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治二十二年 > 专题四 民主潮流的发展与壮大
  • 专题四 民主潮流的发展与壮大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2-03-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专题四 民主潮流的发展与壮大
    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展到垄断阶段.
    对象:英美日,法意德的民主进程
    民主进程的特点:
    1、通过民众运动和民主改革,进一步实现政治统治的民主化和民主制度的规范化.
    2、这一时段的资产阶级民主既是资产阶级实施统治的手段和工具,又是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成果,也是人民群众进一步争取政治经济权益的有效途径.
    3、以和平形式为主流.
    本专题从历史时段看,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尾声,学习过程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从而系统掌握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的基本制度: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要深入挖掘的问题:探究资产阶级扩大政治民主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政党政治在民主政治中的重要角色及其消极影响.
    第一节 欧美民主政治的扩大
    课标:通过对英国议会改革、阿斯奎法案美国"黑幕揭发运动"及"进步运动"的了解,掌握英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重点:1911年英国议会改革内容及作用;"黑幕揭发运动"和"进步运动"的性质及作用.
    难点:辩证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各国扩大政治民主的主观目的和其所产生的客观作用.
    教学过程:
    1911见教材.《阿斯奎斯法案》
    背景:保守势力——上院反对民主改革,否定下院通过的预算案.
    内容:见教材.
    作用:限制了上院的否决权,英国的议会改革使政治民主进一步扩大,到20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基本完善起来.
    美国(改良)
    提出问题——"黑幕揭发运动"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力:新闻记者和知识分子
    内容:揭露美国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所产生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实质: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对垄断组织及其不法行国的不满
    作用:客观上激起了民众要求改革的呼声,推动了改革,同时也给美国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方向和操作的领域.
    解决问题——"进步运动"
    内容:反托拉斯运动,女权运动,社会正义运动等(多层次,多侧面改革)
    实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作用:打击了邪恶势力,有利于社会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各国扩大政治民主的主观目的和产生的客观作用有哪些?
    主观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
    客观作用:稳定了社会秩序,使上层建筑,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资主阶级民主进程.
    附:美国民主政治的扩大
    美国民主政治的扩展的主题是民主宪政,主要内容是宪政的扩展:
    言论自由
    早期的民主改革 公民权扩大
    普选权
    西进运动——民主宪政在空间上扩展
    美国内战——维持了联邦制、共和制——巩固民主宪政
    宪法修正案——民主范围扩大
    民权运动——排除民主宪政的法律障碍(马丁·路德·金)
    一、早期的民主改革——公民权的扩展(自由权、普选权、平等权等)
    麦迪逊的《权利法案》——基本人权保障
    1、杰斐逊的改革——坚持民主政治的榜样
    (1)杰斐逊当选美国第三任总统
    (2)杰斐逊的主张与改革
    ①呼吁消除党派成见,提出保护少数人权力的主张.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他以中和的态度去联合各个党派,力图把他的国民团结起来并赢得他们的支持.就职演说作出了和解的姿态,却又通篇贯穿共和主义精神.
    ②废除限制民众言论自由的法令
    杰斐逊重视言论和出版自由,反对加在人的精神上的任何枷锁,主张精神的绝对自由.他认为,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一个国家民主的重要标志;报纸对政府的舆论监督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
    ③废除进口奴隶的贸易
    杰斐逊反对奴隶制度,认为这个制度破坏了人的自然权利.1807年3月国会通过禁令:自1808年1月1日起,禁止进口奴隶买卖,违者课以罚金或判处徒刑.
    (3)杰斐逊在扩展美国民主宪政方面的突出贡献是: 主要是扩大了公民的自由权
    2、杰克逊的改革——美国第一个平民总统
    (1)背景:①建国后,美国各州对选民实行财产等资格限制.(财产、纳税额、居住年限、文化程度、年龄)
    ②民众要求普选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2)选举改革: 取消对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白人男子的普选权
    在杰克逊的施加压力,各州取消了对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到杰克逊第二届任期结束时,美国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白人男子的普选权,享有选举权的美国公民扩大到40%左右.
