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概论练习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A)四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A)四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9-09-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MS USER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A)四
    一,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2社会形态
    3剩余价值
    4经济全球化
    5共产主义
    二,单项选择题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谁是历史创造者的不同回答
    D.对意识是否反作用于物质的不同回答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 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3.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意志主义观点
    5.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人们的纯精神活动 D.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8.国家的起源是( ).
    A.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规定的契约
    B.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
    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9.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的政治制度 B.社会的经济制度
    C.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社会道德发展的水平
    10.社会生产力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
    A.劳动生产率 B.科学与技术 C.生产劳动者 D.社会生产力
    11.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2.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13.价值规律是( ).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14.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5.生产逐渐发展,工人就业增加,物价稳步上升,企业利润增加,就是( ).
    A.危机阶段的特征 B.萧条阶段的特征
    C.复苏阶段的特征 D.繁荣阶段的特征
    16.跨国公司是由( ).
    A.联合国有关机构出资建立起来的
    B.原料出口国共同投资建立起来的
    C.一国的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
    D.多个国家的垄断组织共同建立起来的
    17.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 B.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C.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1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9."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20.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多项选择题
    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
    A.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D.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
    2.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
    A.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一定做得到"
    D.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3.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4.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是( ).
    A.按地区划分居民 B.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C.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D.拥有社会管理机关
    5.交往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它们分别是( ).
    A.商业交往 B.物质交往 C.人员交往 D.精神交往
    6.商品所具有的特征是( ).
    A.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
    B.一般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C.为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而生产的产品
    D.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
    7.资本主义工资( ).
    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
    B. 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C. 掩盖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
    D. 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8.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 )
    A.价格总以价值为基础;
    B.一种商品的价格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但其平均水平与价值一致;
    C.有的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有的则相反,但社会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基本一致;
    D.价格与价值始终是一致的;
    9.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
    A.自发地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 B.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C.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D.导致社会劳动的浪费;
    10.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
    A.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B.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属于资本家; E.劳动力的价值属于资本家;
    四,判断说明题
    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于过程中.
    2.任何个人都对历史起作用.
    3.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其价值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4.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见,社会主义社会不能用共产主义来命名自身.
    5.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五,简答题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如何
    2.简论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包含的两方面内容.
    3.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4.简述实践的含义以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5.简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以及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六,论述题
    1.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 或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2.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 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整体科你 学以及列宁对其的继承和发展,由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基本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3.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个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化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个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5.共产主义:它是一种最科学的理论或思想体系.它是由这一科学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她是在这一科学理论知道下,以建立这种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运用,即共产主义的实践.
    二, 单选题
    1-5 BCACD 6-10 DADAC 11-15 DCBBD 16-20 C DCDA
    三, 多选题
    1,ACD 2, ABD 3, BCD 4, ACD
    5, BD 6,ABCD 7, ABCD 8,ABC
    9,ABC 10,ABC
    四,判断说明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如何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是: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简论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包含的两方面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
    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区别:内涵不同,1,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作方式.2,出现的时间不同.商品经济出现在前,市场经济出现在后,只有在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形成市场经济.
    联系:1,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2,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商品经济客观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
    4简述实践的含义以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含义: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5简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以及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友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六,论述题
    1.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 或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①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类对真理的把握和真理的发展水平.人类所发现或创造出来的每一种新事物,都具有合于人类需要的某种价 值.但价值具有主体性,对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②人类的一切新发现或新创造,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扩大,从这些发现和进步可资人类利 用的价值来看,就成了人类智慧的化身;当这些新事物因其利用价值脱离了真理的制约,成为人类不同个体或社会集团之间争夺的对象或进行各种斗争的武器时,就 会加剧人类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对整个人类造成伤害,又似乎使人类变得更加愚蠢起来.③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成功的实践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 提.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统一时,由此产生的新发现或新事物就会成为人类社会进步"智慧生命"的力量;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违背时,人的 生命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历史前进的"愚钝的物质力量".因此,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新事物价值的追求与评价,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在实现真理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人生的价值.
    2.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 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答: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 筑.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②火药,指南针 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 化.③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④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 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 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由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 建成了小康社会.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 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马克思主义概论重点  马克思主义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概论试题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  马克思主义概论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  马克思主义概论  马克思主义概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