出困境,走向了成功. ??? ⑤当我再次采访蒋新松时,他已经是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他开拓了我国人工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研制成功深潜6000米水下机器人,因而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我惊异于这位已获殊荣的院士仍衣食俭朴,工作如痴.我们朋友般地深谈时,他忽然问我:"老徐,你喜欢范仲淹吗?"我说:"喜欢啊!"他于是孩子般天真地握起我的手,直呼"知音",为我背诵《岳阳楼记》.背到后半部时,尤其神采飞扬:"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啊,透过蒋新松诵读名篇而敞开的心扉,我又一次透彻地看到他的思想的脉络,中华传统美德是他精神的又一支柱. ??? ⑥于是,我油然想到书籍的启迪功能,想到读书的重要,想到学生时代读过的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话"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好一个"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蒋新松不正是这样,博闻强记,多思多问,求博,求深,求精,才从文学、史学中,从异域科学家著作中汲取了营养和力量吗?可以说,"读"人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读书,读书又使我更好地"读"人.于是,我深感诸葛亮当年向儿子灌输的读书经验,堪称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经典,值得长久地吟哦,长久地思索回味,它给人以长久的启迪. ???1.第③至第⑤段主要采用的记叙顺序是 叙,文中能显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语言有两处,即 3分) ???2.文章表现了蒋新松哪些高尚的精神品质??(3分) 3.书籍对蒋新松走出困境、走向成功产生了巨大作用,找出阐述这个意思的一个议论句,用横线标出并说说它和记叙的关系.?(3分) ???议论和记叙的关系是: ???4.文章详叙了蒋新松 ,?略写了他 经历.这样安排内容的作用是 .(3分) 5.根据全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本文题目的理解.(3分) 五 、中考题(12分)(2007扬州月考题) 1.下列4句话中,每句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括号内订正.(4分) ①我们驱车行驶在雄伟的润扬长江大桥上,顿觉心旷神贻. ②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突破常规性思维的束缚,就不会一愁莫展. ③大学生徐本禹并没有什么豪言状语,但大家都被他的事迹感动了. ④近年来,市政府一直关注民声,为民办实事,取信于民,惠及百姓. 2.阅读下面语段,选出①②③④四处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2分) 举世瞩目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经过建设者们四十多天的奋斗,如今以它雄伟壮丽的的身姿展现在世人面前.此时此刻,大江有声,大桥多情,仿佛在诉说着①感谢你们,为大桥作出无私奉献的人们②设计者③工程技术人员④拆迁户……你们付出的青春汗水,将化为壮丽的大江诗篇;你们的名字,将永远铸在大桥上,烙在大江边. A、B、 C、D、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新建成的扬州工艺美术馆内各种艺术精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B. 新星文学社成员们在创作交流会上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深刻体会. C.学习委员李强讲究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可谓是事半功倍. D.这场比赛,让太阳队对付蓝天队,那还不是白驹过隙,轻而易举取胜. 4.下列两个句子中都有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4分) ①《千手观音》让美丽的聋哑女孩邰丽华,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 ②是否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解决"矿难"问题的关键. 六、片段作文(3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⑴学习这两篇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叙述一件事,展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不少于200字) ⑵阿累与鲁迅的"一面之交"源于他渴望得到《毁灭》和《铁流》这两本书.在当时,这两本书是追求进步的作者的精神食粮.书确实能给人带来精神鼓舞,请以亲身经历来证明这一点.(300字左右) 《一面》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1、略2、C 3、C 4、B 5、A. 二、1.C?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反动派,意志顽强. 三、?1.E?2.A?3.F D 4.B 5.A 6.B 四、?1.顺叙? 记得我初次采访蒋新松时? 当我再次采访蒋新松时 ???2.(1)衣食俭朴,工作如痴.(2)有广阔的胸襟.不计较个人得失.(3)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 ???3.(1)第四段中的"他阅读了这些中外名著,深深地受到司马迁、孙膑、哥白尼、布鲁诺在痛苦中的非凡表现的激励,他才走出困境,走向了成功."(2)第五段中的"通过蒋新松诵读名篇而敞开的心扉,我又一次透彻地看到他的思想的脉络,中华传统美德是他精神的又一支柱."(3)第六段中的"蒋新松不正是这样,博闻强记,多思多问,求博,求深,求精,才从文学、史学中,从异域科学家著作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吗?"议论是记叙内容的升华.(或"议论点明了所记内容的实质.""议论是所记内容的深化.") ???4.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过程(或"从文学、史学中,从异域科学家著作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度过难关,走向胜利的过程")?坎坷的人生经历?突出了中心(或"突出了蒋新松高尚的精神品质") ???5.略五、1.怡筹壮生2.B 3. D 4.(①在句末加"的明星"或删去"成为".②将"是否"改为"具有";或在"解决"前加"能否". 六、略二、一面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地窖(jiào) ???赫然(hè)??? 嵌(qiàn) 捻(niǎn) ?????抖擞(sǒu) ??虐待(nuè) 窘(jiǒng)? ???摩挲(suō)??? 颓唐(tuí) (二)形近的字: 窑(yáo)窑洞??? 虐(nuè)虐待??? 厉(lì)再接再厉 窖(jiào)地窖??? 虏(lǔ)俘虏??? ?历(lì)历史 辩(biàn)辩证??? 陡(dǒu)陡峭 ?? 板(bǎn)黑板 辨(biàn)辨析??? 徙(xí)迁徙 ??? 版(bǎn)出版 辫(biàn)辫子??? 徒(tú)徒弟 二 词语解释: ①莽撞:鲁莽冒失. ②殷勤:热情周到. ③颓唐:精神不振. ④抖擞:振作. ⑤地窑: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⑥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在课文里有鲜明的意思. ⑦嵌: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的凹处. ⑧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⑨优遇:优待;优惠待遇. ⑩捻:用手指搓. 11鞠躬:弯身行礼. 12抖擞:振作. 13断定:下结论.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县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运动而被捕.1935年出狱,到马来西亚参加革命活动.1936年返回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工作.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了新四军,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部长、湖南大学校长.1983年离休. 2、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满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怀念,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文章.文章写成于鲁迅逝世的当月,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本文写的是在悼念鲁迅先生的日子里,一位电车工人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但这"一面",却表现了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精神. 《一面》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二)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况. 第二部分(从"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到最后),抒写"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 第一部分:1——31自然段,"一面"的印象.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三个层次:①1——3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事体和人物;②4——14自然段,写"我"渴望得到鲁迅译的《毁灭》却又无钱购买的矛盾心里;③15——31自然段,写鲁迅低价卖书和赠书. 第二部分:32——35自然段,"一面"的力量.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文章开头,简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我"的身份和"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并设下了几个伏笔. (1)"我"本来是要去接班,但因车没有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这里暗示了时间范围.也就是说,"我"无论做什么事,遇见什么人,甚至与鲁迅先生交谈,都要在半小时内结束.这就给下文"我"与鲁迅先生当时只能会见"一面",设下了代笔. (2)"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L摇晃十一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即使这样,"我"仍一刻不差地去上班,表明"我"是一个为了生存而拼命奔波的穷卖票员.此处不仅仅介绍了"我"生活的艰辛,而且为"我"后文中买不起书,鲁迅先生慷慨相助,因而事后更加怀念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设下了伏笔. (3)"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心里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我"为什么只想到去内山书店呢?别的地方不可以去吗?内山书店是由鲁迅的日本朋友内山完造开设的,那里经常卖进步书刊,"我"是个售票员,能抓紧空闲时间到书店来,可见,"我"是个进步青年.这又给下文中的"我"把鲁迅先生的著作当作精神食粮,每当想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更加怀念鲁迅,设下了伏笔. 看似寻常的一般性叙述开头,却为后文设下了三处伏笔,为"我"开启情感的闸门作了铺垫,说明"我"的怀念是有深厚的感情渊源的.这三处代笔,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全部开启,抒发了作者在"一面"相见中受到的巨大鼓舞,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文中先后六次写到了鲁迅先生的外貌. ①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②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狠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③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④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⑤我又仔细看他的脸——瘦! ⑥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这些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满清晰起来. 第①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形象"模糊",只是粗线条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衣着和抽烟的神态. 第②次是在近处,是"我"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了人物面容和精神,形神兼备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气质. 第③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不仅观察更细致,而且把前两次没有观察到的细微特点补写出来.如第一次只看出长衫的颜色,这次连质料是"羽纱"的也分辨出来了;第一次只看见烟嘴上的火花和烟雾,这次连烟嘴是黄色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这次还把人物的头部和全身结合起来写,使形象更完整清晰. 另外第④⑤⑥次只突出了他身体的某一部分特征,就像一个个的特写镜头.这六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 想一想: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在外貌描写中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了他的无限关怀后辈和刚毅、坚韧的性格,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表达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敬仰之情. 2、重点问题点拨: ①课文标题"一面"有什么含义? 点拨:"一面"既概括了文章内容——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又点出了文章重点——我所见到的鲁迅先生的一面;还揭示了文章主题所在——"一面"成了力量之源,鼓舞着我踏着鲁迅的足迹前进. ②文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鲁迅先生的"瘦"? 点拨:写"瘦"表明鲁迅长期的忘我工作影响了他的健康,也充分表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关切、热爱. ③文章结尾的几段不属于对"一面"的记叙,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是全文的第二部分,是议论和抒情,它们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深化了记叙的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3、主题: 本文通过回忆四年前作者与鲁迅在书店偶见一面的动人情景,赞扬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思念,并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 4、写作特点: A、以写人为主,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B、以叙述为主,以议论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 C、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5.体验拓展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举生活中一个事例进一步说明.(或学生习作中的病例.) 友情提示: ??? 以某位老师为观察对象,练习外貌描写(思想性格允许揣摩).小组交流后,请同学代表读写作片段. 6.课后练习答案: (1)"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2) 本文在外貌描写中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了他的无限关怀后辈和刚毅、坚韧的性格,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表达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敬仰之情.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体会到: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3) 同步训练:(100分9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9分) 1、注音写字(17分) 发liǔ(zǔ zhò马zōng( ) 船cāng(xī灭(pū pū( duó步(zì( )情手wàn( tuí唐( ) 摩suō( )抖sǒu( ) kāi( )油chóuchú 2、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3分)( ) A、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B、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统统都知道了一样. D、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3、判断下列各句表达不符合课文的一项是(3分)( ) A、课文的题目"一面"简明,寓意深刻.