    (3)杰克逊在美国早期的民主改革在推动民主宪政的扩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扩大公民权
    二、西进运动与民主建州——民主制度在空间上的扩展(民主制度由东部扩展到西部)
    1、含义:美国独立后进行的向西领土扩张和移民跟进开发的运动,史称西进运动 .
    2、概况:
    (1)美国领土的扩张
    ①手段:低价购买、武装颠覆和侵略战争等手段从法国、西班牙、墨西哥、英国手中获得大量土地.
    ②结果:到19世纪中叶,美国领土已经扩展到太平洋沿岸.西部边界从阿巴拉契亚山脉推进到太平洋沿岸.
    (2)采用威逼利诱从印第安人手里得到大片土地.
    (3)大量东部民众不断向西部移民.(课本小字部分)
    3、民主建州:——西部领土采取"美国化"政策
    西部地区以民主方式建立新州,并以平等垢身份加入联邦.——依据《西北条例》(课本小字部分)
    4、影响:
    (1)经济:西部的开发,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程.正是在西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成了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
    (推动美国农业较早地实现了机械化;推动了美国的工业化;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政治:美国联邦制得到扩展,西部地区以民主方式建州,美国民主政治向西部扩展.
    (3)激化了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5、认识:
    西进运动既是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西扩展的过程,还是美国民主制度在空间上不断扩展的过程,它极大的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但是他对印第安人来说,则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美国的西进运动对我国现在西部大开发有什么积极的借鉴作用?
    美国的西部在当时是美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就其地理位置和美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低"的历史背景来看,与我国目前东西部经济呈现出的"东高西低"的经济现象较为相似.为此,借鉴美国在西部开发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对推进我国西部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美国内战——民主制度的巩固(维持了联邦制、共和制)
    1、背景:
    (1)两种经济制度的存在及其矛盾
    ①两种经济制度:北方实行资本主义的自由劳动制度;南方盛行种植园奴隶制.
    ②矛盾:(西部领土问题上)
    经济上:北方自由农民希望建立自主经营的农场;南方希望在西部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政治上:对参议院名额的争夺.西部新成立的州是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直接关系到南北方谁能控制参议院进而控制国家政权的问题.
    焦点:奴隶制问题
    (其它矛盾:原料、市场、劳动力、关税等)
    (2)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总统
    ①共和党和民主党
    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民的利益.主张逐步限制并最终废除奴隶制.
    民主党:主要受南方奴隶主的操纵,反对废除奴隶制.
    ②影响: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线
    2、内战爆发:
    (1)南方发动内战的目的:扩大和永远保存奴隶制度——手段意图:脱离联邦,分裂国家.
    (2)内战爆发:1861年初,南方11个蓄奴州宣布脱离联邦,成立邦联.并向联邦军队进攻.
    3、林肯政府"为联邦统一而战"
    (1)初期战况——北方的目的开始时是:为了恢复和保持联邦的统一并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①战况:北方节节失利.(从力量对比和人心向背来看,形势有利于北方,但北方却节节失利)
    ②原因:A、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B、北方却通过幻想妥协来维护国家统一,战备松懈、在废奴问题上犹豫不决.
    (2)颁布《宅地法》和《解放奴隶宣言》
    ①背景:人民群众的不满日益增强和战局的连连不利
    ②《宅地法》:
    A、内容:
    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大块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就成为私有财产.
    B、意义:a、满足普通民众获得土地的愿望,大大激发了美国农民和外来移民参加南北战争的热情.
    b、促进西部的开发,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原料、市场)
    ③《解放宣言》
    A、内容:规定从1861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获得自由,并可以参加联邦军队.
    B、意义:激发广大民众特别是黑人参战的积极性,也推动了美国的宪政改革和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④影响:
    A、林肯政府赢得了北部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广泛支持,也激发起黑人参战的积极性.战场形势很快向有利于北方的方向发展.
