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空配电线路验收规程 > 第二篇 城 市 规 划
  • 第二篇 城 市 规 划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10-19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64

        东阳市。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析诸暨县南部置吴宁县(《后汉书·郡国志》“诸暨县”刘昭注、《宗书州郡志·东阳太守》),取“吴地安宁”之义,治所在今歌山镇北江金村,为东阳建县之始。隋开皇九年(589)废吴宁县入诸暨,分5乡入乌伤。唐垂拱二年(686)析义乌东冲要地及原吴宁县故地复置东阳县,县名由来,据新、旧《唐书·地理志·婺州》均有“取旧东阳郡名”之记载,治所在今吴宁镇(街道)。广明元年(880)筑土城,周十里,中为子城。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改改东阳县为东场县。北宋咸北二年(999年)复名东阳县。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筑石城,周一千三百三十六丈,高二丈二尺,宽一丈八尺。开设四个城门:东为朝晖门,南为双岘门,西为瞻婺门,北为通江门,均建有城门楼房。引双岘峰水分东西流为护城河,河上建石桥5座:东为叱驭桥,西为乘驷桥,南为马厂桥、玉虹桥,北为骆驼桥。万历二十八年(1600),谓“县治龙脉由西南隅入”而辟西岘门,以东岘门配之。又谓“正北障山辽远”,辟北门则城内“风气都漏泄不凝聚”,遂堵闭北门,另辟东北门,沿称新安门。万历三十二年(1640)谓(北)门可塞,楼不可废”,遂筑土台,沿称北台,民逾台跨墙过城楼出入县城,通江门之名遂废。同年,于西北隅建水门。1950年后,马厂桥、玉虹桥、骆驼桥改为公路桥。1951年~1958年扩建城区,改建街道,城墙全部拆除,古时城内的怡店桥、东溪桥、小东桥、卢家桥等小石桥仍供人过往迎来和鉴赏。

        永康市。三国吴赤乌八年(245),析乌伤县南部上浦乡地置永康县,县治在今古丽镇(街道),县署设古城之南。县署内前为大堂,后为二堂,中为川堂。县前大门上建有谯楼一座,达于通衢。

        古城,据明正德《永康县志》载,吴赤乌八年始建县城,周一里十九步,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宋嘉定壬戍拓之周三里三十步,门七。城门,东曰华溪(门)、迎春(门)、东城

    (门)、迎曦(门),西曰西津(门)、由义(门)、望京 (门)。宋嘉泰年间东曰迎恩(门)、南曰观风(门、北曰永安(门)。后渐湮没。元至元十三年环筑以墙,后圮,唯北倚山,南阻水,以为固。(按1990年《永康县志》考略:嘉定无壬戍,嘉泰有壬戍,且时序上嘉泰先于嘉定,疑明正德《永康县志》此处载文有误,嘉定壬戍应更正为嘉泰壬戍)。明崇祯十二年   (1639),知县朱露创建东西两门,迭石为楼,东曰在德(后改名迎曦),西曰多助(后改名承恩)。清道光十一年(1831)东街居民创建一门,知县裘荣甲题“望升”于其门上。二十二年   (1842)于迎曦门左建望春门。民国时,尚存以下城门:东,望春门、迎曦门;南,文明门;北,永安门;西,迎恩门、丽金门;东北,望升门。其中迎曦、望春、文明、望升门上均设有城楼。后因街道加宽等原因,城门陆续拆除。2002年,投资90多万元,在原由义门遗址近旁重建由义门。

        浦江县。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析太末、诸暨地置丰安县,即今浦江建县之始,县治约在今浦阳镇(街道)之西南。隋开皇九年(589)废县,其地并入吴宁县(今金华),立为戍镇。唐天宝十三年(754),析义乌、兰溪、富阳地置浦阳县,以境内有浦阳江而得名,县治即今浦阳镇所在地,县署设于北隅。五代时,吴越王钱鏐因素与吴王杨隆演之父杨行密相仇,于是上书梁太祖,称“淮寇未平,耻闻逆姓”,凡郡、县名中有与“杨”字同音者都予奏更。故浦阳县于后梁开平四年,即吴越天宝三年(910)改名为浦江县,一直沿用至今。

        县城前障后屏,锦围绣错。周公、仙华双峰对峙于南北,龙峰、伏蟾两山拱卫于左右,屏山襟水,形势佳胜。唐天宝十三年(754),为县治筑土城,周一里。明代改筑石城,及至清代,县城周长5里余,辟有大小城门9处:东为小东门、迎春门,南为小南门、大明门、水门,西为咸宁门、小西门,北为仙华门、小北门,城门上部均建有楼房。东、西城外各有东溪、西溪为堑,形成天然护城河。建国后,随着县城范围扩大,古城墙陆续被全部拆除。 

    第三节 金华古城简考 

        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分乌伤县西南地为长山县(今金华)。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治设长山。清雍正《浙江通志》引《读史方舆纪要》,古郡治"在今城东四十里,一云去府西南四十里,在今汤溪县境内,唐开元中徙今城。"又引明万历《金华府志》云:"古城在府西南四十里……今属汤溪县界,而汤溪新志又说,古城脚在县西五里汤塘山上。"

        清康熙《金华府志》云:"金华县治在府西二里,旧在府治东,(唐)开元中刺史梁猷迁今所。"道光《金华县志》记载"长山倚郡,远自孙吴,不闻别自建城。齐隆昌元年(公元494年),沈约为东阳(郡太)守,建元畅楼于此(今址),后改名八咏楼亦以约故。"又似故郡城未尝徙治,晋时或之前就在今所。但断定东阳郡城和长山县城的始建年代、规模、位置,尚缺乏足够的依据,有待进一步搜集文物资料和查阅古籍史志,以资考证。 

    上一页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配电线路检修规程  配电线路运行规程  低压配电最新验收规范  配电线路高级工  低压配电线路学习总结  配电线路工题库  低压配电验收规范  10kv配电线路导线架设  10kv配电线路拉线制作