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趣沈复全文 > 《童趣》教学设计
  • 《童趣》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4-06-14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童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言文阅读要注意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问题. ⑵ 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⑴ 过程:六大环节为:导入(激趣)朗读(读趣)翻译(探趣)研读(品趣)练习(找趣)拓展(创趣) ⑵ 方法:运用"诵读法"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法",教师授之以法,学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作者明察秋毫的观察力,和那颗鲜活生动、充满奇思异想的童心,使这篇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向作者学习借助观察和想象,寻找生活乐趣,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教学方法】 1、诵读发:重视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习得语感,培养能力.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法: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难点问题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四人为一小组较合适),合作解决,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老师适当引导、点拨和评价.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多遍,做到读正确、读流畅. 2、看看课文下的注释,了解作者,能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查工具书找出答案,查工具书仍找不到答案的等到课上和同学老师一块解决.(可设置"质疑卡""疑难卡"交给老师,老师选择典型性问题在课上提出与同学一起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齐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了"白玉盘"" 瑶台镜",这是作者对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盘"" 瑶台镜"都已不是"朗月"本身,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二、朗读(读趣) 1、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正音: 童稚 zhì 藐miǎo 小鹤唳 lì 云端凹凸 āo tū 土砾 lì 沟壑 hè 怡yí 然3、教师提示、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明确:文言文朗读要根据句意停顿,不要读破句子. ⑴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⑵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⑶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⑷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⑸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4、老师范读,生体会朗读的情感与语调: 明确:文言文阅读要注意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问题.本文应该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恬淡、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情感来读. 5、指名朗读. 6、布置学生再读,边读边体味情感. 三、翻译(探趣)文言文词语解释办法:加字法,换字法等. 1、教师指出需要解释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以及重点的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翻译.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教师走下讲台指点. 2、指名翻译,意思合理就加以鼓励. 3、分小组创造性翻译课文. (目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假如这些事是你亲身经历,你在翻译中需加进你自己的感受. 四、研读(品趣) 1、教师提出问题:作者记叙了儿时哪几件"物外之趣"? ⑴ 观察蚊飞的乐趣. ⑵ 把草、虫、土砾拟作森林、野兽、丘壑. ⑶ 惩治虾蟆,为小虫打抱不平. (这一步要让中下生有发言的机会,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敢说、乐说.) 2、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 ⑴ 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各抒己见) 引导理解: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 教师小结: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作者明察秋毫的观察力,和那颗鲜活生动、充满奇思异想的童心,使这篇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所以说,观察是写作起步的基础,联想是文章飞翔的翅膀. ⑵ 品味语言特点,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作者以生动的笔调,简洁的语言,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并通过"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惊恐"等语句表明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 3、学生疑难问题解答、质疑(学生疑难卡和质疑卡上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提出来让全班同学讨论): 可小组互相解答,解答不了的全班商讨,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如学生可能会提问:癞蛤蟆已捉在手,作者打了它几十鞭子,它竟没有死,为什么?"我"为小虫抱不平,对癞蛤蟆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其处死?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将癞蛤蟆打死,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答案不求一致,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五、练习(找趣) 1、请同学们边读边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寻找梳理文中字词: ⑴ 找出文中义同字不同的字. ⑵ 找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 ⑶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简单讲解什么是通假字). ⑷ 找出文中的成语. 2、学生分类寻找、整理: 整理内容大致如下. 义同字不同的字:察观视见 唳鸣 素白 字同义不同的字:观 昂首观之 (看) 作青云鹤观 (景象、景观) 察 明察秋毫 (看到、看清) 必细察其纹理 (观察) 神 定神细视 (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 (感受、想象) 时 余忆童稚时 (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 (经常) 成语: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怡然称快 通假字:项为之强 "强"通"僵". 六、拓展(创趣)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有这类趣事么?如有的话,告诉我们大家,我们都来分享你的乐趣. (教师可说自己小时侯的趣事:过家家,视布娃娃为孩子、骑小板凳想象为骑马开火车等) 学生互相说,指名说. 七、总结 童年的确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幻想、充满希冀.童年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祝愿大家在初中阶段善于寻找、体味更多的乐趣,让你的青少年时期过得比童年还要美好. 八、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反思: 一、渗透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想象,联想思维. 二、指导朗读比较到位 从划分停顿入手,指导学生诵读.由于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用一字一顿的读法(有利于认清字形和读准字音),我先用个别句子作示例,使学生知道现在的读法与以前有所不同.如: 能/张目·对日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 ??? 划分停顿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此外,我还做了示范背诵.这样的指导和示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感能力,有利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导入符合儿童的心理,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探究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紧紧围绕趣字展开,深入而不烦乱.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童趣沈复  沈复《童趣》  童趣沈复教学视频  童趣沈复翻译  童趣沈复说课视频  童趣沈复朗读  沈复《童趣》注释  童趣沈复阅读答案  童趣沈复说课材料  童趣沈复字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