    B、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美国工业化进程.
    4、结束:1865年4月9日,南方军司令罗伯特·李将军向北方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投降,内战结束.
    5、影响:
    (1)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意义:
    ①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的障碍,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②美国的联邦制经受住最严峻的考验,强化民族意识和统一立国精神,为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奠定基础,从而向全世界证明:共和制度在幅员辽阔的大国里是有长久生命力的.
    ③内战期间和期后一系列法案的颁布,废除了奴隶制并保障黑人权益,体现了民主宪政的发展.
    (3)局限: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四、宪法修正案——民主范围的扩大
    1、内容:废除奴隶制和保障黑人公民权
    2、意义:使美国民主的范围更加扩大,公民权开始从白人扩展到了生产在美国领土上的其他人种.
    (财产资格限制的取消、种族和肤色限制的取消使民主的范围由白人扩展到了黑人,黑人通过这三个修正案获得了公民权)
    3、缺陷:没有在法律上解决种族歧视问题.
    五、黑人民权运动——排除民主宪政的法律障碍
    1、背景:
    (1)内战后种族歧视制度的延续
    虽然内战后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废除奴隶制度,但种族歧视问题严重.其表现:
    ①南方白人种族主义者利用州法律在公共场所对黑人实行种族隔离,在选举权问题上采用文化测试等方法限制黑人的权利,并出现三K党等种族主义组织对黑人进行迫害.
    ②北方种族歧视的观念在许多白人中也根深蒂固.出现黑人居住的贫民窟.
    (2)二战期间,种族歧视制度在道义上被动摇.
    美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法西斯主义的镜子也反照出"民主卫士"美国国内种族歧视的丑恶.种族歧视制度在道义上被动摇.
    (3)黑人群众在战后的觉醒.
    黑人广泛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积累了经验和知识,提高了自我意识和谋求种族权利的愿望.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便使美国黑人进一步觉醒.
    2、打破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争取自由和平等.
    3、过程:
    (1)"公共汽车罢乘事件"
    ①时间、地点、领导人: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马丁·路德·金
    ②概况:(课本小字部分)——1956年11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定,在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违宪.
    ③特点:具有空前的群众性(这次斗争是黑人群众采取直接行动以摧毁种族歧视制度的运动)
    ④意义:揭开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序幕.
    (2)进军华盛顿运动
    ①时间、领导人:1963年,马丁·路德·金
    ②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演说
    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塔前发表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号召人们为实现100年前林肯解放黑人的承诺而斗争,表达了广大黑人希望消除种族歧视的强烈愿望,将争取民权运动推向高潮.
    "我"是指马丁·路德·金,"梦"是实现黑人和白人间的真正平等,完全消除种族歧视,让黑人享有和白人同样的权利.
    ③影响:震惊世界,黑人民权运动达到高潮
    4、取得根本性胜利:——三个民权法案(知识之窗和插图)
    (1)胜利成果:美国国会和总统相继颁布了全面的民权法令,最高法院也宣布种族隔离违宪,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各种平等权利——原因:黑人的长期不懈的斗争
    (2)意义:黑人民权运动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通向平等权利道路上的法律障碍已经排除
    5、目前存在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民权法案的颁布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美国黑人的社会问题仍然存在:
    (1)问题:多数黑人的社会经济状况依然低下,就业、教育和住房方面的不平等依然在延续,司法领域依然渗透着种族歧视的观念.
    (2)说明:为真正落实人权,美国人民还需继续斗争.
    结合本课内容,谈谈你对美国民主宪政的认识?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美国民主宪政的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民主的扩展不是统治者的恩赐,而是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任何一种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其进程充满坎坷与曲折;美国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不彻底不完善的.
    英国议会改革
    1832(改革议会选举制度)
    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根本动力:工业革命.)
    内容:1. 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2. 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
    作用及影响: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1867
    背景: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广大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新一次的议会改革.