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暗示了对作者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B、《一面》以时间为顺序,记叙的顺序是顺叙. C、《一面》课文先点出见面的时代背景,再记叙与鲁迅见面的情景,同时写了内山老板的热情和友好态度,互相映衬,平分笔墨. D、《一面》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之情,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窗体顶端 A.不能自已(停止)B.和煦(晴朗) C.解到南昌(押送)D.寻觅(寻找)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属于比喻义的一项是(3分)( ) 窗体顶端 A.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 B.我真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心相通的朋友. C.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 D.鲁迅先生在他逝世前半年,才找到了一个稳妥的渠道,把这些重要的文件迅速地转给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窗体底端 二 、课内语段阅读(12分) 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 丙: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在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拿烟后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1.文中三次外貌描写都提到"瘦",这样写的目的是(3分)( ?) ???A.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B.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 ???C.衬托鲁迅先生艰辛劳累的工作.?D.暗示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 ???2.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三次外貌描写有何不同?(3分) ???甲_乙_丙_ ???3.这三段外貌描写的目的是_3分) ???4.甲、乙、丙三段文字,作者通过对鲁迅肖像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_的人.(3分) 三 、课内迁移探究(12分) 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破折号的用法可以有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话题转换?C.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D.表示声音的延长E.表示插说?F.表示话没说完)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 )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 ???"哦!您,您就是——"(? )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四、 课外拓展阅读(15分) 读书与"读"人??? ①我在读书时,常常油然想到人;我在与人交往时,又常常油然想到书.这些年来,读书也"读"人,兼收并蓄,觉得益莫大焉. ??? ②我的长篇报告文学《科技帅才蒋新松》就是这样读书又"读"人的一个结晶. ??? ③记得我初次采访蒋新松时,心灵为他坎坷的人生久久颤动:他的童年少年,适逢日寇入侵,颠沛流离,失学失业;解放了,他考入上海交大,被选为留苏预备生,偏偏患上肺结核,痛失良机;毕业了,踌躇满志,要搞科研,却被扣上一顶"右派"的帽子;粉碎"四人帮",科学的春天来到了,他又失去多年相依相伴的妻子.但是,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使他颓丧,在十年动乱中,他帮助鞍钢搞出了三项大型自动轧钢装置,都获得了全国科技大奖…… ??? ④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蒋新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司马迁受宫刑而后著《史记》,孙子膑足后有《兵法》……都是他们发愤所为也."他向我谈起,学生时代爱读《哥白尼传》.创立"天体运行论"与"宇宙无限说"的哥白尼和布鲁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曾使他受到震撼.由此我找到了一把打开他心扉的钥匙:他阅读了这些中外名著,深深地受到司马迁、孙膑、哥白尼、布鲁诺在痛苦中的非凡表现的激励,他才走出困境,走向了成功. ??? ⑤当我再次采访蒋新松时,他已经是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他开拓了我国人工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研制成功深潜6000米水下机器人,因而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我惊异于这位已获殊荣的院士仍衣食俭朴,工作如痴.我们朋友般地深谈时,他忽然问我:"老徐,你喜欢范仲淹吗?"我说:"喜欢啊!"他于是孩子般天真地握起我的手,直呼"知音",为我背诵《岳阳楼记》.背到后半部时,尤其神采飞扬:"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啊,透过蒋新松诵读名篇而敞开的心扉,我又一次透彻地看到他的思想的脉络,中华传统美德是他精神的又一支柱. ??? ⑥于是,我油然想到书籍的启迪功能,想到读书的重要,想到学生时代读过的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话"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好一个"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蒋新松不正是这样,博闻强记,多思多问,求博,求深,求精,才从文学、史学中,从异域科学家著作中汲取了营养和力量吗?可以说,"读"人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读书,读书又使我更好地"读"人.于是,我深感诸葛亮当年向儿子灌输的读书经验,堪称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经典,值得长久地吟哦,长久地思索回味,它给人以长久的启迪. ???1.第③至第⑤段主要采用的记叙顺序是 叙,文中能显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语言有两处,即 3分) ???2.文章表现了蒋新松哪些高尚的精神品质??(3分) 3.书籍对蒋新松走出困境、走向成功产生了巨大作用,找出阐述这个意思的一个议论句,用横线标出并说说它和记叙的关系.?(3分) ???议论和记叙的关系是: ???4.文章详叙了蒋新松 ,?略写了他 经历.这样安排内容的作用是 .(3分) 5.根据全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本文题目的理解.(3分) 五 、中考题(12分)(2007扬州月考题) 1.下列4句话中,每句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括号内订正.(4分) ①我们驱车行驶在雄伟的润扬长江大桥上,顿觉心旷神贻. ②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突破常规性思维的束缚,就不会一愁莫展. ③大学生徐本禹并没有什么豪言状语,但大家都被他的事迹感动了. ④近年来,市政府一直关注民声,为民办实事,取信于民,惠及百姓. 2.阅读下面语段,选出①②③④四处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2分) 举世瞩目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经过建设者们四十多天的奋斗,如今以它雄伟壮丽的的身姿展现在世人面前.此时此刻,大江有声,大桥多情,仿佛在诉说着①感谢你们,为大桥作出无私奉献的人们②设计者③工程技术人员④拆迁户……你们付出的青春汗水,将化为壮丽的大江诗篇;你们的名字,将永远铸在大桥上,烙在大江边. A、B、 C、D、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新建成的扬州工艺美术馆内各种艺术精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B. 新星文学社成员们在创作交流会上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深刻体会. C.学习委员李强讲究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可谓是事半功倍. D.这场比赛,让太阳队对付蓝天队,那还不是白驹过隙,轻而易举取胜. 4.下列两个句子中都有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4分) ①《千手观音》让美丽的聋哑女孩邰丽华,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 ②是否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解决"矿难"问题的关键. 六、片段作文(3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⑴学习这两篇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叙述一件事,展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不少于200字) ⑵阿累与鲁迅的"一面之交"源于他渴望得到《毁灭》和《铁流》这两本书.在当时,这两本书是追求进步的作者的精神食粮.书确实能给人带来精神鼓舞,请以亲身经历来证明这一点.(300字左右) 《一面》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1、略2、C 3、C 4、B 5、A. 二、1.C?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反动派,意志顽强. 三、?1.E?2.A?3.F D 4.B 5.A 6.B 四、?1.顺叙? 记得我初次采访蒋新松时? 当我再次采访蒋新松时 ???2.(1)衣食俭朴,工作如痴.(2)有广阔的胸襟.不计较个人得失.(3)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 ???3.(1)第四段中的"他阅读了这些中外名著,深深地受到司马迁、孙膑、哥白尼、布鲁诺在痛苦中的非凡表现的激励,他才走出困境,走向了成功."(2)第五段中的"通过蒋新松诵读名篇而敞开的心扉,我又一次透彻地看到他的思想的脉络,中华传统美德是他精神的又一支柱."(3)第六段中的"蒋新松不正是这样,博闻强记,多思多问,求博,求深,求精,才从文学、史学中,从异域科学家著作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吗?"议论是记叙内容的升华.(或"议论点明了所记内容的实质.""议论是所记内容的深化.") ???4.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过程(或"从文学、史学中,从异域科学家著作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度过难关,走向胜利的过程")?坎坷的人生经历?突出了中心(或"突出了蒋新松高尚的精神品质") ???5.略五、1.怡筹壮生2.B 3. D 4.(①在句末加"的明星"或删去"成为".②将"是否"改为"具有";或在"解决"前加"能否". 六、略三、我的老师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芸(yún) 榆(yú) 痣(zhì) 褪(tuì) 卜(bǔ) 磕(kē) (二)形近的字: 1.多音字 2.形近字 二、词语解释: (l)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2)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3)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4)纠纷:争执的事情. (5)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6)慈爱:慈祥喜爱. (7)劝慰:劝解安慰. (?8.)漫长:长得看不到尽头. (9)狡猾:?本来是贬义词,常用来形容很不老实,诡计多端.在本文中有活泼、聪敏、善于观察的意思. (10)察觉:发觉,看出来 (11)牵挂:挂念,牵肠挂肚,很不放心. (12)卜问:一种迷信活动,过去用龟或铜钱等来推断祸福.这篇课文的卜问是从两个有象征记号的纸条中抽出一个来猜测吉凶.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魏巍,原名鸿杰,笔名红杨树,当代著名作家.一九二年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贫民家庭.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他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八路军.此后,一直生活在部队里.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2、写作背景: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魏巍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1928~1930年的三年中,魏巍在平民小学读二、三、四年级.1930年8月,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考上开封女师离开平民小学,魏巍也由平民小学转到城西的县立五小读完最后一个学期.平民小学设立在郑州城东门外的一座古庙里.上这个学校,一是不收学费,二是不作制服.在当时,这对贫家子女确是一个福音.对于这些无钱上正规学校的学生,蔡芸芝特别地同情爱护.她一生喜爱文学,性格温和,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学生们都能同她畅所欲言,她也不断地为学生排除忧苦.像课文中叙述的教学生读诗、跳舞,领学生看蜜蜂、吃蜂蜜,还写信给学生排难解忧,都是确有其事的,这些都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会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4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15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鉴赏】"默默"两字,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干言万语. "你":一般的情况下,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2、重点句子分析: ①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点拨:这一细节描写多么小巧精致."仅仅"、"好像"、"轻轻地"、"边上"等词运用准确,把老师慈爱、温柔的个性写得生动逼真,有呼之欲出之感.短短几句,既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勾画出了独特具体、生动有趣的场面.两个重复的"笑"字更是意趣盎然,把师生之间亲密融洽的关系表现得十分鲜明得体. ②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一位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点拨:对一个十八九岁的女教师用上"慈爱"与"伟大"两个词,看上去有点夸大,但是读来又觉得很亲切自然,因为这个句子的前面有一个状语"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上下联系起来,不仅不会感到这是大词小用,反而会感到这些词语的运用更能体现一个孩子对老师炽热而真挚的爱. ③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我的心灵. (为什么前面说是"小事",后面又讲"占据"我的心灵?"占据"是强行占有的意思,对一件小事"却占据我的心灵"该怎样理解?) 点拨:所谓"小事",指的是孩子们之间常常有的一些纠纷,在老师或别的孩子们看来不过是小事,可是从作者当时的处境来看,却是一件不同寻常的遭遇:父亲背井离乡,生死不明;母亲抑郁忧伤,时刻牵挂;那些不大懂事的同学还常对"我"幸灾乐祸,使"我"更感到孤独悲伤,辛酸痛苦.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蔡老师理解"我"的心情,重视这同学之间的纠纷,细致地处理了问题,批评了那些"小'反动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劝",劝说;"慰",安慰.又劝说又安慰.蔡老师如此同情、关怀和爱护一个处于困境的学生,使"我"那弱小的心灵充满对她的感激和爱,所以才会把这看作为"占据心灵"的事. ④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点拨:这句话情真意切,读来十分感人,它表达了作者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怀有无限思念的深情.在文章的结构上与开头第一段遥相呼应. 3、.主题: 本文通过几件具体的事情,表现了小学时的蔡芸芝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写作特点: ①文风朴实,妙趣天成. 这篇回忆性散文,浅显平易,没有华丽雕琢的词语,没有诘屈聱牙的句子,一切犹如在皎洁的月光下,绕膝童稚向人述说他们的亲见亲闻一般.语言像清澈的山涧涓流,叮咚有声,简洁优美. ②选材角度巧妙. 通过儿童的眼睛来观察老师,描写老师,一切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什么给儿童的印象最深就选什么写,既生动可感又真实有趣,使作品具有一种童心的真挚纯正的美. ③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 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总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时时在记叙的基础之上情不自禁地加以抒情议论,使蕴含在记叙中的感情强烈而直接地感染读者.