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科学素养主题教案 > 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强化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 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强化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4-2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强化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姓名: 高婉荣
    学科: 语文
    学校: 天津耀华中学
    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 强化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广使用,引发了一场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到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等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我校IT实验班语文教育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语文学科特点,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借助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强化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全面提升超常实验班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网络环境 模式 人文素养 创新 主体 实践 发展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而在上述诸方面的要求中,最基础的知识和素养,就是母语的语文水平和语文修养.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语文教学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只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手段,构建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才能在开放学习中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迈进二十一世纪,我校就已建成为蓬勃发展的"数字化校园",每个教师配备有手提电脑,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学校教育朝着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迈进.2003年7月,全国首个IT实验基地在我校实验班建立,为我校超常教育再上新台阶提出全新挑战.中学实施创新教育,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正视内外剧烈的竞争,将学生能力培养聚焦于"创新"研究上,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明智之举,也是必然选择.为此,我校开展课题"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强化人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项研究.我们围绕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展开了先期实验和探索.两年来,我们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优势,全力构建"数字化语文"教学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准确、恰当地运用于IT实验班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发挥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创建的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新模式以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优势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部分 研究思想
    (一)、理论指导
    1、新课程理念.新课程为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单一的讲授方式不能解决深层次思维的问题,需要使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此课程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要求"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搜寻、获取、重组信息以及创新和实践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求师生掌握对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和控制.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1)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者,教师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2)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大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学习目的.
    4、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面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应注意如下几方面:(1)强调教与学的结合.(2)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情境创设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3)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4)重视可操性.
    5、创造性思维理论 何克抗教授的专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提供了一种有关创造性培养的描述.何克抗教授认为创造性思维结构是由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横纵思维六个要素组成的.发散思维指引思维的方向;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体;辨证思维、横纵思维提供宏观的哲学指导思想和微观的心理加工策略.创造性思维要求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摒弃封闭、僵化、凝固的思维方式,而代之以"求变、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以创造性思维理论指导,勤于、善于捕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成果,重组应用,在变与创新中求发展.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什么是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实验精神  清华人文科学实验班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包括哪些学科  人文科学的意思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部  人文科学实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