    内容:第一,进一步降低选举资格,在城镇,选举权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租金每年不少于10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方可.在各郡,选票给予从私产或承担租金中每年所得不少于5镑的人,短期租户如有12镑收入也可以获得选举权.第二,有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各大城市.
    影响:
    (一)工业资产阶级从此具有主宰地位,进一步消除了英国议会制度中的积弊和腐败之风,彻底打破了以前贵族在议会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基本上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二)由于选民扩大,政党要站住脚,必须成为群众习惯的党,极大地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使争取选民成为政党活动发核心.
    (三)保守党已转变为代表资产阶级的党.此后,两党轮流执政.
    (四)工人暂时被笼络,但从长远看来,也给工人政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五)英国仍有一半的成年男子没有选举权,妇女依然没有选举权,工人中仍然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有选举权.劳动群众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普选权仍远未实现.
    1884,扩大选举权范围,颁布颁布了"人民代表法",此后又出台《重新分配议席法》《取缔选举舞弊及非常行为法》.
    作用:使选举权扩大了,但仍然受到财产资格的限制.另外妇女仍没有选举权.
    二、竞争基础上的政党政治
    课标:了解政党政治的形成、多样化及性质,掌握英美两国近代两党制成为后来西方世界两党政治典范的原因及法,意,德各国独具特点的政党政治.
    重点:英美两党制的确立和经过,认识政党政治在近代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职能与扮演的角色.
    难点:理清各国政党制度的知识脉络.全面科学评价近代西方政党政治,认识其作用和本质.
    (英美两党制度形成经过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演变.法意德政党政治的特点及其成因)
    导入:概念,政党,政党政治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力求取得和保持国家政权而进行活动的政治组织.根据不同的标准,政党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政党是否具有法律地位可以划分为合法政党和非法政党;按照政党是否掌握政权,可以划分为执政党、参政党和在野党;按照政党在议会中掌握的议席多少,可以划分为多数党和少数党;还可以按照政党的意识形态、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划分为共产党、社会党、基民党、自由党、保守党、民族主义政党等.
    政党政治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狭义的政党政治就是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广义的政党政治是指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教学过程
    近代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政党政治
    领域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形式 两党制 多党制 有党无政 无政党制
    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垄断时代 垄断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形成背景或过程 资革时:托利党与辉格党
    19C30S:自由党与保守党
    20世纪初:工党与保守党
    独立初:联邦党与民主共和党
    内战时:民主党与共和党 经济上的分散性使党派林立,
    政局动荡丑闻不断,
    阶级斗争尖锐复杂 统一后,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君主立宪制. 长期分裂,经济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
    结果及
    作用 两党可互相监督,从而限制执政党滥用权力; 多个政党联合执政,党派变换频繁 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政党极易被帝国控制
    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推动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政党竞选可以使人民一些要求和权利从而得以实现.
    性质 代表垄断资本利益.
    特点 政党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是国家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中枢,也是西方民主的重要制度之一,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政治选举是两党争夺的战场.
    附注 英国工党成立于1900年,代表工人阶级上层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联邦党于1820年前后瓦解,
    民主共和党在19世纪20年代分裂为民主党和辉格党.
    1850年,辉格党解体,取而代之的是1854年共和党,由北方工业资产阶级联合农民工人组成.与代表南方奴隶主利益的民主党抗衡.
    19世纪70年代后,共和党变成金融和工业资产阶级的政党,而民主党则是资产阶级化了的南部大种植场主和南方资产阶级的政党.
    美国民主党以驴为徽,该党与以大象为标志的共和党的竞争被称为"驴象之争".民主党的颜色是蓝色,党符号是驴.共和党的党色是红色,标志是大象.
    探究题:
    1、两党制形成有哪些依据?
    一,必须要有相同的阶级基础,并且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并是服务于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
    二,政党要基本一致,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
    三,组织完备,能保护一定时期内稳定,不发生大的裂变.