既反映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又深化了主题. ④细节描写独特具体而小巧精致. 本文在描写蔡老师假意愠嗔时,写道:"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一细节描写多么小巧精致."仅仅"、"好像"、"轻轻地"、"边上"等词运用准确,短短几句,既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勾画出了生动有趣的场面.文章后半截中的梦中寻师的细节描写再加上"我"的语言,把师生之间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5.体验拓展 真挚而感人的师生情谊,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假如作者在写 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而他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 友情提示:明信片都比较短,要特别注意内容的精要,而蔡老师和"我"已多年不见了,我在文学上已颇有建树,所以明信片应包含这样一些基本内容:①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②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③表达对老师的祝福.60字左右. 6.课后练习答案: (一)蔡芸芝老师给"我"写信时,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说明了"我"在蔡老师眼里是一位天真纯洁、心地善良的好学生,反映了蔡老师对"我"的理解、同情和鼓励. "我"认为蔡老师是一个慈爱、公平、伟大的人,表明蔡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是一位最公平的判官,是一位最可亲可爱的恩师. 师生互相评价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二)1.(1)"我"的"狡猾"表现在:我用石板一迎. (2)因为"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所以"我"可以认为"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从"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2.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成第二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划线的语句如果仍然用第三人称"她",就不能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也就不够深刻,不够亲切. (三) 事件 详略 课堂内外 校内外 平时或假日 教师假装发怒 略写 课内 校内 平时 教师教跳舞 略写 课外 校内 平时 教师让我们观察蜜蜂 略写 课外 校外 假日 教师教我们读诗 略写 课内 校内 平时 我们看老师写字 略写 课内 校内 平时 老师为我们排除小纠纷 详写 课外 校内 平时 我梦里寻师 详写 课外 校外 假日 作者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为感情线索,共写了七件事:蔡老师假装发怒;她教孩子们跳舞;她带领孩子们观察蜜蜂;她教孩子们读诗;孩子们观察模仿她写字;她为孩子们排解纠纷;"我"在假期里梦中寻找蔡老师.这七件事十分典型,从课内到课外,从校里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习到生活,从老师对学生到学生对老师,全面表现了蔡老师是一个温柔、善良、热情、公正、十分热爱孩子的好老师. (四)(略) 同步训练:(100分9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窗体顶端 1.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指出下边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 A.狡猾 象征 纠纷 姿式?? ?? B.排除 察觉 纯真 占据 C.牵挂 慈爱 丢调 瞌头 ?? D.摸仿 功慰 莫大 背颂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给下列语句中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字母写在括号内.(3分)( )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A.加热????????B.温度高 ????????C.热烈 ????????D.一种能量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选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有变化的一项(3分)( ) ??A.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B.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 ??C.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窗体底端 4.《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的_______,在作者的心目中,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美丽、热爱学生的可敬可亲的人."温柔"形容蔡老师的_揭示了她的内心美;"美丽"形容蔡老师的_______,指出了她的外表美.(3分) 5.课文中两次用了"默默地",请你把它找出来,并且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6."迷迷糊糊"和"模模糊糊"两个词的意思一样吗? 若把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调换一下行不行? (4分) 7."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珍宝"和文章开头第一个字"最"有什么关系? (4分) 8.你能从课文中选一个词准确地形容作者和蔡老师分别前的感情吗? (2分) 9、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4分) ①依恋_迷迷糊糊_ ③离开_记得_ 二 、课内语段阅读(11分)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 ,教鞭轻轻地 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1、语段中横线上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填序号)(3分) A. 迎落B. 挡敲C. 迎敲D. 挡打2、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 (3分) 3、语段中加点的"狡猾"一词本来的意思是 ,在这里的意思是 ,从感情色彩上看是 词.(3分) 4、给上面文段加上小标题:2分) 三 、课内迁移探究(12分)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我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办小学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下面几个短语,哪个适合做上面的标题.(2分)( ) A.放假惜别 B.梦里寻师 C.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D.纯真的心 (2)写出上面文字的六要素. (3分) ①时间:地点: ③人物:起因: ⑤经过:结果: (3)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默默",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对"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的具体描写,表现了"我"对老师的无限依恋. B."漫长",在此是夸张地形容暑假是一段长得看不见尽头的时间,表现了"我"对蔡老师的深切的想念. C."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迷迷糊糊"表明由于夜深,我辨不清走的方向,尽管如此,仍往外走,说明我对老师思念之深. D."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模模糊糊",是针对清晰而说的,说明我在未完全清醒的情况下,对母亲的回答不很清楚,但"找蔡老师"几个字是清楚的,表现了"我"对蔡老师的强烈思念. (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是什么问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 四 、课外拓展阅读(15分) 一个萍水相逢的人,有时竟会使你难忘. ????? 那年,我领了营业执照摆个小摊,它在县人民医院大门口的右侧.卖的是水果,糖果之类探望病人的礼品,生意很不错,光顾的人不少.真可谓"户纳东西南北财"了. ????? "麻烦你给我几斤雪梨."一个柔和的声音. ????? 哦,是她. ????? 我着意多看了她一眼.她也正微笑地看着我.她面色略略苍白,皮肤细腻,眉清目秀,梳着齐耳的短发,整个人显得清丽大方,虽然四十多岁了,我仍觉得她好看. ????? 其实,我早就注意她了.她多次光顾我的小摊.特别是医院做手术繁忙时,她便常来买些水果之类的东西.我猜她是某个单位的妇女干部. ????? 她买慰问品很多时候是自己掏腰包,偶尔才要上一张报销的发票. ????? 我觉得这类干部难当.工资不高,工作辛苦,干公家的事有时还自己陪上钱. ????? 我见过另一类干部,他们也来过我的小摊,高档烟,高档酒不问价,挑了就说:"开张发票!" ????? 这回,她买了较多的东西.我快速的按按计算器,说:"一共12元." ????? 她递给我钱,说:"麻烦开张发票." ????? 听说她要开发票,我心里好受了一些.不知为什么,我忽然灵机一动,把12元金额写成了28元. ????? 我为自己的机灵而高兴,觉得这样可以稍稍弥补一下她的辛苦.当然也有酬谢她常光顾我店的意思. ????? 她接过发票,转身之际,发现了数字的出入."错了."她说.脸上带笑,笑的很中看. ????? "没错,就这样.很多人都这样."我也在笑,带了一点狡黠和得意.她苍白的脸涨红了,那么严肃,还带怒意. ????? "这是什么意思?你不觉得这样是在侮辱别人的人格吗?" ????? 什么?有这么严重吗?这可是我始料不及的,我懵了,记不得怎样重新给她开发票的,朦胧,只记得她临走时,轻轻的说:"小伙子,记住,很多东西不是金钱可以换取的." ????? 什么东西是金钱换取不了的呢?这是一道试题,我苦思冥想了许久. ?1."户纳东西南北财"的意思是?2分) ?2.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起到什么作用?(2分) ?答: ?3."我"把12元金额写成28元的原因是:(2分) ?4."她苍白的脸涨红了,那么严肃,还带怒意"的原因是什么?(3分) ?5.本文告诉我们怎样的一个道理?(3分) ?6.联系全文,说说"什么东西是金钱换取不了的"? (3分) ? 答: 五、中考题(12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3分)(? ) A.?这里盛产优质雪花梨,可以就地取才办一个水果加工厂. B.?当遇到重大问题需要他拿主意的时候,他反倒迟疑不绝了. C.?今年春节期间,各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D.?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3分)( ?) A.?凯歌? 凯旋? B.?轻捷 ?捷报 C.?修长? 修葺 ?D.?处决? 处所 3、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3分)(? ) (1)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_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2)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_ (3)老舍作品的语言,"京味"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_ (4)乡亲们好奇地_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透着淳朴. A.?清脆? 赞赏? 崇拜? 打量 B.?清脆? 称赞 ?推崇? 打量 C.?清晰? 称赞? 崇拜? 端详 D.?清晰? 赞赏? 推崇? 端详 4、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是(3分)(? ) 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 (1)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 (2)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 (3)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 (4)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A.(3)(1)(4)(2)?B.?(1)(2)(3)(4)? B.(3)(1)(2)(4)?D.?(1)(3)(2)(4) 六、片段作文(30分) 在教你的老师中,哪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你能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一下吗?(外貌、动作、神态等) 《我的老师》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1、B.2、C.3、D.4.散文 性格 外貌 5.前一个"默默地"说明孩子们爱老师,爱得着了迷.这样好的老师,爱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教他们游戏,引导他们进入知识世界,孩子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连老师握笔写字的姿势也要模仿,睁大眼睛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这是一幅多么有趣的图画!"默默地"用得妙极了! 后一个"默默地"说明作者爱老师感情之深,就是放假,也不愿离开老师,"默默地"站在老师身边,哪怕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也是好的,哪怕再多看老师一眼也是好的;就是老师收拾行李也看得入了神,长时间地不肯离去.此时无声胜有声,尽管孩子什么也没说,但是孩子对老师难舍难分的缕缕情思,已尽在这"默默地"一站一看之中了. 6."迷迷糊糊"是形容从睡梦之中爬起来,神智还不那么清醒的样子."模模糊糊"是形容语言表达不清楚,支吾含糊的样子.这两个叠用的形容词,有意义相近的一部分,但又有差异,意思不是一样的,因此这两个词语在这篇课文里不能调换使用. 7.这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珍宝"是最珍贵的,因此作者多少年来把这些往事还埋藏在内心的深处,和开头的"最使我难忘"前后照应,联系得紧密、自然. 8.依恋9、①热恋 ②模模糊糊 ③分别 ④记忆 二、1、C 2、蔡老师从来不打骂我们3、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调皮机灵 褒义4、假装发怒 三、(1)B (2)①一个夏季的夜里 ②当屋 ③我和母亲 ④思念老师 ⑤熟睡之后忽然爬起来要去找老师,被妈妈提醒后,方知是放假了.⑥清醒之后,仍是强烈的想念. (3)C (4)设问句,表达了我对老师纯真、深切的敬爱、思念. 四、1.形容地域之广,表明财源之多 ??? 2.用"另一类干部"假公济私的行为来反衬她的品格高尚. ??? 3.稍稍弥补一下她的辛苦.酬谢她常光顾我店. ??? 4.她觉得那样做是对她人格的侮辱. ??? 5.很多东西不是金钱可以换取的. ??? 6.实事求是,廉洁奉公等优秀品质. 五、1、?C?2、?A?3.?B?4.?D 六、略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一、字音字形: 字音: 魅(mèi)力??? 跻身(jī)?????? 剔透(tī) 贝聿(yù)铭????? ? 摩(mó)天????? 初生之犊(dú) 萦系(yíng)?? 勘察(kān)?????? 相辅相成(xiāng) 水榭(xiè)??? 遗孀(shuāng)???? 谐调(tiáo) 相得益彰(zhānɡ)?? 工薪(xīn?)阶层? 颁(bān)发? 奠(diàn)定?? 遴(lín)选? ? 声誉卓(zhuó)著?? 轩(xuān?)然大波? ? (二)形近的字: 二 词语解释: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余玮,曾用名余新伟,湖北赤壁人.曾为新华通讯社人居杂志社记者、编辑,现供职中华英才半月刊社.擅长人物专访及大纪实重磅新闻采写,熟悉房地产业的媒体运作.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世界日报、中国日报、人民政协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南方日报、南方周末、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深圳特区报、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学术界》、《新华文摘》、《读者》及中央电台等420余家海内外媒体刊播或转载通讯、纪实、文艺、学术作品2600余件,计500余万字;出版有《追梦》、《孤独的夜玫瑰》等专著. 2、写作背景: 关于贝聿铭 贝聿铭(1917—?)是美籍华人,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 贝聿铭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度过的,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建筑师.后来他留美学习建筑学,以超人的智慧多次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并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还有丹佛市的摩天大楼,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世界.