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理念转变观念 > 转变教学观念
  • 转变教学观念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5-06-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Shaoteng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
    ——深化公共哲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邵腾(上海,200051)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公共哲学教学的改革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公共哲学的教学改革要实现回归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的统一,要实现"伟大"与"普通","崇高"与"平凡"的结合,运用案例化教学把抽象的哲学理念具象化,同时要积极运用最新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以提升公共哲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公共哲学 教学改革 观念 手段
    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作为政治理论课一部分的公共哲学教学的改革也顺应着全国各行各业的改革热潮,不断推进和深化.但是,哲学教学乃至整个公共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与整个国家改革的辉煌成就不甚相称.教与学的距离尽管在个别方面有所接近,但总体上双方的距离在拉大,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处于徘徊状态.一定要开拓哲学教学的新境界,这是十六的精神所要求的.十六大提出了全国上下深化改革的四项新要求,即"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措施."哲学教学改革与创新也必须加大力度,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以实现十六大所提出的新要求.否则,公共哲学教学将落后于我们这个时代.十六大提出的改革的新目标切中公共哲学教学的时弊,我们要在深刻领会十六大所提出的改革新任务的基础上,主动出击,迎接挑战,积极开拓公共哲学教学的新境界.
    深化公共哲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应当从转变教学观念和提升教学手段这两个方面进行.转变公共哲学教学中一些不合当代中国社会改革的传统观念,同时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丰富公共哲学的教学手段,在此基础上必将开拓出公共哲学教学的新局面.
    一,在伟大实践基础上,实现回归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的辩证统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作为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在这一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理应成为更有现实性和更有说服力的理论科目.现有哲学教学也努力吸取伟大实践的成就,努力概括出新的理论成果.在这一努力中,发展马克思与回归马克思应当是辩证统一的.但是,实际上,回归的工作要落后于发展.回归马克思的原创理论,就是要真正表达马克思的哲学原本的原则和理念.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思想解放的新要求,其中要求我们"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就是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原本的思想意义中去.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错误的和教条式理解"的"源头"在我们的公共哲学的教学中.现有的哲学教学内容,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必须予以肯定的.但是,其中,机械主义,独断主义,简单化和肤浅化倾向,在传播科学真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这一科学真理的本来面目.
    例如把辩证法技术化,使辩证法与其他内容处于外在联系的叙述方式,——而不是把辩证法像黑格尔和马克思那样变成理论的内在品质,理论的逻辑生命和理论的真正灵魂,是现有教学内容中的一个很大的不足.辩证法大师黑格尔,他就是把辩证法体现为了他的理论的内在品质,理论的逻辑生命和理论的真正灵魂.而马克思的《资本论》同样体现了这一理论品质.这种把辩证法技术化的倾向也影响了我们的哲学理论形式中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且,列宁甚至认为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必须是内在的统一.这种统一应当是体现在理论的形式和理论的逻辑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本质上具备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内在统一的品质.但是,我们没有在哲学体系的形式和逻辑上体现这一点,体现的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外在结合形式.
    再如关于实践的概念.在现有的哲学体系中,我们过于强调了实践和理论的对立.实际上实践与理论的对立关系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它们统一的,统一于整体的实践中.列宁曾经说过:"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能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的人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性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如此,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更是如此.超出实践与认识谁是第一性这一问题范围,则实践和理论也是统一的.在统一的实践中,理论(包括精神,意识,思维等等)都应当是整个实践的内在品质和灵魂.没有这一内在品质和灵魂的实践不是实践而仅仅是操作.理论实现了实践的能动性,自觉性,理论也在理论意义上决定了实践的成功与否.列宁确实提出过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这也是在特定的即实践与理论相对立的意义上提出的.但是,当着理论作为实践的内在品质和灵魂时,理论之树也是常青的,而且它是实践之树常青的理论基础.理论本身就是实践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一个要素.同时,理论在人的观念领域赋予和展开了实践的意义,否则实践中的客观意义对人的观念来说还是外在的.理论还放大和强化了实践的意义,实践的作用和实践的价值.马克思曾经说过:"应当让受压迫的人意识到压迫,从而使现实的压迫更加沉重;应当公开耻辱,从而使耻辱更加耻辱."这里,马克思充分说明了意识到了的事实和这一意识了的事实的传播所实现的放大和强化现实事物(包括实践活动)的作用.脱离了理论的实践就是灰色的操作.把理论统一于实践中,把理论作为实践的能动性的重要品质,由此,我们就能够完整地讲授伟大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伟大的实践的内在的辩证法.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理论包括哲学理论对伟大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不仅指导着伟大的实践,同时还使人们意识到伟大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并且深化和强大伟大实践的价值与意义.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转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  转变观念创新思路  转变观念创新管理  转变观念创新服务  转变观念开拓创新  转变观念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转变就业观念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