    2、形成各国政党政治多样化原因是什么?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二、资产阶级力量强弱
    三、各国的政治体制和各国的传统不同
    三、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课标:了解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及《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确立,掌握日本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主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重点:自由民权运动的性质和作用;《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全面认识《大日本帝国宪法》的进步性与保守性
    教学过程
    :
    (一)自由民权运动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
    队伍构成:中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阶级,中下级武士
    政治纲领:设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是核心,还有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
    目的:促进资产阶级改革,加速实现立宪政治,尽早确立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以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斗争方式:上书建议,陈情请愿,宣传演说,组织政党团体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群众运动,是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
    结果:由内讧走向分裂,最终失败
    作用:成为推动日本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加快了明治政府改革国家体制的步伐,从而走上立宪的道路,推动《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
    (二)《大日本帝国宪法》(掌握宪法内容,日本政治权力结构,代议制特点,日本民主政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日本宪法与德国宪法的比较,日本代议制与英法美国代议制的特点(共性与个性)
    (1)颁布时间: 1889年2月11日,明治政府以天皇"御赐"形式颁行
    (2)原则:天皇主权论(主权在天皇,不在民)
    (3)内容:实行君主立宪制,但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总揽统治权于一身,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众议院由选举产生,选举权受限;议会拥有立法权,但通过的法案须经天皇批准方生效;内阁作为行政机关,对天皇负责,对议会仅负"道德"责任;枢密院作为天皇的咨询机构,拥有最高决策权.公民享有法律许可内的权利、自由、义务.
    附:日本政治权力结构表
    贵族院(皇族,华族,天皇任命,终身制或七年一期)
    枢密院 天皇 议会 (立法,须经天皇批准)
    众议院(选举产生,四年一期)
    法院(法官由天皇任命) 内阁
    (5)特点:天皇专权,政教一致;君主主义;议会权限小,内阁权限不充分;有一定的民主性与进步性
    (6)作用与意义:
    进步性: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标志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承认了人民的参政权等一些基本权利,部分满足了国民的要求和愿望,基本上完成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保守性:保留了封建残余,天皇制始终延续未变,天皇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强化了天皇专制统治,军国主义色彩浓厚;议会,内阁,法院权力受限,无法独立行使权力;国民权利保障不充分,随时会受到限制和剥夺.
    如何看待日本民主政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即近代化进程,在政治上西方民主潮流东渐,即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影响和推动,日本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了日本民主政治的进程.日本通过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腐朽统治,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使得民主政治呈现出二重性,即进步性与保守性.
    思考题:1、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是仿照哪部宪法制定的?指出两者的共性.
    以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制定的.
    相同之处: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实质上是专制,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议会形同虚设;内阁对君主负责.
    2、英、德、日、美、法的代代议制比较
    领域 英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法国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行政权 内阁首相 皇帝、宰相 天皇,内阁 总统 总统
    立法权 议会 议会 议会 国会 国民议会
    权力中心 议会 皇帝 天皇 总统 议会
    特点 君主虚位
    议会至上 军事封建
    皇帝权重 军国封建
    天皇至上 总统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有哪些特点?
    (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但总统权力较为突出,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3)法国: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利受到议会的限制,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议会掌握立法权.
    (4)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5)日本: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天皇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立宪是虚,军国主义色彩浓厚;议会,内阁,法院权力受限,无法独立行使权力.
    知识备注: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基于近代立宪主义而制定的首部宪法,公布于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并于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施行.很多情况下,该部宪法也被称作《明治宪法》或《帝国宪法》.与现行有效的《日本国宪法》相对应,也经常被称作"旧宪法".尽管这部宪法的名称中带有"大日本帝国"的文字,但当时并不是日本正式的国号,一直到昭和11年(1936年)日本的国号才正式统一称为"大日本帝国".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日本明治8年一圆银币  大日本明治八年一万圆  大日本明治八年的真品  大日本明治27年  大日本明治八年  大日本明治八年钱币  明治8年10钱  日本明治九年钱的价格  日本明治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