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 贝聿铭还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完成了法国巴黎拿破仑广场的卢浮宫的扩建设计.使这个拥有埃菲尔铁塔等世界建筑奇迹的国度也为之倾倒.这项工程完工后,卢浮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人们赞扬这位东方民族的设计师,说他的独到设计"征服了巴黎".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华???古字的意思和"花"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 ????第二种说法是:"华"含有红色的意思.古代的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 第三种说法是:"华"是由中国的古称"华夏"简称而来."华"作为中国的简称,历史悠久.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国是奴隶制的"夏",建国的民族就叫"华夏族",所以中国有"华夏"之称."华"是美丽的意思,"夏"有广大之解,两字组合成"华夏"一词,是说又大又美.据《左传》记载,"有利益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这个解释便把"又大又美"上升到一个高精神文化,高物质文明的境界. 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二)结构分析: 开头语:描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点明这篇人物通讯描写的对象 第一部分: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1)概述贝聿铭得求学经历 (2)写自己成立建筑公司初期贝聿铭设计的一些特点和有影响的一些设计 第二部分:在非议中屡创建筑奇迹 (1)贝聿铭设计建造了艺术水平很高的肯尼迪图书馆,引起建筑界的轰动 (2)贝聿铭设计和建造华盛顿国家艺术观东楼,获得极高的评价 (3)贝聿铭设计的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的最伟大的奇迹.? 第三部分: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 (1)写贝聿铭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写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写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对贝聿铭的影响 写中国香山饭店的设计和效果 写贝聿铭对中国建筑物设计的思想 写贝聿铭对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设计 结束语:点明贝聿铭是一个建筑艺术家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①文章开头两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鉴赏】开头两段描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点出这篇人物通讯的描写对象,总起下文. ②"在非议中屡创建筑奇迹"这一部分.本部分重点写了他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三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它们各有何特点???? ?【鉴赏】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特点是: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特点是:向周围环境构成高度协调的景色.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特点是: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2、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点拨: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意识,所以在当时不能为人们接受,而当人们懂得了他的设计意图以后,就会认识到它的价值. ②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点拨:"中国建筑的根"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好的"根"是指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插枝"指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③"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点拨:表现了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心. 3.主题: 课文描述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 4写作特点: 1.精心安排、选择材料. 贝聿铭从事建筑设计50余年,设计的建筑物很多,作者精心安排材料,从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写起.以"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作结;主体部分用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早期成就、突出成就、爱国之心,这样人们就可对贝聿铭的事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在每一部分中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可写的也非常多,作者从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叙写,如写早期10多年的成就时,作者只列举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大楼、纽约大学的教职员工住宅大厦和费城的3层社会公寓来表现;他设计的大型建筑有100多项,获奖50多次,但作者只选择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这三座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建筑物来写;写他的爱国之心,除了他的生活习惯以外,只选取了北京香山饭店和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来写.由于选材精当,虽然所写的建筑设计不多,但完全能使人们认识到贝聿铭这一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的伟大成就. ????2.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由于贝聿铭可写的东西太多,作者很好地处理了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如写早期成就时全用略写;写突出成就时详写3座建筑,然后略写在世界各地的100多项大型建筑.这样既可以了解全貌,又可以了解重点内容.作者还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如写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设计时,既正面写了设计的特色,又用美国总统卡特的称赞来侧面表现设计的特色和成功.写早期成就和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等设计时都运用了这一方法. 3.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但贝聿铭是一个建筑大师,因此不能不写他的建筑设计,为了表现他设计的艺术,除了记叙外,作者多处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外观和大厅内部的园林空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内部、北京香山饭店等;为了说明建筑物,作者还运用了说明的方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两个入口就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了使读者对贝聿铭有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在关键之处运用议论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评论,如在主体部分的第二部分最后一段说:"他的足迹和作品可以说遍及世界的各大城市,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再如课文结尾对贝聿铭的评价,更是作者的点晴之笔. 5.体验拓展 就贝聿铭这个题材搞一个小型的采访会. 友情提示: ①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必须对采访对象尽可能地作深入细致的了解.想了解什么. ②融洽气氛,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比如法拉奇采访邓小平,便从生日入手仿佛是拉家常,很轻松. ③提问要具体,有特点,激发被采访者的谈话兴趣.这样被采访者才能向你敞开心扉.而笼统的问题只会让被采访者感到不自然,无法回答. 让全班分为两大部分:记者组和贝聿铭组. 开场白: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当今世界建筑中业——泰斗贝聿铭先生一行.大家欢迎. 现在各位记者可以提问. 6.课后练习答案: (1)读了课文后除了感到贝聿铭建筑艺术成就了不起外,你还有哪些感受? ——例:贝聿铭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贝聿铭的建筑艺术能大胆创新 ????????体现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精心结合 ????????贝聿铭的建筑艺术萦系着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 (2)略(3)分析下列句子中"根"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①我的根在中国. ②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 ③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明确:①指生命之根,民族之根②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③指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同步训练:(100分9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 A.魅力(mèi)??? 跻身(jī)?????? 剔透(tī) B.聿(yù摩(móu)天????? 初生之犊(dú) C.萦系(yíng)?? 勘察(kān)?????? 相辅相成(xiàng) D.水榭(xiè)??? 遗孀(shuāng)???? 谐调(diào) 2.下列文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这座建造了15年之久,于1979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yǐng)、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了轰动. B.……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yāo)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lín)选抉择. C.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xuān)然大波. D.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lào)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cān)天古树融为一体.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搭档??? 奠定???? 玻璃???? 晶莹剔透 B.闪耀??? 颁发???? 赋于???? 相得益彰 C.新频??? 荣誉???? 辉煌???? 别具匠心 D.抉择??? 卓着???? 轨迹???? 轩然大波 4.圈出下列句子的错别字,并改正(把改正字依次写在括号内).(6分) ①1948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巨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贯例,首次骋用贝聿铭为建筑师,担认他创办的韦布——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 ②苏州庭园的长廊曲经、假山水榭,由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承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轨迹可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根"比喻子孙后代.) B.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根"比喻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C.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根"比喻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D.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这两个"根"都是比喻中国民族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精华.) 6.下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魅力(极能吸引人的力量)?? 跻身(自身登上)??? 相得益彰(两者相互配合,双方的优点和长处就更能显露出来.益,更;彰,显著.) B.遴选(挑选)?? 赋予(给与)??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匠心,巧妙的心思.) C.谐调(和谐协调)??? 新颖(新而别致)???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辅助,相互促成.) D.如是(如此)?? 勘察(实地查看调查)??? 轻妆淡抹(穿轻便的服装,施淡薄的脂粉) 7.用下列词语分别写四句话.(4分) ①魅力 ②跻身 ③初生之犊 ④当之无愧 8.下列加点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陈天帆的这篇文章中心突出,题材新颖,语言通顺流畅而且形象生动,真不愧是一篇佳作. B.在我们这个人类与动植物共处的地球上,我们应该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C.据媒体披露,最近一段时间,一些飞车抢劫的家伙结成团伙,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别具匠心地从行人身上、车兜里抢走项链、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真是胆大包天,猖狂至极. D.陆文凯和张得裕两人同座,一个作文写得漂亮,一个数学学得顶尖,两人互相学习,真可谓相得益彰. 二、课内语段阅读(13分) 夕阳映照下,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显出惊人的气势与高贵的气质.大厦南面和东面两个入口各面宽54米,高9米,进深14米,上面的10层房屋是用两榀两层高的巨型钢架托起来的,下面一根柱子也没有.大厦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通过层顶玻璃天窗和一面垂直透明的幕墙与室外联系,加上两侧玻璃大门的衬托,整个建筑显得晶莹剔透;而在夜里,厅堂内灯光闪耀,大厦更似一个充满诗意的水晶宫.好一个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 1.这1自然段是描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作者用了哪两个短语先对它进行了概括性的评说?(3分) 2.第2句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和10层房屋由巨型钢架托起的说明,旨在具体解说_2分) 第3句写大厦室内与室外联系的物体以及白天和夜里给人的感觉,旨在显示它的_2分) 3.试分析这1自然段的行文思路和写作顺序.(3分) 答: 4."高贵的气质"中的"高贵"能否去掉?你认为可以换用其他什么词语?试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 答: 三、课内迁移探究(10分) 1、分析下列句子中"根"的含义有什么不同?(6分) ①我的根在中国. ②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 ③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2、请判断下列语句的描写角度(正面、侧面).(4分) (1)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协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2)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楼"的开幕剪彩仪式上,称赞它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也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四、课外拓展阅读(15分) 李政道在40年前领取诺贝尔奖时,是这样致答辞的:"我们以有限的人类智慧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奥秘,是一个永不终止的过程." 他讲述了一段《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如来佛手中翻跟斗的故事.孙悟空翻了一串跟斗,以为已经到了宇宙的尽头,实际上还在如来佛的手掌中. 他说:"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取得很快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即使到了如来佛手指的底部,我们离绝对真理还很远很远." 获得诺贝尔奖以后,他并没有停步,而是年复一年地在理论物理研究和推动实验物理方面取得一项又一项新的成就. …… 目前;李政道正在研究量子色动力学真空和夸克禁闭的关系.这项研究同正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际实验室建造的相对论重离子加速器有直接关系. 李政道从事科学研究50年来,他的研究领域除高能、粒子物理外,还广泛涉及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广义相对论等领域.他经常引用杜甫的一句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随着21世纪的临近,"细推物理"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李政道,又把目光投向下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正如他常说的:"物理是我的生活方式." (选自《神童李政道》) 1.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用来比方什么道理?(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答: 2."如来佛手指的底部"是比喻什么?(3分) 答: 3.第5段是删节号,据上下文推测一下,这删去的部分应写什么?(3分) 答: 4.简要解释杜甫"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这两句诗.(3分) 答: 5.对李政道"物理是我的生活方式"这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宇宙无穷,真理无限,要为绝对真理的探索追求而生活. B."生活方式"就是生活中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探求事物内部规律,追求真理,求实创新,就是李博士生活的轨迹. C.李博士只探求研究物理,从不接触物理学以外的科学、艺术,这成了他生活、工作的全部. D."物理"本质上就是物质现象里存在的普遍真理,科学家追求的就是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准确的抽象和总结,从而发现其真理的普遍性.这就成了李博士生活的目标. 五、中考题(12分)(2007扬州中考模拟题) 1、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道题经老师一讲,他茅塞顿开,立刻解答了出来. B、学校的喷泉随着音乐变换的时候,远远看去,真是烟波浩淼,美不胜收. C、扬州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发达,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下列句子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教院附中成为全市首屈一指的名校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B、近年来,不少出版社都推出许多四大名著的新版本供读者选择. C、通过八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使我掌握的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3、观察下图,说说你受到的启示.(3分) 人从众利用 利用 利用 森林木答 4、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钱",2006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对此给予了充分考虑.预算报告显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3397亿元,平均到9亿农民兄弟身上,每人"消费"377.4元.中央财政每支出的6.5块钱中,就有1块钱实实在在花在了农民的身上. 改为一句话新闻:20字左右)(3分) 六、片段作文(30分) 你最欣赏哪一种艺术?请你对喜欢的艺术进行一次创作尝试,然后在班内交流.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 1.A (B项中"摩"应读"mó",不能按方言读"móu";C项中"相"应读"xiāng",表互相,不应读"xiàng";D项中,"调"应读"tiáo",表配合均匀.) 2.D(院落的"落"应读"luò") 3.A (B项中"赋于"的"于"应为"予",C项中"新频"的"频"应为"颖",D项中"卓着"的"着"应为"著".) 4. ①惯、聘、任;②径、尤、成5.A ("根"确有比喻子孙后代的意思,如"他是刘家的一条根"句中的"根"就比喻后辈儿孙.但是在"我的根在中国"一句中,"根"就不是比喻那个了,考查这句话的前后,这里的"根"应比喻贝聿铭先生的祖祖辈辈及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的本源.) 6.D("轻妆",不能与"轻装"相混."轻妆"与"淡抹"同义,都指化妆浅淡而不浓艳.) 7.范例: ①一首好的诗歌,往往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像李白的《静夜思》,流传至今还为人们吟诵就是明证. ②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 ③不要小看我们这些"初生之犊",我们搞的一些发明创造连大人也想不出来. ④陈小亮思想进步,工作负责,学习勤奋,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又是体育"健将",他当"三好生"是当之无愧的. 8.C(C"别具匠心"是褒义词,且多用于文学、艺术作品的构思巧妙,与众不同.它不能跟"别有用心"相混.) 二、 1.①惊人的气势②高贵的气质 2.惊人的气势高贵的气质 3.先总起一笔,叙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气势恢弘和不同凡俗,以领起下文.接下来第2、3句运用说明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承前分写它的"气势"和"气质".最后以感叹句作结,盛赞了它的活力和情调.从白天写到夜里,由室外写到室内. 4.不能去掉,因为去掉这个形容词,"气质"就失去了明确的界定,下文也因之而失去明确的叙写内容的依据.可以换成"不俗",但表达效果远不及"高贵"."高贵",高雅华贵;"不俗",不俗气.二者比较,前者程度高,用来反映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确切,后者就有些贬低了它. 三、1、①指生命之根,民族之根②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③指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2、正面、侧面 四、 1.我们以有限的人类智慧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奥秘,是一个永不终止的过程. 2.比喻探索到知识的相对真理(根据"我们离绝对真理还很远很远"一句推测.) 3.应具体地写出李政道在理论物理研究和推动实验物理方面取得的一项项成就. 4.细细推究人世沧桑、事物变化应持乐观进取的态度,不要让名声荣束缚阻碍自身.(这两句出自杜甫《曲江二首》.其全诗为: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入.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堟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供师生参阅) 5.C(科学研究虽有专一性,但绝非囿于一隅,更不能成为生活,工作的全部、惟一.事实上李博士现在就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交叉领城——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五、1、B 2、D 3、略4、略六、略五、赵普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少(shào)?吏(lì)??????寡(guǎ)???阖(hé) 箧(qiè)????薨(hōng)????牍(dú)????掷(zhì) 缀(zhuì)???龌龊(wò?chuò忌(jì) (二)形近的字: 二 词语解释: 手不释卷:手不离开书卷,形容读书勤奋. 私第:自己的住宅. 尝:曾经. 奏荐:上奏推荐. 颜色:脸色. 及:等到. 卒:最终. 薨???古代称侯王死叫"薨". 龌龊: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来称公文叫文牍. 三、文学常识: 1、赵普简介: 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拥主有功,宋初任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完善巩固中央集权制,太宗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因其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2、传记文学: 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传记文学.这种文体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古代传记文学大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历史传记文学即史传文学,一类是杂传文学,司马迁是第一位史传作家,他开创的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纪传体"成为以后历代正史的标准文体. 3、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乐》、《春秋》.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宋史》解说: 记载中国宋代史事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世家255卷,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到五年十月,历时仅两年半,即修成《宋史》.《宋史》由总裁与史官30人集体编撰.宋朝的官修史书,如编年体的日历、实录,纪传体的国史之类,极为繁富.南宋灭亡后,元朝将宋的各种史籍文书5000多册,运至大都国史院,成为元人纂修《宋史》的资料依据.《宋史》为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在现存的宋代重要史料中,唯有《宋史》贯通北宋与南宋,保存了大量历史记录,很多史实都是其他书中所不载的.由于元朝史官史识低下,《宋史》存在一些缺点:如详略不一,删除了宋元战争史实及否定王安石变法等. (二)结构分析: 1、谋篇立意 本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明确]课文共两段,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主题: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文章脉络 [明确]文章记了两件事,第一段主要写赵普刻苦读书.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用了"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读之竟日"来表现赵普的勤奋学习精神. 第二段中,通过赵普"四奏荐人"的事迹,体现了赵普为国荐才的精神.其中,细节描写如"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 少习吏事: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少,年轻时.习,熟悉.吏,官吏,一般指低级别的官.事,事务.寡:很少.及:等到.为(wéi):做,担任.以:介词,拿,用.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手不释卷:手中不放下书本,指学习勤奋.卷,古代的书写在帛书或纸上,后代沿用下来指书籍的册本或篇章.每归私第: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第,府第,大的住宅.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箧,小箱子.竟日,整天.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临政,处理政务.如流,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则《论语》二十篇也:原来是一部《论语》.《论语》全书共20篇.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性深沉:性情沉着.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忌克:对人忌妒刻薄.也作"忌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则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龌龊: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明日:第二天.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来称公文叫文牍.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 卒用其人:终于任用了这人. 2、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则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片拾起来带回了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 3、主题: 文章围绕"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中心,选择了"刻苦读书、奏荐人才"两件事.表现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4、写作特点: 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在具体的叙事中善用细节刻画人物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人物的举手投足间尽显其品质.写赵普刻苦读书,描写的"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表明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读书,见决心之大;奏荐人才,"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的细节描写,更是彰显出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5、体验拓展 文章第一自然段中的"手不释卷"是一个成语,我国历史上像这种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请再写出两条类似的成语. 友情提示:韦编三绝、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等 6、课后练习答案: (一)写赵普刻苦读书,描写的"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表明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读书,见决心之大;奏荐人才,"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的细节描写,更是彰显出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二)1、及:等到.2、尝:曾经.为:做,担任.3、复:再.4、乃;才;卒;终于. (三)略 同步训练:(100分9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5分) ①阖(??? )户启箧取书 (??? ) ②既薨(??? ) ③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2、解释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10分) ①普少习吏事? ②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③普明日复奏其人? ④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⑤及为相? ⑥手不释卷? ⑦阖户? ⑧普颜色不变 ⑨阖户启箧 ⑩读之竟日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0分)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②读之竟日. ③碎裂奏牍掷地??????? ④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⑤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4、文中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试举一例说明在文中的作用.(5分) 二、课内语段阅读(13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普少习吏事?读之竟日? ③普颜色不变?他日补缀旧纸(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3分) A、闭门读书?????B、半部《论语》治天下????C、凿壁借光?????D、闻鸡起舞 4、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三、课内迁移探究(10分) 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选自《宋史?赵普传》) 翻译:…….太祖听到这件事后感到(非常)震惊和哀悼,对身边的人说:"……我做皇帝以来,常常用优厚的礼仪待他,赵普也竭尽全力忠心报效(朝廷),真是治理国家的贤臣啊,我真是非常痛惜啊!" 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4分) ②在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请你概括选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6分) 四、课外拓展阅读(15分) 裴光德在中书(指中书省),故人求京府判司.公曰:"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隳朝廷纲纪.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某必不可." 选自赵璘《因话录》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4分) (1)故人求京府判司?2)此官与公不相当? (3)不敢以故人之私(4)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此官与公不相当 3、"某"指不直接说明的人、事、物以及时间地点等,如某时、某地、某人.文中"某必不可"的"某",据文中语言环境,应解释为 比较好.(2分) 4、文中的"故"是多义词,主要有以下几个义项:A.原来,仍然;B.原因,缘故;C.故意,特意;D.因此,所以.请根据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为每个句子中的"故"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序号即可):(2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故时有物外之趣.(?????) 5、文中的裴光德不给故人官职的理由是什么?请你据此说说裴光德是个怎样的人.(3分) 五、中考题(12分)(2007扬州中考模拟题) 1、在②句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指出语段中病句的病因并加以修改;(5分) ? ? ①医院为患者而设,而限制就诊人数只能使患者受到影响和伤害.②到医院看病的都是迫切需要救治的病人,或者从大老远赶来,如果他们不能进入前25名,那就该对他们限诊了.④这显然与医院和医生的自身定位与职业道德不相符合,违背了"救死扶伤"的期望. (1)、②句中横线上可以填 .(1分) (2)、修改①句:病因:修改:2分) (3)、修改④句:病因:修改:2分) 2、语言表达:(7分) (1)、卢梭并不因为披露自己的忏悔而威风扫地,相反,他逝世后,巴黎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他的遗体被葬到伟大公墓."包公请刑",并未因此遭天下耻笑,反使天下人觉得他执法如山,更受到人们的信任和爱戴. ①为这段话续写一个中心句(不超过40字)?(2分) ②若接着举反面例子,请写一个过渡句(不超过30字)(2分) (2)、学校组织了一次为白血病人募捐的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标语.语言要简明、得体,20字以内.(3分) 六、片段作文(30分) 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吗?并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 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1.①hé??? ②hōnɡ??? ③wò chuò 2.①熟悉 ②曾经 ? ③第二天 ? ④才? 终于 ⑤等到 ⑥放下 ⑦关上⑧脸色⑨打开 ⑩书3、①宋太祖常劝他读书.?? ②整天读书. ③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④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⑤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4、"阖户启箧取书",这个细节描写说明赵普读书专心致志. 二、1、①熟悉????②整天 ③脸色????④过些日子 2、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3、?B、4、细节描写,彰显出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三、(1)不同,"卒用其人"(终于,最终);"七月卒"(死,去世) (2)选文原句: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2分) 选文概括:①为治理国家而勤奋读书;②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每点2分四、1、(1)老朋友?(2).给?(3).因为?(4).同情.?2、(1)这个官给你不合适.3、某人(指我)4、(1)A(2)D??5、此官与公不相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意对即可) 五、1、①或者是病重急需治疗(意同即可)②连词使用不当: "和"改为"或"或者"甚至"③搭配不当:"期望"改为"要求" 2、略六、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卷面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共38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延tàng(深suì摩suō(xuān( )然大波 jiǒng( )相tī( )透yíng( )系水xiè( ) ?二、默写.(8分) 1.她马上_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________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2.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3.宋初,未有其比. 4.普颜色不变, 三、运用.(6分) 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个作文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加以修改.(共有6处错误) ①换用号: ②增补号: ③删除号: ④复原号:调位号: ⑥留空号: 四日市的居民常年累月地吸入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损失,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既然四日市呼吸系统病患者大多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得到解决,所以人们把这种病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四、语言表述.(16分) ?? 1、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物风采",通过学习,你对高尔基的外祖母、鲁迅先生、蔡芸芝老师等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结合具体事例来谈)(4分) ?? 答: ?? 2、读下面这段话,把成语中用错的字用横线标出,并在下面的横线上依次写出正确的成语.(8分) ?? 商家厂家为吊人们胃口,东边是"有杯无患",西边是"鸡不可失".这而是"钙世无双",那儿是"百礼挑一".餐巾纸"爱不湿手",赛车场"骑乐无穷".今日"随心所浴",明天"饮以为荣",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广告满天飞. ?? 3、教师节期间,如果让你给老师送张贺卡,你打算在上面写些什么?(30字以内)(4分) 第二部分 阅读分析(共47分) 一、阅读《我的老师》中的有关语段,完成1—6题.(共15分)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_____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1.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基本内容.(2分) 2.注音.(2分) 焚(磕( ) 3.给文中空白处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这个词语是_1分) 4.文中表达作者感受的话是_文末加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3分) 5."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我的心灵"一句理解正确的两项是(3分) A.这件事占据我心灵的原因是当时小"反对派"们太欺负我了. B.这件事值得一提,因为这件事非常集中体现老师对我的理解、同情和鼓励,我深深敬佩蔡老师. C.事件很小,提不提起这件事都无所谓. D.这件事虽小,意义却深刻,充分体现了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这一中心,使"我"永远不能忘怀. 6.语段中详写母亲卜问吉凶以及"反对派"们的行为有什么作用? 在全文中,这一语段是略写还是详写? 为什么?(4分) 二、阅读《居里夫人》中的有关语段,完成1~9题.(共15分) 在居里的帮助下,玛丽找到了理化学校一间十分简陋的棚屋,搬进了自己的实验仪器.实验证明,铀射线与化合物的含铀量成正比;其强度可以准确测量.她认为,这种现象只能解释为是量子的一个特性.可是,为什么别的化学元素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呢? 难道这只是一种偶然吗? 不,应该检查已知的所有化学物质.不久,钍元素的射线就被她发现了.居里夫人把这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叫做放射性元素,开始像一位打猎的神枪手一样,钻进元素世界的丛林,忘怀一切地要猎捕新的放射性物质.在检验铀沥青矿石的时候,一种奇异的现象使居里夫人惊愕不已:测量表明,这里有一种比纯铀强大得多的放射性.这是为什么呢?一定是有一种比铀的放射性强得多的新元素在向人们召huàn! 一定!居里夫人这样判断着,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居里.居里也感到这一发现的重要,决定暂时放下手上的工作,同自己的妻子合作,捕捉这个未知的放射性元素.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向理科博士学院报告,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很强的两种元素的一种,为纪念玛丽的祖国,取名为"钋".紧接着,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又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取名为"镭". 1.读拼音,写汉字.(1分) —定是有一种比铀的放射性强得多的新元素在向人们召(huàn)_______ 2.解释词语:惊愕不已:1分) 3."其强度可以准确测量"—句中的"其"是指_______(1分) 4.与"难道这只是一种偶然吗?"一句句意相同的是 ( )(2分) A.这只是一种偶然; B.这不是一种偶然; C.这是不是—种偶然呢? 5."玛丽找到了理化学校一间十分简陋的棚屋"句中"十分简陋的棚屋"的作用是: (1)2)2分) 6.居里夫人"开始像—位打猎的神枪手—样,钻进元素世界的丛林,忘怀一切地要猎捕新的放射性物质."这一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_2分) 7.居里夫人热爱祖国的具体行动是_2分)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居里夫人的伟大贡献_2分) 9.居里夫人具有_的思想品质.(3分) ? 三、阅读《门的悬念》中的有关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巳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得"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1.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门是最坚固的? 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3分) 2.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 (2分) 3."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身一脸",这句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 4.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问题,教导主任和校长持不同的观点主张,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回答.(3分) 四、阅读《赵普》一文,完成1~4题.(共14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习( )吏事 及( )为相 手不释( )卷阖( )户2.写出下列语句的基本意思.(4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②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3.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内容.(2分) 4.文中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试举一例说明在文中的作用.(4分) 第三部分 作文训练(共60分) 从小到大,我们身边曾有过不少同学,他们在我们的学习中增添了不少情趣,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欢乐,特别是坐得最近的同桌,他们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 他们各自又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请以"同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通过各种描写把同桌的个性真实地表现出来. 2.选材围绕中心,要写出真情实感. 3.字数不少于600字. 七下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一、宕邃挲轩窘剔萦榭二、1.成为我终身的朋友 成为最知心的人 2. 我历尽艰苦 受尽非人的虐待 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普刚毅果断 4.跪而拾之以归 三、(1)"常年累月"改为"长年累月";(2)"损失"改为"损害";(3)删掉"等"及省略号后的句号(或删掉"4)"既然"改为"由于"或"因为";(5)"解决"改为"缓解";(6)'四日市哮喘病'的单引号改为双引号. 四、1、略2、有备无患 机不可失 盖世无双 百里挑一 爱不释手 其乐无穷 随心所欲 引以为荣3、略 第二部分 阅读分析 —、1.蔡老师为我排除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2.fén kē 3.牵挂4.—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抒情 5.B D 6.详写母亲的占卜以及小"反对派"们的行为是为了突出老师在我极度悲伤时给我的援助.这—语段在全文中是详写部分,是为突出主题"老师爱学生"而作为重点进行洋写. 二、1.唤2.形容人非常惊讶. 3.铀射线 4.B 5.(1)玛丽工作环境简陋;(2)突出她的伟大发现更加可贵. 6.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居里夫人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状态. 7.把她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 8.她发现了两个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9.为科学而奋斗终身、热爱祖国 三、1.因为这是一扇用信任和爱心制造的,能够使人懂得珍惜和呵护的心灵之门. 2.用经不起踢打的玻璃门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 3.形象地写出校长对学生倾注的充分的爱,以及学生沐浴在爱的氛围之中. 4.教导主任:用铁门阻止踢打,主张用硬堵的方式教育学生:校长;用信任和爱心使学生懂得珍惜,主张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四、1.熟悉 等到 放下 关上 2.①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②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3.赵普刻苦读书. 4."阖户启箧取书",这个细节描写说明赵普读书专心致志. ?第三部分 作文训练 (略) 七下第一单元"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1、沉甸甸(diān)(diān) 谷穗(suì) 2、关于"呵"的读音 "呵"字有三种读音."呵"在句首,且独自成节,读"ā"表感叹,是叹词,如"呵,总理"."呵"在句末,是语气助词,读音受前一个字的音素影响,就出现变读.如在"你在哪里呵"中,"呵"字受"里"字的韵母"i"的影响,读成"ya(呀)";"这里呵"中的"呵"也如此.但在"篝火红呵"中的"呵",则因受"红"字的韵母"ong"的影响,而应该读成"nga(近似于'啊')"."ya""nga"都应读成轻声.这样顺韵而下,读来很顺口.听来也很和谐. (二)形近的字: ??????谪(涛( ???⑴?滴( ??????摘(滔(??????) 二 词语解释: 辨义 ①征途 路途 这两个名词都有"道路、路程"的意思."征途"指远行的路途,且往往指抽象的道路."路途"指具体的道路、路程. ②辽阔 广阔 开阔 这三个形容词都有"宽广、空旷"的意思."辽阔"的意思是辽远广阔."广阔"的意思是广大宽阔."辽阔"比"广阔"多了一层"辽远"的意思;两词所指的面积和空间范围都比"开阔"大,如幅员、土地、天空等."开阔"除了所指面积和空间范围比较小以外,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思想、心胸、眼界的开朗或扩展.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柯岩,本名冯恺,广东南海人.她生于1929年,当代儿童文学家、诗人.她是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协会会员,曾任《诗刊》副主编,现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 1949年柯岩到北京中国青年剧院,1956年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从事创作工作.她的作品以戏剧和诗歌为主,尤其儿童诗歌更具特色.1954年她开始在《人民文学》、《中国少年报》等刊物上发表儿童诗.她的儿童诗,多取材于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反映新中国儿童的具有时代特点的理想、愿望以及儿童的天真活泼.诗歌故事性强,形象生动,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小读者的欢迎.代表作有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对雷锋叔叔说》等.粉碎"四人帮"后发表了长诗《我的爷爷》和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等.她还写剧本,如《双双和姥姥》、《小迷糊阿姨》等.还发表了报告文学《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等. 柯岩的诗歌具有语言明快,节奏和谐,感情真挚、细腻的风格. 2、写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由于当时特殊历史背景,全国人民无法充分表达哀思.所以在新的历史转机出现之后,1977年他逝世一周年之际,大量的悼念诗文才得以公开发表.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就是这一时期发表的优秀诗篇.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这首诗之所以在众多诗篇中特别引人注目,首先是得力于它的真诚深挚的感情表达.在人们普遍怀着对周总理的深情眷念而又难以表达之际,一声声"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深情呼唤,似乎是从亿万人民心中同时迸发出的心声. "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标题的启示性,使人们一开始就进入一种寻觅追问的情境. (二)结构分析: 全诗共九节.第一节点题,概括地写人民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四行诗中,三次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显得感情十分深沉. 第二至第五节,写我们四处去寻找总理,对着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呼唤总理的英名,借它们的回答来歌颂总理的崇高品质.这一部分用了四个排比段和拟人化的诗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周总理紧跟毛主席干革命,广泛接近工农兵,无比关怀人民群众,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思想品质,也抒发了人民群众和总理心连心,无限爱戴我们的好总理的真挚感情.诗中第五段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方面承接前面的内容,说我们"找遍整个世界",辽阔的大地到处都有总理的足迹,同时又过渡到下面的诗句,回答总理究竟在哪里. 第六至第九节,继续采用拟人手法,借天安门广场回答总理还在继续为党、为人民工作,赞颂总理的英名永垂不朽,敬爱的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三)整体感知: 1、整体分析: 这首诗构思新颖,形象鲜明,语言朴实精练,富有艺术感染力.作者采用第二人称,以直接呼唤总理的形式来表达对总理的思念之情."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以此为基调反复咏叹,前面几节诗说他已经来过这里,刚刚离去,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角落,都留着他的音容笑貌与丰功伟绩;后面几节诗接着说他并没有离去,他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永远居住在人民的心里.前面讲总理处处留足迹,是实写,用高度集中概括的手法赞颂总理的崇高思想品质;后面讲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是虚写,是象征,以寄托人民群众永远怀念总理的真挚感情.全诗一气呵成,而又有层次地把深沉的感情倾吐出来,显得意境深远,扣人心弦. 作者善于将歌颂、悼念总理的真挚感情凝聚在鲜明的形象之中.让高山、大海来答话,就是一种形象化的手法.那几段答话,形象更为鲜明:"你不见那沉甸甸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虽然只写了几个场面,摄取了几个镜头,却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总理足迹遍布全国.日日夜夜为国家大事操劳的无数动人事迹,激起我们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精练,富于表现力.作者用的都是一些很普通的字眼,一些采自群众的口头语汇,如"我们的好总理","我们想念你","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等,没有堆砌很多形容词.作者把它们巧妙地运用在诗行里,却具有深沉感人的力量.语言精练是诗歌的一般特点,这首诗在这方面也很突出,"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两行诗,二十来字,就勾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绘声绘色,有情有景,生动感人,达到了过去论诗所讲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地. 2、主题 主题——为人民鞠躬尽瘁,为革命日夜操劳,人民对总理无限崇敬,对总理深切怀念. 3、写作特点: (1)构思巧妙(以"呼唤"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成功的运用了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方法 4.体验拓展 课外阅读《周恩来传》,再次感受一下伟人的精神,写一篇小作文《我心中的周总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籁lài 磬qìng (二)词语解释 1、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北. 2、万籁:一切声响. 3、磬:和尚念经时敲的一种乐器.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都不详. 2、知识点拨: 本课所选的两首诗都是格律诗.格律诗中有绝句和律诗之分,绝句中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之分.本课两首诗都属于律诗,律诗由八句组成,前两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尾联是对偶句. 三、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写景诗,唐代常建作.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写作者清晨游寺的见闻和感悟,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四句,意境优美深邃,体现出作者的恬淡胸襟,为后人传诵. 《ZDIC.NET 汉典网》 (二)结构分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全诗.首联从"入古寺""见高林"写起,点明游寺的时间,烘托幽深的气氛,颔联写踏竹径,到进禅房,抓住山寺独特的景物,描绘了山寺幽深寂静的景色;颈联点明全诗主旨,种种景物的描写,都是围绕"潭影空人心"层层铺垫;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烘托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全是井然有序地塑造了一个幽静、高远的境界.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鉴赏】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宋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细腻,意境优雅. (1)开头两句点出了人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看出了什么景色? 明确:诗人在清晨登破山,人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2)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行踪到了哪里? 明确: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3)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寻找到一个成语吗? 明确:曲径通幽. (4)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环境后,产生了哪些感慨? 明确:这两句话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这样幽美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消除净尽. (5)诗的后两句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这时仿佛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声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6)全首诗诗人通过写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2、译文参考: 清早走进古老的寺院, 刚刚升起的太阳已经高高地照在树林之上. 弯曲的小路一直通到幽静的地方, 见那禅房正藏在花木丛生的深处. 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 水潭中的影子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 自然的所有声音到这里都沉寂下去, 只能听到鸣钟敲磬的声音. 3、主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4、写作特点: 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语言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5.体验拓展 ①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的意境,仔细揣摩诗的内涵.诗人写诗的目的、意图,品味诗意. ②反复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尤其要注意朗读中语气、语调的把握,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朗读来理解诗歌. 《登岳阳楼》 杜甫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坼(chè) 轩xuān 涕tì 泗sì (二)注释: ①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 ②〔吴楚东南坼(chè)〕意思是,吴、楚两地以此划分疆域:东为吴,南为楚.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③〔乾坤日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④〔无一字〕音讯全无.字,指书信. ⑤〔老病有孤舟〕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杜甫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所以这样说. ⑥〔戎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这年八月,吐蕃以十万人进攻灵武(今宁夏中卫以北),以二万人进攻州(今陕西旬邑西).戎马,借指战争.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属河南).他出身于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自十三世祖杜预以下,几乎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不同的官职,所以杜甫自豪地称为"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其母系为唐代士族中门第最高的清河崔氏.只是杜甫的父亲杜闲只做到奉天县令,这个家庭已呈衰落之象. 2、杜甫年谱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 甫生.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公年二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735) 公自吴越归,赴京兆贡举,不第. 开元二十五年(737) 公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741) 公年三十,在东都(洛阳). 天宝五载(746) 公归长安. 天宝十载(751) 公年四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天宝十四载(755) 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往奉先. 肃宗至德元载(756) 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六月,又自白水往州.闻肃宗即位,自羸服奔行在,遂陷贼中. 至德二载(757) 四月,脱贼,谒上凤翔,拜左拾遗.疏救房,上怒,诏三司推问.宰相张镐救之,获免.八月,墨制放还州省家.十月,上还西京(长安),公扈从. 乾元元年(758) 任左拾遗.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冬晚,离官,间至东都. 乾元二年(759) 春,自东都回华州.七月,弃官西去,度陇,客秦州.十月,往同谷.十二月,入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760) 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 代宗宝应元年(762) 公居成都草堂.七月,送严武还朝.未几,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反,因入梓州.冬,复归成都,迎家至梓.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皆梓属邑. 广德元年(763) 公在梓州.是岁,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广德二年(764) 严武再镇蜀,春晚,遂归成都草堂.六月,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永泰元年(765) 正月,辞幕府归草堂.四月,严武卒.五月,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秋,至云安,居之. 大历元年(766) 春,自云安至夔州,居之.秋,寓西阁. 大历二年(767) 公在夔州.春,迁居赤甲.三月,迁西.秋,迁东屯.未几,复自东屯归西. 大历三年(768) 正月,去夔出峡.三月,至江陵.秋,移居公安.冬晚,之岳州(今湖南岳阳市). 大历四年(769) 正月,自岳州之潭州(今湖南长沙市).未几,入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夏,畏热,复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乱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泊方田驿.秋,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 三、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从"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泊岳阳城下》)看,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另一次是跟岳州太守一同去的,也写了诗,诗题是《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从诗中"春泥百草生"句看,时间是第二年春天,因系应酬之作,不如这一首有名.《ZDIC.NET 汉典网》 (二)结构分析: 全诗分两层: 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但诗人只叙事,不说情,把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接着就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自然,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 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后说国事艰难,使人担忧,一转一合,显而易见."亲朋"两句中,要害是"孤舟"一词.诗人自离夔州之日起,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归,所以由写景转入抒情先说个人景况;再说,从洞庭水转换到"孤舟",脉络也十分清晰.至于说亲朋"无一字",显然是无所依托之意.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飘泊的感情.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了.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凭轩"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第二句,以此结束全诗恰到好处.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2、译文参考: 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原文: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译文: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原文: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译文: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原文: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3、主题: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4、写作特点: 这首诗可以说是咏岳阳楼的绝唱.唐庚《子西文录》云:"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注),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这决非过誉. 注:这里指的是李白的《秋登巴陵望洞庭》(共100字)和韩愈的《岳阳楼别窦司直》(共460字). 5.体验拓展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写出来.请用自己的话描画一下. 6、〖链接〗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 《古诗二首》《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训练: 一、默写诗文的上句或下句(4分) ①山光悦鸟性,题破山寺后禅院》) 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二、诗歌鉴赏(2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2.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4分) 3.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4."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4分) 《登岳阳楼》??????{唐}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杜甫《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4分)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三、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16分)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一一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一一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①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向前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一一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②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一一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③宿营地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④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1.以上五节诗选自_______写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是一首_诗,是为了_而创作的.(3分) 2.第一节与第二、三、四、五节是______关系.第二节与第三、四、五节之间是________关系.第三、四、五节侧重_时期分述周总理在各条战线上的________和_5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①一④分别颂扬了周总理的什么品质?(3分) 4."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一"用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这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感情?(3分) 5.以上五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四、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24分) (Ⅰ)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音: "呵,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1. "祖国的心脏"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实指什么?(2分) 2."广场回音"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写寄托了_展现了总理_2分) 3.加黑字"轻些呀,轻些"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2分) 4. 文中的省略号表明_2分) 5."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中的"深情"联系上文寻找的内容可知这"深情"包含有_等情感.(3分) (Ⅱ)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往事越千年, 白浪滔天,魏武挥鞭, 秦皇岛外打渔船. 东临褐石有遗篇. 一片汪洋都不见, 萧瑟秋风今又是, 知向谁边?换了人间. 6.这首词的词牌是_2分) 7.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_2分) 8.词中描绘眼前现实图景的句子是_联想历史的诗句是_5分) 9.比较一下,写出这首词同《沁园春·雪》写法上的共同点:4分) 《古诗二首》《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①潭影空人心②?吴楚东南坼 二、1、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2、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3、D 4、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 三、1.柯岩 抒情 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2.总分关系 并列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 革命业绩 革命精神 3.①颂扬了周总理为革命奋斗终生的共产主义精神,颂扬了周总理永远不畏艰险,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②颂扬了周总理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③颂扬了周总理深入群众之中,对人民群众和蔼可亲,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的革命精神.④颂扬了周总理深切关怀边防战士的崇高品质.4.表达了怀念周总理的无限深情.5.拟人、反复、排比. 四、1.比喻 首都北京 2.人民对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日理万机为国家大事繁忙地工作的情景 3.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和怀念 4.总理正在为人民日夜不息地操劳 5.悲痛 敬仰 怀念 6.浪淘沙 7.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8.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9.①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而且都是在下阕借评论古人,抒发感情. ②都是在词末揭示全词主旨. 七下第2单元(写作、口语交际) 写作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要点阐述 写景物需要观察.写人物同样需要观察.只有仔细观察人物的特点,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 一、什么是人物的个性特征? 个性特征,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因而个性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种思想品质,在表现形式上也总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不会完全相同. 因此,我们写文章、写人物的时候,应该善于表现这种个性特征,才会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才会感染读者. 二、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 1.运用语言、外貌、动作等勾勒人物形象. 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应注意以下问题: a.?语言和行动描写要切合人物身份,符合人物的年龄与地位,做到"言如其人","行如其人". b.?语言、行动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就会有怎样的言行.要写出个性,必须抓住有代表性的言行进行描写. c.?言行往往是相关联的,有怎样的言,就有怎样的行.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要协调一致,共同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通过细节表现人物个性 (1)何为细节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种类 a.?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摹绘,或是对事物发展中某一细微事实(事态)的形象描写. b.?细节描写可以分为动作性细节描写、语言性细节描写、肖像性细节描写等. (2)如何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a.?首先得选择好细节.? b.?细节叙写要力求生动、细致、传神.? c.?细节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习惯、心理、服饰、行身立事的方法等方面来表现.? 三、如何选材 1.平面人物的选材 平面人物的选材,就是选取二、三件事表现一个人某个方面的个性特点和本质,其他与所选取的性格特征不吻合的一律摒除. 2.?立体人物的选材 立体人物就是从不同侧面来表现人物某些重要的个性特点.选材时,就要选用几件事来表现一个人物的几个方面的个性品质和特点. 四、应注意的问题? (1)通过二三件表现人物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 a.?不是通过精彩的片断来表现,而是将二三事叙述得完整具体,使行文冗长平淡.? b.二三事虽然写的是精彩的片断,但表现的角度一致,事实上成了材料的堆砌.? c.二三事之间缺乏外在和内在逻辑联系,使文章眉目不清,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影响文章的整体表达.? (2)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的主要问题是? a.细节选择不当,不能表现人物个性的本质方面;? b.细节描写不生动传神,甚至给人虚假的感觉.?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写了中外古今的杰出人物.虽然这些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但都各有特点,各具个性,因而能留给人们不同的鲜明的印象.这是作者认真观察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充分展示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的结果. 人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观察时要仔细把握,认真比较,反复思考,然后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比如,在《一面》中,由于作者抓住了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特点,因而能够生动鲜明地写出人物的个性. ?审题指导 一、全班同学进行一次人物素描比赛.各人自选班上一位同学作为描写对象,用350字左右对这位同学的外貌与个性特征进行勾勒.文章写成后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猜猜你写的是谁,评一评写得像不像.文中不可写出这位同学的姓名. 提示:1.本题文字的限量是350字左右,在如此短的篇幅中要对这位同学的外貌和个性特征进行勾勒,必须抓住最重要的外貌特征和最鲜明的个性特点,切忌写得太多,太分散. 2.写同学的外貌特征,不能取笑同学. 3.写个性特征时,如有叙事部分,文字要概括. 4.入题要快,收尾要干脆. 二、以"他是位性格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首先,确定写什么人,进而研究所写的人的个性特点是什么.在横线上填上概括这一特点的词语,如"内向"、"泼辣"、"刚强"、"软弱"、"真诚"、"粗中有细"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或回忆)所写的人的个性特征,想想在他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动笔前先作好上述准备,就有可能具体生动地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第二,所写人物,必须是自己熟悉的人,同学、朋友、亲戚、老师都可以.不要凭空想像出一个人物,编造关于他的故事,那样写出的内容总归是苍白无力的. 参考例文: 他是位性格__古怪___的人 李明明 他,小鼻子小嘴小眼睛,一张小脸上,五官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海拔"1.5米,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庞"同学,其真名曰:庞建华. 他的眼睛总是眯成一条缝儿,远看"一线天",上下眼皮像被什么东西粘住了似的,即使用尽全力去睁,眼睛也顶多黄豆粒大小.他那一头刺猬似的爆炸头,活像"牛魔王".尖嘴猴腮、颧骨凸出,如果额头上增加点儿"波浪",再给他梳一个"背分头",活脱脱一个相声界泰斗马三立. 有时我们逗他:"'小庞'同学,你跟马三立是不是有亲戚啊? 你怎么长得这么像他?" "当然,马三立是我三叔,怎么样? 佩服吧! 还不鼓掌! 嘿嘿……逗你们玩!""小庞"同学一脸堆笑地说. 因为他"海拔"偏低,所以我们都说他是"涝秧的茄子没长开".在校运动会上,从未见过他"矫健"的身姿,但给同学们看护衣物、呐喊助威,他却当仁不让. 他待人诚恳,有错必改,整天笑容满面,所以至今还没有挨过老师的"修理". 他的学习成绩还没有"海拔"高,虽然上课听讲极为认真,但一到考试这关键时刻就怯场,成绩总也不见起色.唉! 天晓得这是为什么! 有时我们建议他喝点儿"安神补脑液"、"生命一号",好好补一补.他却苦笑道:"每天有这么多作业,每月有大考、小考,假期有老师轮流补课,我是天天'补'、月月'补',结果怎样呢?"我们哑然. 没人的时候,"小庞"同学会轻轻哼唱道:"为什么? 受伤的总是我? 到底是我做错了什么……" 评析 一、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外貌、语言的细致描写,"小庞"同学长相特别、个子矮小、精灵古怪的可爱形象,活泼幽默的个性跃然纸上,其中肖像描写尤为精彩. 二、选材丰富,贴近校园生活,因此,虽然叙述时用的是概叙法,但读后并不让人感觉干瘪. 三、语言流畅、幽默,歇后语、歌词的恰当引(化)用,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 训练要求 一、通过活动,了解记者与被采访人的谈话的过程,学会口头交际,把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去. 二、体验做小记者的乐趣,在采访中发现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三、亲身体验做人是立身的根本,事业是成功的桥梁,家庭是生活的港湾,一个都不能少. 四、体现同学之间的协作关系. 注意事项 1.要尽可能多地了解采访对象,了解得像一个"未见面的老朋友或亲人"一样. 2.要自信、放松、热情、诚恳,要努力创造交谈的融洽气氛,设法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3.所提的问题要具体,要有特点,要扣住采访目的,切忌简单、肤浅、笼统,缺乏系统性. 活动事例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采访: 师:下面大家看甲采访乙是如何创设氛围的. 甲(上前,高声):喂,你好! 乙(漠然):你好. 甲:你的衣服真漂亮! 乙(不高兴):不,不漂亮. 甲:你喜欢打游戏机吗?我很喜欢. 乙(不耐烦地):对不起,我不喜欢打游戏机!请问,你到底有什么话要说? 甲(赶紧):大家都说你脾气好,不斤斤计较,能团结同学,学习又优秀,作业又认真,请你谈谈看法. 乙(厌烦地):对不起,我的脾气并不好,我还要听娄老师讲课呢!(走下) 问:采访成功吗,为什么,是什么原因? 答:没有礼貌,不够了解其人,没有营造出氛围,问题不够具体. 练习提示 一题:选择一位受表彰的同学作为采访对象,作一次模拟采访,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信息确定一个采访主题.学会巧妙的引出话题. 提示:比如你想采访学习优秀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 先说他篮球打的好或钢琴弹的很好,玩和学习冲突吗,怎样劳逸结合的等等. 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确定采访主题,拟出采访时所要提出的问题后,推选出一名小记者进行模拟采访. 2.完成采访后,由全班同学进行点评,指出采访的得失. 二题:进行实地采访.三五人为一小组,采访本学校的一位优秀教师.采访后写一份采访实录上交老师汇报情况. 要求: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可分别从不同的渠道去了解采访对象,采访时亦要确定一个主题;采访时要做好采访记录.老师对学生的采访一般是全力支持的,因此,不必胆怯,而应自信、放松地进行采访. 三题:走出校门,采访一位居委会的干部或先进工作者.做一次模拟采访,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信息拟订主题,完成后做采访笔录,并写份报导.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宅加偏旁组词  宅可以加什么偏旁组词  言字旁的宅组词  宅组词  宅字加偏旁组词  宅字组词  御宅女面膜辨真假  宅之子  宅之子小说  宅之子txt全集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